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2015-02-27宋思迪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理论课民办高校政治

宋思迪

(西京学院允能社区辅导员 陕西西安 710123)

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宋思迪

(西京学院允能社区辅导员 陕西西安 710123)

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诸多问题。要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需要针对具体问题,以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教学机制建设。

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挑战 改革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与教学体制中处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针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教学的中出现的问题,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教学改革,关系到民办教育事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长期以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或者拘泥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方法,使得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教学效果较差,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目标要求。具体而言,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的知识信息传播途径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挑战。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互联网以其“主动性”“交互性”“创新性”和“国际性”[1]传播特征对现代大学生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开拓了大学生接触和掌握知识的信息面。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知识视野开阔,思想内容丰富,学习方法也灵活多样。这给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了巨大冲击,教师如何还是因循守旧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必然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发展要求。

第二,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给民办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巨大挑战不容忽视。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使大学生的思想面貌变得极为复杂,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今天,高校文化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各种社会思潮包括西方自由主义的、拜金主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封建主义的,还有一些极端宗教信仰主义的,都在校园内外自由传播。大学们身处其中,必然受其影响。如何在这种极为复杂的环境下,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大学生,教育大学生,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极其富有挑战的时代使命。

第三,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以及民办高校自身所处的教育语境,客观上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高校扩招后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也空前增大。尤其是民办高校,与国家重点大学相比,他们在就业选择和职业定位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因而,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社会就业中面临的压力更大。这使得许多大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投放在了毕业后就业问题上,而对本应首先处理好的学习问题却重视不足。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本来知识基础就比较差,在生活和学习中自我管理意识较弱,种种因素都使得他们对于课程学习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类课程的学习,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如何扭转这一情况,对于每一位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都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是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办高校属于私有性质的办学单位,实行利润最大化是民办高校的根本的办学宗旨。因此,在实践中民办高校大都将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学科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来安排,而对于类似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常常将它们视作为应景课程——即迫于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规划的相关精神而作出的安排,并非是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根本目的出发作出的自觉选择。在实践中,许多民办高校虽然大都宣称秉承和实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推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管理措施,但在实际办学中却不能有效贯彻“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形式主义色彩严重。许多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片面突出经济利益,将学生视作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手段和工具,缺少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本的敬业精神和管理经验。在这样的整体发展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课程教学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呈现出被边缘化的危险趋势。不仅学校管理层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即便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认识不清。有些有些教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混课时、拿薪水的途径,课下不备课,不搞学术研究,课堂上乱讲一气,只要能哄学生开心,便无所不用其极。有些教师在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公然发表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因而,抓变管理观念和教学理念,是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前提。

2.缺乏具备较高理论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制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教学效果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从教学实践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是制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教学效果的突出问题。“思政课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还不协调,新引进的高职称教师多半是其他高校退休的老教师,年龄偏大,而新引进的高学历教师又显年轻,职称低,缺乏教学经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加加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不够稳定,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思政课课程建设及其教学的有效性。”[2]

3.思想课教学管理机制不科学,制约着思想政治课教育与教学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直接受学校管理层领导,从讲课的内容到授课的形式都有固定的程序,不容改变。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课程管理模式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本身没有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制定出更加具体的、更加细致的管理规范,由此造成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目标定位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随意性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3]因而,改革管理机制,真正建立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学为本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机制,是推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1]郑杰;张雁.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1)

[2][3]曹裕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6)

宋思迪(1986—)男,陕西汉中人,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课民办高校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