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真县水利三年大会战为民解“渴”

2015-02-27文丨安生岭杨彦荣

当代贵州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会战缺水水池

文丨安生岭 本刊记者 杨彦荣

截至2014年12月底,道真县“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全面解决了饮水最困难的6.5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到2016年,将全面解决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县内工程性缺水面积大、程度深,水资源极为匮乏。

针对缺水现状,2013年9月,道真县启动实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计划,到2016年,将全面解决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

“提起那挑水心里就愁”

73岁的韩贵珍蹲坐在门槛上抽着老旱烟,午饭过后,他要像往常一样去背水。

水管,水袋,水瓢,在韩贵珍的背篼里,总少不了这些基本的取水工具。取水点离家约两公里,出门穿过一片丛林,沿着蜿蜒的山路再走大约一公里,小山路旁边的崖壁上有一股细流。

“这算比较近的啦!”韩贵珍说,如果遇到持续干旱的天气,离家近的小取水点没水了,就要到十余公里外的谷底小溪里背水,来回至少要花三小时。

在道真县桃源乡清溪村,家家户户都有像韩贵珍家一样的背水工具。桃源乡,并没有真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为村民们带来世外桃源般的安逸生活。

缺水,是这里的头等民生难题。

桃源乡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境内整体地貌为“三山夹两沟”之状。平均海拔880米。虽然有河流经过,但都在海拔750米以下,加上溶洞较多,因此无法存水蓄水,是道真县唯一一个没有山塘和水库的乡镇,水资源极为匮乏。

走进桃源乡清溪村,陡峭的山坡上裸露着光秃秃的石头,石缝间零零星星地残存着一两株枯草。山下,村民们凿石为基,依山建房。

“山沟沟里泉水一点点流,提起那挑水心里就愁。”当地的民谣里,饱含了对水的渴望。

由于没有牢靠固定的水源,村子里的家家户户都靠挑水、背水解决饮水问题。村民们总是把水的用途发挥到最大化——“下雨就喝雨水,干旱时经常是一盆水洗了脸又洗脚,洗了脚又喂猪。”村民戴端华苦笑着说,如果村里哪家有喜事要办酒,就要提前派十多个人去挑水备用。

虽然村民韩继鹏也想过给家里修建个小水窑,但苦于资金和技术而耽搁了:“一来需要很多钱,又没有技术,怕做好了又不能用。”

除了桃源乡,道真县的隆兴镇、忠信镇、旧城镇等乡镇都存在缺水问题。截至2011年,道真县还有1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未解决。2013年,一场连续70多天的干旱,使全县14个乡镇大面积饮水、灌溉告急,水利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全面凸显。

“吃水走三里,时时为水愁。”处于深山区、石山区的道真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便,为水利设施建设增加了难度,实施水利工程成本高、难度大、效果差。

水之困,民之忧。解决缺水问题,成为道真县最急迫的民生需求。

“‘六包’帮我建起小水窑”

2013年9月,道真县启动实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计划,全面突围水之困。按照“解决农村人饮、突破水源工程、配套产业供水”的思路,在全县掀起水利建设热潮。

“通过‘村级排查、乡(镇)复查、水利局核查、县级抽查’的方式,对全县83个村(居)供水情况和水利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道真县水利局局长程联书介绍,经过两个多月的紧急摸底排查,全县共发现331处人饮特别困难点。

根据调查和摸底情况,道真县编制了“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农村人饮三年大会战”“骨干水源工程规划”“农业产业供水规划”等规划,确保全面解决农村人饮问题、病险水库和小山塘治理问题,并建成一批重点产业基地和园区供水工程。“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的目标是在2014年全面解决人饮最困难地区6万群众饮水问题,2016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问题。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惠民利民。“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实施以来,道真县大大小小的村庄里少了因背水、取水的而劳顿奔走的队伍,多了装卸建材、打砂、挖池的忙碌身影。

背篼,水管,水袋,水瓢等曾经的取水工具正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小水窑、水池和方便快捷的水龙头。

解决了缺水问题后,道真县平模镇兴宝村引资建起了花卉种植基地,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安生岭供图)

