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生活
——浅谈音乐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2015-02-27赵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乐曲生活化音乐

赵倩

(山东省青岛市大学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000)

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生活
——浅谈音乐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赵倩

(山东省青岛市大学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000)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生活,音乐课堂更是如此。寻找各种与学生接近、学生乐意接受的表达方式,让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学习生活化,以此缩短学生对抽象音乐产生形象化的审美体验的过程,是新课程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宿。

音乐 生活化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当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在我们音乐课上发现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歌唱不准、音乐知识模糊,甚至不喜欢上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是否离生活太远了?其实,细心领会2011版修订后的课标就会发现“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抓住生活中的某些瞬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在其心理活动、视觉感受、综合能力等方面做文章,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如何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音乐学习是音乐教师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

一、音乐知识比拟生活化——化枯燥为生动

音乐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更是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但是音乐知识的学习又是音乐素养提高的坚定基石,没有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提升。为了让学生真正得到提高,必须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融进生活的经验中,使之变得丰富,有趣,易懂,易学,使音乐知识也能生活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吸收并消化。

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例如在人音版教材第五册《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的教学中,歌曲中“草儿青青羊儿肥”的“肥”这个音上出现了上波音记号,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和唱好这个上波音呢?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回想生活中见到的肥肥的羊儿走起来身上的肉会怎样?孩子们说会抖动。这时老师再来范唱这一句歌曲请孩子们感受羊儿的肥壮,他们自己就能自然的发现这个音乐记号的作用,并能很好的演唱出他的效果,此时老师再顺势讲出这个记号的名称叫上波音,孩子们自然就会掌握的十分牢固。

音乐知识比拟生活化让枯燥的音乐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由感性过渡到理性,在潜移默化中掌握。

二、音乐主题创境生活化——化平淡为精彩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提出了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知识的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歌曲学习的过程设计的贴近学生生活,如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大家来劳动》这一课,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学校劳动生活入手,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由于是表现生活中的内容,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在生活化的歌词“哎哟,加把劲哟”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中,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模仿起劳动的动作来,他们有的擦玻璃、有的扫地、有的拖地……还有的学生在表演中创造了劳动的声响,如扫帚扫地的“刷!刷!”声、擦桌椅的“擦!擦!”声……如此一来,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顿时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由此可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开展生活化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三、音乐旋律分析生活化——化抽象为具象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音乐欣赏的感悟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程度较浅,对于一些主题鲜明的乐曲欣赏起来还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些他们生活经验所达不到的欣赏乐曲来说,孩子们往往在欣赏中表现的无所适从,因为这些乐曲对他们来说太抽象了!那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对乐曲欣赏学习感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结合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将音乐创作背景、音乐主题、乐曲曲式结构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生活化的结合,变抽象为具象。

例如在三年级欣赏曲《草原放牧》一课中,在分段聆听时教师请学生运用对比聆听的方法区分两段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请学生根据情绪的不同想象所要表现的场景。由此孩子们分析出第一乐段表现出小姐妹的欢乐活泼,第二乐段表现了大草原的辽阔,此时教师在学生的理解上进行总结,第一乐段节奏多变出现了切分、附点等节奏型。表现了草原小姐妹蹦蹦跳跳的脚步欢快之感、琵琶乐器的拨弦演奏富有跳跃性也表现了草原小姐妹高兴快乐去放牧的音乐情景;第二乐段旋律采用了较多圆滑线的使用,使音乐听起来连贯抒情、温婉柔和表现了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学生们明白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的刻画起了重要作用,对乐曲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音乐创作实践生活化——化被动为主动

美国“木匠教学法”在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获得了成功。它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节奏、或利用身边的物品为乐曲伴奏等等。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歌曲中出现了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不同声音词,我发现他们在演唱春雷打鼓轰隆隆隆隆这一句时,会情不自禁的敲击自己的桌面或铅笔盒,这一现象启发了我,于是我顺势启发学生们考虑一下其他春天的声音该如何用手边的物品表现,课堂上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意,有晃动水壶里的水表现春水的哗啦啦啦,有用白纸抖动表现春风的沙沙沙沙,有用手指尖轻敲桌面表现春雨的滴答滴答,这样孩子们发现原来只要敢于尝试,其实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音乐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注释:

①《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

②《教育》2013年6月刊

《中国音乐教育》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乐曲生活化音乐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音乐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音乐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