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2015-02-27孔泽鸣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海峡两岸大陆

孔泽鸣

(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130000)

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孔泽鸣

(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130000)

在过去三十多年海峡两岸交流的过程中,经贸交流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两岸经济的深度发展,文化交流势必将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核心因素。因此,文化交流成为两岸关系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调研把调研对象主体设置为高校大学生群体,通过对吉林大学港澳台办公室负责人、赴台湾交换学生和台湾地区28所高校188名师生的访谈和对此进行的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资料,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调研结果来分析两岸大学生文化交流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相应问题,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强化两岸大学生文化交流事业的改进与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台湾学生 沟通渠道 交流 调查报告

一、调研背景

近年,两岸文化交流主要涉及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分享;艺文演出;文化周及研讨会;教育交流和文化产业合作等领域。相应也举办了一些促进两岸友好发展的具体活动,如“2012年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暨科学技术研讨会”等。特别是自从2010年6月ECFA的签署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以来,仅2014年7月的交流与合作即达80次左右。在欣喜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隐性问题,如两岸“学生”之间的交流却少之又少,大陆学生缺少与台湾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台湾学生也没有了解大陆的饮食气候旅游民俗文化的渠道。

因此,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探究海峡两岸青年学子文化交流现状,并对调研结果作分析总结及评估的基础上获取大陆及台湾学生对于文化包容度、认同感、趋向面等多方向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整理,计划建立一个方便海峡两岸青年学子友好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通过两岸学生之间对于共同爱好以及陆台信息的交流,以增强两岸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文的调研对象主体为赴大陆地区参加“北国风情冬令营”活动的180余名台湾师生以及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而抽取的吉林大学各学院2013、2012、2011级本科生;同时,本调查也采取访谈法,通过多次开展焦点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法的方式尝试了解在海峡两岸青年学生文化交流现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原因,并通过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思考给出相应合理的可行性建议。

在对台湾学生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可发现,在两岸青年学生的交流沟通中,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主要沟通方式,普及度非常高,同时也表明微信在青年学生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是两岸学生沟通社交的主要媒介;而海峡两岸青年学子交流的内容丰富多以旅游攻略,民俗风情,交换学生,学业学习,美食文化这几方面为主,均占5成左右比例,但缺乏沟通渠道,这表明两岸文化具有吸引力和普遍公信力,但亟需建立交流平台。

同时,问卷结果显示有7成左右的人对于来大陆学习和工作非常感兴趣,并且70.71%的人认为来大陆后与之前印象存在区别,这表明大部分台湾学生对大陆地区抱有很高的包容度和兴趣度,但认为缺乏资讯来源渠道、信息片面化的人却占近82%,这体现了建立一个完善的两岸资讯信息共享平台的急迫性和重要性,这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巨大的潜在市场。

而对于大陆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赴台交流的大陆学生赶赴台湾的主要动机为旅行游玩或美食诱惑,比重在66%左右,而学术交流,志愿服务活动比重过少,这表明赴台活动发开展的不健全;而且多数学生赴台资费都由家庭或个人生活节余承担,仅有3.57%选择学校公费承担,这表明赴台交流活动学校可承担的和报销的资费过少,导致原因可能是经费不足,或国家教育部无法支持等原因,这也是导致为何台赴大陆交流生比重远远高于大陆地区的原因之一。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在两岸文化交流中青年学子作为沟通交流的主力军与接班人,依然具有巨大的潜在力量增强加深交流和平等对话的频率与质量。得益于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共享以及沟通的便捷性和包容度,使得在当前环境下,依然有很多青年学子通过社交网络平台等方式彼此加深沟通。在微信这样的网络社交平台之上,海峡两岸的青年学子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沟通交流。

(二)两岸文化交流问题及解决方案

1.两岸文化交流的沟通渠道和公共平台开放过少,且相对狭窄,信息发布的滞后性失去新闻与信息原本的特性。因此项目组提出建立一个公众微信平台,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将涉及大陆美食、旅游指南、娱乐八卦、民俗文化、留学信息、学术研究等多方面,且实时共享,让台湾学生有渠道了解大陆文化以形成对大陆以及大陆人的正确认识。

2.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微信平台。作为在陆对台的信息平台,为台胞与大陆各大工作信息招聘网提供一个可以对话的媒介。

3.两岸理应携手共同促进文化对外推广,具体下到对公民个人素质形象的提升(对比国民在海外的不良举止带来的负面新闻),加强其价值意识的培养与引导,上到对国家层面上政府涉外的公共外交行为的准则等。

(三)两岸文化交流建议

1.搭建官方与民间双向交流平台,增进两岸互信

目前两岸民众相互沟通的渠道不够通畅,范围过于狭窄,彼此沟通了解的方式主要依托政府行为和学校间交流活动,民间社会团体与组织的力量介入相对短缺,审批过程较为繁琐。而互信的前提是互动,这就需要我们简化一些不必要的复杂的审核,让那些有活力有发展的民间交流团体发挥出融冰作用。同时,官方与民间是可以协同的,例如海协会和海基会作为两岸半官方交流的组织者和联系者,2008年恢复协商以来至今已经举行了五次会谈,达成了多项协议,其中两岸“三通”以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最为重要。

2.坚持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核心,开创交流新机制新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为两岸交往提供了法律依据,两岸文化交流一直呈现出由民间推动官方的态势,从而使官方组织和民间团体都参与其中。

作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两岸各大高校,理应成为新机制创建的推动者,两岸学校间沟通交流,减少大陆生赴台和台湾生来大陆的种种顾虑与阻碍,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契入点,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两岸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崛起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制订了文化走出去战略,旨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搭建起了几个主要传播中华文化平台,例如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与国家传播体系等。在这个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契机下,台湾所继承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几乎很少参与其中。我国迄今为止已建立的多种人文交流机制都可以将台湾纳入其中,历史与经验告诉我们,台湾对中华文化的海外弘扬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4.应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两岸青年学生沟通便捷

高校应加强港澳台办等机构的网页建设工作,注重发挥港澳台办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作用,对网站内容要时时更新,发挥其宣传本校资源的作用,吸引学生关注港澳台网站。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海峡两岸大陆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冰之大陆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