隆冬时节的桃源乡清溪村并不显得冷清,依然透露出热火朝天的干劲。入组公路两侧新修的小水窑不时出现在眼前,坚实的黑色塑胶水管连接到农户家里。打开小水窑的盖子向下望去,水面上摇曳出人的倒影,大半池水清澈见底。韩贵珍家院坝一角,老伴儿正在洗池里洗菜。拧开水龙头,白哗哗的水喷涌而出。

“‘六包’让我家建起了小水窑,这水既方便又干净,真好!”韩贵珍说,在家里的饮用水上,自己几乎是发了一辈子愁,现在终于用上舒心的水了。

韩贵珍家的小水窑可容纳20立方米的水。“修建小水窑花了将近一万块钱。”而让韩贵珍高兴的是,乡里不但补助修建资金,还安排技术人员指导修建。

“水源有无保障,水池建在哪里,谁家需要建小水窑,应该怎么建,都有专门的包保干部负责。”道真县副县长程建华说,在实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过程中,多数乡镇都实行干部“六包责任制”,即包调查摸底、包调地选址、包草拟方案、包技工组织、包技术指导、包验收兑补,确保从人力、物力、技术、资金等全方面帮助村民,顺利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家里有洁净的自来水啦”

因考虑到水源、水压、距离等原因,旧城镇永城村李子垭村民组的李丰旭家并没有像韩贵珍家一样修建家用独立小水窑,而是和周围的五户人家联合起来修建了一个共用水池。这个五户共用的水池是“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开始后三个月内就建成的。

“当时大伙儿积极性很高,连夜干活儿修建,家里终于要有洁净的自来水啦。”村民李丰旭说,“因为是五户联建的,县里每户补贴了4000元,镇里每家补助160多斤活性炭作为水质过滤材料,自己不出一分钱!”在李子垭村民组,三个共用水池和小水窑已经覆盖了所有农户。

“针对不同地区水源、村民分布的不同,采取户用独立小水窑和共用水池交叉的方式为农户供水。”道真县水利局总工程师吴永忠认为,只有根据地区实际因地制宜,才能让水利基础设施发挥最大的效应。在严重缺水地区,以户用小水窑为主,共用水池为辅。在一般缺水地区以共用水池为主,户用小水窑为辅。

而饮水特别困难、施工难度大、交通条件落后的特殊区域,则是“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的攻坚重点和难点。经过反复调查和工程测算,由道真县水利局牵头,在有可靠水源的地方,集中修建适当数量和规模的蓄水池;在季节性缺水的地方,集中修建大水池,再引导群众合理布局、适当配套修建小水窖;在无水源或季节性缺水严重的区域,通过实施雨水积蓄工程、引水提水工程、地下水开发工程和修建小山塘等多种方式予以解决。

从2014年起,道真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2%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实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贴近民心,顺应民意。由于县内部分地区交通不便,水利设施修建材料难以抵达。针对材料运输困难的区域,县里统一购买了52台打砂机,规划了29个临时料场,引导村民就地取材打砂。对就地取材困难,又需要二次转运的区域,通过村民组织的马帮、牛车等进行材料运输。

“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开始即捷报频传。到2013年12月,全县开工建设的小水窑就有3004口,完成3座病险水库的治理,11座微型水库的整治,有效解决了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和部分地区产业供水工程性缺水问题。

“由于县里外出务工人员多,因此我们抽派干部、技术员和群众代表组建了挖掘、爆破、打砂、技工等服务队伍。”程建华介绍,对于家里劳动力缺乏的村民,由政府统一挖窖、爆破、备料,使村民不花一分钱就能修建小水窑。而对于有劳动力但无钱修水窖的村民,政府会全额补助材料费用。

截至2014年12月底,道真已完成山塘整治85座,实施季节性水源工程331处,建成小水窖6000多口,修复运行不正常的饮水工程112处,全面解决了饮水最困难的6.5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责任编辑/杨彦荣)

猜你喜欢

大会战缺水水池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休闲假期
责任(二)
梧太公路建设大会战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访人民公社学党代会精神在交通大会战中践行“两学一做”
找水池
齐刘海
水池里共有几杯水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