APP下载

新疆博湖县蒙古族乐器托布秀尔传承现状的调察与研究

2015-02-27乌仁其米克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蒙古族乐器文化遗产

乌仁其米克

(新疆巴州博湖县文化馆 新疆巴州 841400)

新疆博湖县蒙古族乐器托布秀尔传承现状的调察与研究

乌仁其米克

(新疆巴州博湖县文化馆 新疆巴州 841400)

托布秀尔作为博湖县蒙古族的传统乐器,深受人们喜爱,2007年6月更是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此,调查研究托布秀尔的传承现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对托布秀尔的介绍来具体谈谈当前托布秀尔的传承现状,以期为托布秀尔的传承做出贡献。

托布秀尔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1.引言

托布秀尔作为蒙古族的一种弹拨乐器,构造古朴,音色浑厚,是蒙古族人寄托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伙伴,在蒙古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07年6月,托布秀尔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此同时,2013年5月1日,博湖县成功举办“博湖县首届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博斯腾湖全国绿色竞钓大赛、捕鱼节、芦苇节等节庆文化系列活动。在首届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上,“万人萨吾尔登、千人托布秀尔”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0,成为全疆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县。荣获“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荣誉称号。博湖县被誉为“托布秀尔乐器之乡”。对此,新疆博湖县蒙古族乐器托布秀尔传承现状的调察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意义。

目前托布秀尔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然而对它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仍有很多的研究空间,本文将从托布秀尔的介绍、托布秀尔的运用来探讨今后如何进一步传承这一古老乐器以及具体怎么传承的问题。

2.托布秀尔的介绍

2.1.托布秀尔的名称

托布秀尔又称“托不舒尔”或“图布舒尔”,对于“托布秀尔”一词的解释,“专家认为‘托布秀尔’是蒙古方言中的音译,可译为‘敲的东西’。”[1]与此相反,民间艺人认为托布秀尔与蒙古袍的纽扣类似,译为“像扣子一样的琴”。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更多的人认可了专家的解释。

2.2.托布秀尔的运用

蒙古族作为马上民族,乐器的一大特点就是便于携带,演奏方便,而托布秀尔正好满足了蒙古人的需求,所以托布秀尔深受蒙古族人的喜爱,其演奏形式也多种多样,独奏、合奏皆可。独奏要求较高,通常只在专业团体中出现,代表作如《拜吾勒森》。而通常情况下,托布秀尔是与其它乐器合奏的,如马头琴。当然,作为一种敲打乐器,托布秀尔更多是作为一种伴奏,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代表作如英雄史诗《江格尔》、民歌《金纽扣》,这些都表明托布秀尔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2.3.托布秀尔的特点

托布秀尔主要作为一种伴奏乐器,具有多种优秀特点。

(1)曲式结构。托布秀尔作为一种伴奏乐器,它的作用主要就是烘托气氛,它的曲调结构也就相对短小。“常常以一长句为主,进行反复重复主题,表现形式多为单乐段或二部曲式。”[2]

(2)旋律线。由于托布秀尔所伴奏的曲子一般都沿用蒙古族传统的五声调式,较少涉及五调以外的音节,故托布秀尔旋律线平稳,多采用2度极近和弦和小3度和弦。

(3)节拍。节拍是乐曲的固定单位与组织形式,节拍在整个乐曲中,始终都有自身的特点。而托布秀尔作为蒙古族乐器,保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由于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乐器就有一种骏马奔驰的明快与速度感,这是蒙古族所特有,也是托布秀尔与众不同之处。

2.4.托布秀尔的地位

托布秀尔作为蒙古族独具特色的乐器,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场合。突出表现在传统节日与重大婚丧仪式上。如“祭湖仪式”。

“祭湖仪式”是博湖县人的传统节日,是博湖县人民感谢自然,回报自然的重大节日,对博湖县人有着重大意义。在这天,人们载歌载舞,除了用马头琴外,村民们更喜欢托布秀尔。“托布秀尔的音色浑厚,易于抒发情感。当长调与短调民歌结合时,能够充分感受到浓浓的民族特色。”[3]

3.托布秀尔的传承现状

博湖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城,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气息。加强对其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继承发展,对于彰显各民族杰出的文化创造能力,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县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地方,保留了一大批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艺术。

作为蒙古族优秀的乐器,托布秀尔同样也面临着如何传承的问题,尤其在今天,环境的改变,生活的变迁,这些都深深的影响了托布秀尔的传承。当前托布秀尔传承方式有如下几点。

(1)家族传承

家族传承作为最为古老的传承方式,它是以血缘亲疏作为传承的依据,它对托布秀尔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上大多数艺人都是受家族、父辈的影响而接触到,甚至学习托布秀尔。传承人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贡献者,无论是不同民族,还是不同文化,传承人都是使文化流传下去的重要载体。“以家族为主体的文化传承,是过去,也是今天仍然很重要的文化载体,没有一代代的传承,很多文化,包括托布秀尔都会失传。”[4]

(2)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承方式,自春秋时期私学兴起,就已产生。这种方式类似当前的教育体制。老师掌握着系统的知识,能够更快更好的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自托布秀尔被确认为非遗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开始重视托布秀尔的传承与保护。其中,师徒传承为托布秀尔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处于原生态的艺术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以血缘亲疏为纽带的家族传承只限于一家一户,而师徒传承打破了这种垄断局面,使得更多的青年人有机会学习托布秀尔。

(3)民俗传承

古语有云“行不言之教”,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是学习托布秀尔的又一重要机会,而且容易激起青年人对于托布秀尔的兴趣。托布秀尔一般用于重大民俗活动,在这些以音乐活动为主的民俗中,艺人们常常以乐会友,相互交流经验。而乐器的使用中,托布秀尔又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而然,通过托布秀尔的演奏,艺人们的讨论,托布秀尔逐渐广为认知,引起更多人的学习热情。

(4)学校传承

“音乐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好的规划的音乐教育,我们的文化遗产就不能得到保存。”[5]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育也被纳入到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尤其对这些非遗文化,更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传承。2007年托布秀尔被列为非遗文化遗产之时,博湖县的教育领导就开始重视对托布秀尔的传承教育工作。“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托布秀尔的教育更需如此,艺术是一种长期培养的过程,必须从小重视。

总结

托布秀尔作为博湖县蒙古族的独具特色的代表,不仅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对此,传承托布秀尔就尤为重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这是当前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所面临的困境。然而随着现代人文化保护意识的崛起,相信不久的未来,托布秀尔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一直传承下去,经久不息。

[1]樊祖荫《发挥“传”与“承”的两个积极性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音乐探索.2011(03):98.

[2]李莉《对蒙古族乐器的历史地位、教学现状及传承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3(03):67.

[3]梁秋丽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弹拨乐器托布秀尔之传承模式及局限探究》[J].歌海.2014(02):46.

[4]赵塔里木 《新疆蒙古族地区的代表性乐器——托布舒尔》[J].中国音乐.1988(06):256.

[5]刘桂英《蒙古族乐器》[J].乐器.1999(01):25.

猜你喜欢

蒙古族乐器文化遗产
学乐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乐器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