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2015-02-27马金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育课

马金利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西校区 北京朝阳 100101)

小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马金利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西校区 北京朝阳 10010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在不断的加重,体育锻炼的时间在不断减少从而导致体质不断的下降,身体健康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新课程的深化改革所要求的是学生要全方位的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现阶段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小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保证其身体健康。本文就相关方面展开研究,并就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性建议,以推动小学生体能素质教育的提升。

小学生 体能素质 提升研究 策略分析

现阶段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和体质处于让人堪忧的状态,虽然现阶段小学生的形体大多发育较好,并且营养也得到了很好的供应,但是其身体的各项指标却呈现不良的趋势,比如肺活量的下降,身体素质差、耐力差等,并且小学生的近视程度、肥胖率都在不断的增加,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呈现下降的趋势。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成为了现阶段素质教育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导致现阶段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教育的评价机制

现今学校所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虽然教育课程改革反复强调对学生全方面的素质培养,政府和学校也对其进行调整,开展全民体育教学,但是由于传统体制教育的弊端,学校依然将考试成绩作为检查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进行学习,从而忽视身体锻炼,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身体健康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学校在教育中要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考试制度

学校的教育强调素质全面发展,但是学生的成绩却是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重要部分。迫于学校的发展,现阶段的学校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上级教育机构检查什么,学校就会短期重视什么,对于体育、美术这样不在检查范围之内的课程,往往就会疏于教学,学生在强大的考试压力下也会减少体育锻炼,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师之间的竞争也需要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关系着教师等级的提升、职称评价等,教师自然会将小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学习时间有限,能留给体育锻炼的时间就更少,因此小学生的体质逐渐下降。

3.小学生自身原因

现阶段的小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缺少吃苦的精神,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的小学生并不想上体育课,理由是不想跑步,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愿意呆在教室中,就连课余时间也很少去户外活动,大多学生会选择在座位上和周围学生聊天,一切活动都是省力的,回家之后就是完成作业,或是看电视,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二、加强小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健康,除了指身体健康,还有精神方面,身体的健康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面貌和接触外界的能力。学生跑步或是长时间站立导致猝死的事件给人们带来震惊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可谓是非常重要,除了良好的课业基础,还要重视身体健康发展。身体素质直接反应了小学生的体质,小学生的体质对以后的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在小学生时期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可以开发学生的身体肌肉。锻炼需要长期的进行,主要在于适应,养成这种适应的最好阶段就是在小学时期,因此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非常重要。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措施

1.完善学校的考核制度

为了避免学校迎合上级的考核,上级需要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政策评价制度,改变学校的考核导向。上级在对学校进行教育水平评价的同时,要客观全面,真实公平制定出政策在由学校进行落实,上级要不定期的进行突击检查,将不按照教育机构制定的标准进行活动的学校严加处理。上级教育机构在制定考核制度时,需要将国家对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纳入其中,并且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考核的重要内容中。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时候也要全面,不能单独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考核。学校要针对教师的教育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到细节,比如每天要带着学生参加多久的体育锻炼,教师要带着小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核,改变传统的单一成绩考核制度,消除传统评价中仅重视成绩的评价弊端。

2.开展多元的体育文化

学校的体育课是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方式,因此体育教师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体育课上,教师往往给学生一个篮球,让学生自己玩,学生在教师不在的时候往往不会进行体育锻炼。在现在的体育课上,教师大多是专业的体育院校毕业的教师,具有专业的体育知识,教师在课程上认真的履行教师责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学校的课程设置上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禁止其他教师占用体育课。在开展体育锻炼时,不仅要保证课程的充足,在课余时间也要做广播体操,全部教师都要参加,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形体,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安排多种的课外活动,不要限定形式,学校要加强相关的硬件设施投入,采购一些课外锻炼的器材。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3.提升小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只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体院锻炼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学生有着很好的体育天赋,有着很好的体育素养,会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但是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有着很好的体育天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通过开展多样的体育文化,让小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就会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学生怕累,不愿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这时就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体育课上的语言和情感,会很好的感染学生。很多体育课程都比较枯燥,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跳绳,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或是进行花样跳绳,加深学生对于跳绳运动的兴趣。小学生之间可以共同配合完成一项体育项目,这样既能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标,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再比如进行篮球学习的时候,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完基本的教学内容后,留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在安排一些小游戏,比如小组内传球比赛等,让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通过完成游戏,让学生感受体育锻炼的魅力。

结语: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配合进行,加强素质教育,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辅导。学校和家庭要为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将体育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全方面的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学校积极的开展多元体育文化,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而让小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1]胡艳云.关于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3(24).

[2]孔令强,范明刚,纪成涛.基于生活探究的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9).

[3]宋孝清.科学均衡提高小学生体能素质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

[4]董捷.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4(8)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育课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锻炼
体育课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