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内部审计风险

2015-02-27周晓敏西安航空学院审计处陕西西安71007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31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单位

周晓敏(西安航空学院审计处,陕西西安 710077)

浅析高校内部审计风险

周晓敏
(西安航空学院审计处,陕西西安710077)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在反映高校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内部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具有一般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同时也有其自身特点,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广泛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内审人员业务水平、专业胜任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的相对滞后等因素,都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弄清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有助于了解内部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来源特征等。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影响审计工作效能、决定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高校基本上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内部审计体制并不十分健全和规范。由于内部审计的内向性,又决定了它是通过检查和评价学校内部的各种经济活动为本单位服务的。内审人员又是学校的成员之一,他们的工资、福利及人事关系均由学校所决定,他们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也只能限于管理部门的意见,与外部审计相比,其独立性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定限制。

2.审计资源不能满足审计需求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审计的覆盖面也随之加宽,审计的渗透力也随之加深。然而高校内部审计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却十分有限,往往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审计需求,尤其是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需求远远超过审计资源总量所能满足的程度,二者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形成了审计需求大于审计供给的局面。

3.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偏低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得到认可的同时,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然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偏低是高校内审机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的专业训练,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也缺乏最起码的专业技能。

4.内审人员风险意识淡漠

内部审计本身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它的风险性。因为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内部审计测试中也会大量使用抽样技术,所有这些特点都在客观上决定了它的风险性。然而,大多数内审人员认为内部审计是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便出现一些疏漏和误差,也无须承担风险。

5.内审职能发挥不够,审计领域有待拓展

根据国际上对内部审计职能的最新界定,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确认和咨询,旨在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只是将监督与服务作为其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它不仅包括对财务、绩效、合规性、系统安全和应尽责任的审查,还包括顾问服务、建议、协调、程序设计及培训等。内部审计领域一般也只涉及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结算审计、效益审计、合同审计等,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甚至对风险管理审计的意义还没有形成必要的认识,以至于造成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职能的缺失。

二、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表现形态

1.审计行为风险

审计行为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过程中出现的审计决策失误;审计组成员选用、搭配不当;未按审计程序或随意减少审计环节;审计评价不当以及审计人员徇私舞弊、不廉洁或有悖审计职业道德所引发的审计风险。

2.审计技术风险

审计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因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运用审计技术方法失当,导致应审事项未审清,重大事项遗漏,审计查证欠深欠细,审计证据不充分,引用法律法规不当而出现的审计风险。

3.外部转嫁的审计风险

外部转嫁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使其会计责任转嫁为审计责任而造成的审计风险。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受自身专业所限,过分信赖外聘审计人员而导致的风险。

4.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主要指单位领导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施加压力或设置障碍,为被审计单位说情、开脱责任或搞“变通”,使审计不能依法做出处理而造成的审计风险。此外,还包括因审计经费、审计力量和时间的限制,不能对有关事项延伸审计、外出调查导致取证材料不足而存在的审计风险。

三、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及特征

随着高校内部审计地位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和责任也在不断增大,随之也带来内部审计风险的加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在:

1.外部原因

1.1内控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是审计部门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就不能有效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如果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或形同虚设,也不能保证不会串通舞弊,这无疑都会增加审计风险。

1.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随着高校内部审计范围的日益扩展,内部审计对象也越来越广泛,内部审计已触及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伴随内部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内部审计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化,可能影响到审计对象的各种风险因素更是日益繁多。信息在经过处理之后出现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更大,特别是舞弊的花样再不断翻新,所有这些都使审计风险加大。

1.3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系数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不具有国家审计的强制性,也不具有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它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其审计的局限性。比如在涉及到与外单位经济往来事项的取证时,往往十分困难。另外,高校内部审计属于高校内部管理控制行为,它受限于本单位的领导,是本单位领导意志的体现,审计人员大多情况下没有选择被审单位的权利,因而一些高风险领域不能被及时发现。

2.内部原因

2.1内部审计力量相对薄弱

随着高校经济业务的日益繁杂,审计任务也日益繁重,一方面,繁重的审计任务与薄弱的审计力量不相适应。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领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内审人员不仅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它包括责任感、创造力以及敏锐的职业判断、良好的沟通技巧、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对风险的识别能力等等。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使得审计工作难已有突破性进展。

2.2缺乏必要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才能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控制涵盖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它包括审计方案的确立、审计人员的组成、审计的组织实施、审计结论的形成等等。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缺少完备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即便是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也难保证有效的执行。

2.3审计方法、手段滞后

在审计方法上,大多数高校内审部门还是以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为主,查账方式还是以账论账,只将账面所反映的财务数据作为审计的重点,尚未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此外,面对被审计单位复杂、庞大的会计资料,抽样必定成为审计首选的方法,然而,抽样方法的运用使审查的结果必定带有一定的误差。如果内审人员不能有效识别审计的风险领域,就不能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就会导致审计效率的低下,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2.4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从组织关系上看,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附于学校,与被审单位有着频繁的业务往来,人际关系也错综复杂。加之在稳定高于一切的前提下,有时审计人员会顾及情面或者迫于某方面的压力作出一些让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审计质量的实施。

[1]钱永兴,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经济师》,2006.2

[2]董大胜,《审计技术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P35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单位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填单位 要推敲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