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构建有效地理课堂初探

2015-02-27王德富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程评价

王德富

(重庆市开县中和中学 重庆开县 405413)

新课程标准下构建有效地理课堂初探

王德富

(重庆市开县中和中学 重庆开县 405413)

中学地理新课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地理课堂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从而构建生动有效的地理课堂。

新课程 地理思维 地理有效课堂

在新课程下,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呢?

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一)教师角色要订准

传统教育造成了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我们说课堂确需要纪律,但同纪律相比,课堂气氛更加重要。新课程下的教学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顾问、朋友、伙伴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广泛合作,积极沟通,使师生之间在共同学习中分享学习经验,达到“双赢”、“双受益”。

(二)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中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扎实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目的,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即是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其次要优化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终身学习乃大势所趋,教师要优先发展。地理教师更要不断追求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更新和拓展地理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开发、利用,参与网络教育和学习,会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能关爱学生,正确评价地理学习,成为综合型、事业型教师,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塑造高尚的师德风范和扎实的业务功底。教师还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听课、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二)把握课程目标导向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展邮票、编歌谣、搞竞赛、析案例、搞辩论等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让学生一人说一个例子来证实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之中,很快就认识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认识到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从而很快的掌握了简单的天气符号。

(三)贯彻正确的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比教给学生一个地理知识要强多了!

2.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善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崇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

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是有效课堂的保证

新课程改革强调:地理课堂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也就是说,在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要贯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单向评价与互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多元化的评价,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能力发展水平,而且能反映出学生能力的结构、发展的过程及倾向,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地发展,实现课堂真正的有效。

构建有效的中学地理课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等。只有教师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生动和谐的有效课堂。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程评价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