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价值观培养

2015-02-27李巨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价值观意识初中语文

李巨霞

(沽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河北张家口 076550)

试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价值观培养

李巨霞

(沽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河北张家口 076550)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伴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各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作为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科目,其课本上有很多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内容,阐述了生态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作为切入点,浅要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初中 语文教学 生态价值观 培养教育

在国家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单纯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而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初中语文教材的选题中涵盖了众多的生态文学方面的知识,在培养学生关注与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形成正确的的生态价值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深入探讨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高生态价值观的培养手段与途径,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学生心理,循序渐进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

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学生的行为特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对学生展开生态价值观培养教育的效果。无论是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在课外实践过程中,都要紧紧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生态价值理念,让学生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达到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的目的。

(二)结合社会热点,让教材内容贴近生活

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来源于生活,因此与生活的联系千丝万缕。为了提高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掘教材的深刻内涵,将教材内涉及到生态文学知识的内容与社会上环境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不仅避免了一味地教材理论教学让学生产生的枯燥感,而且使学生更为真实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于生态环境现状,为促进学生培养生态关怀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生态意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之后,为了让其能够茁壮成长,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机会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融入自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直面生态环境现状,自主地将课本所学生态文学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它们更加直观、深刻地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起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的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基本思路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生态价值观资源

历年来,我国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中,都选入了许多有关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非常符合社会形势和生态环境现状,为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环境打开了一扇窗,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与语文课堂教学是有机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有益补充。初中语文教师要仔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态价值观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关生态价值的教育实例,进而提高语文教育的应用价值,支撑生态价值观的培养体系,最终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现实事件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

现实事件是人类现实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直接明了地反映了人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了解生态环境现状,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关心环境,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而且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进步。现实事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使得运用现实事件对学生展开生态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积极地、有效地促进作用,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进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合生存状况对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培养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生存状况作为一个直接的现实素材,用其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从生存状况的角度对学生展开生态价值观培养,有助于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生存角度领悟人类各项行为的意义与作用,能够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注。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生态价值观的基本策略

(一)自主思考,探究问题

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展开生态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现不同的现实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促使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启发他们从多角度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隐藏在生活之中,认真思考就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二)用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

语文教师可以列举有关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际例子,并对例子进行详细地剖析,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关键所在和问题解决后的益处。语文教师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具体分析,打破了教材与生态环境现状之间界限,可以让学生敏锐的观察到自己所处环境的点滴变化,理解教材内容的深刻内涵和真实程度,进而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运用所学解决身边力所能及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生活践行法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生态价值观,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必不可少。其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推动者,教学方法是有效衔接二者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变化,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并践行生态行为,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建设的必然要求。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力,应当具备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业务素质、创新教学方法,适时、适当、适度地开展对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并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切实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最终通过意识影响正确指导学生的行为。

[1]王保宏.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培养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3,12:9.

[2]刘照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方法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01:3.

[3]姚彩玲.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培养研究 [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59-60.

[4]孟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11:60.

猜你喜欢

价值观意识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的价值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