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训、赛"一体化的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设计

2015-02-27程晓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竞赛物流

程晓雯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210)

基于"教、学、训、赛"一体化的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设计

程晓雯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210)

本文基于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国物流技能竞赛准备工作经历,结合《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的要求,通过对该门课程知识结构的重组,将竞赛项目有机融合到正常教学中去,一方面在教学中去竞赛化,实现先进教学内容的普及化;另一方面通过重组课程内容,对原有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改变教学过程和方式,通过项目单元、综合实训、任务驱动等综合方式,将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

课程设计 仓储与配送管理 "教、学、训、赛"一体化 高职

1.“教、学、训、赛“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物流专业群(物流管理、国际航运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学习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物流类专业高职课程中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

物流仓储技能竞赛作为检查学生职业能力的最直接手段,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接近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专门技术能力、关键能力解决情景设置的任务、问题等。积极探索大学生技能竞赛运行模式和以技能竞赛带动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形成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设计改革的倒逼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从而促进《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课程设计改革与发展。

2.基于“教、学、训、赛”一体化的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设计

2.1 《仓储与配送管理》设计宗旨

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应以物流仓储大赛的项目为纲,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和理论、实操考核点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能动地位,通过论文写作、课堂体会交流、搜集背景信息、完成方案编制、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训练项目的个人或集体展示交流活动,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角。

2.2 《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训、赛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物流仓储技能大赛的参赛项目和要求,将仓储和配送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涉及与物流竞赛相关的四个局部综合性相关任务单元;实践部分涉及与四个模块相匹配的上机操作WMS系统及设施设备实操。

按照物流仓储技能大赛的考核要点,结合本课程各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四个教学任务单元:

第一任务单元为“‘仓储配送在物流整体功能中的作用’的写作与交流”。理论教学部分包含教材中三个相关章节:(1)仓储管理概述;(2)配送与配送中心概述;(3)库及仓库机械设备。实训实操相关技能培养点包括:(1)完成“仓储配送在物流整体功能中的作用”小论文;(2)“仓储配送在物流整体功能中的作用”交流。

第二任务单元为“编制‘储配作业优化方案’技能的培养”。理论教学部分包括教材中三个相关章节(1)商品入库管理;(2)商品出库管理;(3)配送运输。实训实操相关技能培养点包括:(1)编制“储配作业优化方案”准备工作;(2)“ABC”物动量分析;(3)“组托”方式的计算及货物堆码;(4)订单有效性分析;(5)客户优先权分析;(6)“库存分配表”表单制作;(7)“拣选货物计划”编制;(8)月台码放图编制;(9)最优配送路线选定和配载;(10)储配作业优化方案完成。

第三任务单元为“‘库存物资在库管理与订货计划制定’技能培养”,理论教学部分包括教材中三个相关章节(1)商品储存规划及养护管理;(2)特种物品的保管与仓储安全;(3)库存管理与订货技术。实训实操相关技能培养点包括:(1)“在库储存物资”盘点和信息收集;(2)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3)定期订货法和定量订货法的正确判断和使用。

第四任务单元为“‘配送中心选址、内部作业功能规划及设施构造’技能培养”,理论教学部分包括二个相关章节(1)配送中心系统设计;(2)配送中心作业管理。实训实操相关技能培养点包括:(1)配送中心选址方案;(2)物流网点布局方案;(3)配送中心内部功能区划;(4)配送中心内部系统配置。

2.3 《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活动组织

2.3.1 教学活动组织方法

教学训赛一体化《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每个任务单元通过相关教学、自学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获得操作体验,具体方法包括:(1)团队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程教学,实行“组长负责制”,组织团队集体课题项目。(2)展示教学。学生自己归纳、介绍课程内容,组织课堂即时、限时、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学生自我评估考核,师生联手现场考评,学生主持、组织考评活动。(3)实战教学。开展场地内实操,组织根据实践案例进行货架拣选货物、装卸搬运、货物堆码、信息录入等仓储操作。(4)实训室软件教学。引入仓储教学软件,学生通过教学软件模拟仓储流程操作。(5)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和撰写实践课业报告,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交流课业报告,代表小组接受考评。(6)案例教学。精选典型案例作为课程讲解引入,结合案例来分析理论问题,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探究、讨论、交流,掌握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技巧。(7)拓展教学。提供“前沿研究”、“书目推荐”、“学科期刊”、“学科网站”、“企业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挖掘潜能。

2.3.2 教学活动组织方式

改革后的一体化教学主要通过“综合实践课业”的方式来反映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各项作业的专业要求的综合性质不同和对学生掌握的具体程度不同,“综合实践课业”分为个人技能型综合实践课业和团队决策型综合实践课业。“综合实践课业”是一种综合性技能的训练,一般来说作业量较大,主要在课外完成。

2.3.3 教学活动能力锻炼项目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的组织,各有侧重的锻炼学生的以下十六项通用能力,包括:(1)自我管理能力(第1单元重点培养);(2)自主学习能力(第1单元重点培养);(3)交流表达能力(第1单元重点培养);(4)团队合作能力(第3、4单元重点培养);(5)评判创新能力(第3、4单元重点培养);(6)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2单元重点培养);(7)刻苦耐挫能力(第2、3、4单元重点培养);(8)应急应变能力(第3、4单元重点培养)。

2.4 评价考核方式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学工作的全面检查,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导向、检验、诊断、反馈和调节的作用。对于经过课程整合,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性学习,希望实现“教、学、训、赛”一体化改革《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来说,引入体系完整、项目细致、具有全局性的考核标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的每一次过程中的成绩都能够反映在评分体系中方式。

与《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训、赛”一体化改革配套的教学考评体系设计时,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四个单元进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每个单元分为个人通用能力考核成绩和岗位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两个部分。每个单元的通用能力考核涉及出勤、纪律、参与态度、作业完成、团队贡献等十项具体客观标准,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按照“很好、较好、一般、需努力“四种情况分别赋予“7、5、3、1”的分值,共计84分,剩余16分作为学生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建议的主观分,全部通用能力考核设置分值为100分。岗位实践技能100分,主要是对学生在本单元完成大作业情况的评分,其后也有学生对该部分完成情况的自评和感受。每个单元得分通用能力按30%计入期末汇总表、岗位实践能力按70%计入汇总表,最后四个单元结束后,四个单元成绩计平均分作为该门课程的成绩。这样通过一系列评分表格和汇总表格的设计,可以清晰地记录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和各阶段的得分情况,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地督促、激励作用,保证四项一体化教学方式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将物流仓储大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将竞赛内容与评判标准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基于竞赛展开一系列教学改革,实现竞赛无常态,而以竞赛为基础的学习常态化。充分发挥物流仓储技能大赛可作为物流专业职业教育载体的作用,促进《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实现“教赛结合、学赛结合、训赛结合”,将竞赛培训的优势资源在广大学生中共享,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和业务素养,并协助拔优选苗,为参赛做准备。相信这样的尝试能最终为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

[1]叶晓燕.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13期.

[2]李贵炎.开发基于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化课程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3年第1期.

[3]陈明明、姜海英.一体化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2013年5月中.

程晓雯(1983—)女,湖北宜昌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本文系2013年度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CGB26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竞赛物流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