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台湾《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话语特点
——以台湾地区2010年“五都选举”期间“花风暴”为例

2015-02-26李小蓉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郝龙斌中国时报选情

李小蓉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浅析台湾《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话语特点
——以台湾地区2010年“五都选举”期间“花风暴”为例

李小蓉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在“五都选举”期间,新闻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台湾地区的报刊版面上充斥着关于候选人的一举一动,有达到影响他们选情的执政危机,更多的是他们参加规模不一的宴席、造势晚会,还有每天横扫各大报刊的大小版面的扫街、到菜市场“拜票”新闻。足以让台湾岛上的媒体人陷入半年的“疯狂”。《自由时报》《中国时报》因自身的政治立场与报道框架,对同类型的新闻题材,采取不同的报道角度,呈现各异的报道风格。

浅析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话语

一、前言

五都所辖人口占台湾人口数的六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媒体在这场选举“盛宴”的表现更值得媒体研究人的关注。历年来台湾地区不论大小选举,媒体都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时刻还能起到决定选情的好坏。如1999年“兴票案”,在案件爆发前宋楚瑜的民调一直领先于其他选手。但是,在案件发生了,整个选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选举结构被打乱,宋楚瑜最后直接败选。案件在时隔多年,才被北检认为所谓证据不足,对案件进行签结,还给宋一个说法。

“台南枪击案”、“凡亚比”台风,等事件都对蓝绿(蓝为国民党,绿为民进党,因其两党的党旗颜色分别为蓝、绿色)候选人产生选情上对《中国时报》(简称中时)、《自由时报》报纸所做的报道做细致的符号分析。中时的创刊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命名为《征信新闻》;于1968年9月1日改名为《中国时报》。《自由时报》由林荣三(系台湾本土财团三重帮联邦财团的负责人)出资购买并创办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买下《自强日报》后更名为《自由日报》,1988年又再次更名为《自由时报》。发行量与中时和《联合报》相差无几,与其他两大报业在台湾报刊版图上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在政治立场上与中时不同,大力鼓吹民粹,提倡“本土化”。本文所选用的新闻文本、新闻标题均来自慧科大中华的数字资源。

二、“花风暴”:郝龙斌执政“无能”

自9月13日“五都市长”候选人选举登记开始,昭示着耗时近半年的选举行动将进入正式的比拼阶段。可是伊始,国民党就陷入选情危机。原本,民进党议员仅是抱着在花博会上找找纰漏,好好“攻击”,却意外“踢爆”新生高架桥景观工程个别花卉采购价格偏高的问题。并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对现任的台北市市长郝龙斌展开肆无忌惮地攻击,该事件也被称之为“花风暴”。此事件一出,严重危及国民党北部的选情,“余震”也波及了新北市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

台北市政府开始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经过绿营媒体大幅报道,引发民众质疑之后,才开始匆忙迎战,将厂商昭凌顾问公司移送侦办,微惩了两名“新工处”官员,但坚持宣称市府官员无贪渎问题。可是选民已经开始不买账了,将郝龙斌与其团队贴上“贪腐”标签。台湾《苹果日报》民调显示,在“花风暴”事件爆发后有64%的民众认为郝龙斌会因此失去选票。民调结果还显示,苏贞昌的44.68%有微小的差异开始领先于郝龙斌的43.12%,与三天前公布的选前3个月民调相比,郝从领先2%变成落后1%。因此,两报在此次风暴中的表现,也特别值得分析。甚至直接决定危机能否转危为安的关键时刻,因此本节选择的报纸内容时间上靠前,报道量集中:8月26日~31日新生高架桥植栽事件开始,9月4日~10日新生高植栽引发花风暴。

三、《中国时报》相关报道构成

耗资百亿元台币预算的花博会。恰逢“五都选举”期间开幕,原本认为能为现任的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政绩“锦上添花”,却被爆出弊案。不由为郝的选情捏了一把汗。在时效方面,中时对绿议员踢爆新生高架桥植栽浮报事件的报道比《自由时报》慢了两天,直到8月28日A1版,刊登郝龙斌出面致歉:“新生高植栽采购案公布最新惩处名单郝道歉灭火启动肃贪会调查”。此外,还在报道中写到:郝昨临时取消本定下的形成,于下午四点紧急召开记者见面会,通过媒体向市民致歉。同时,新闻中还报道了郝对花卉采购价格偏高的事件的态度,直接引用郝的讲话,“自己担任市长以来,最重视团队的廉洁和职业操守,但是发生了新工处因新生高架桥植栽采购价格过高,引发外界怀疑,是自己自从政以来,碰到最难过的一件事”,同时还在记者会上公开了案件的最新进展,“全案已移送检调”,同时启动“廉政肃贪委员会的调查机制”对“涉案的两位失职同仁”进行惩处。对民众承诺“一个月内查清花博各项采购单价”,并恳请给予市政府团队一定的时间。最后再次呼吁重申,请民众勿混淆视听,“新生高架景观工程”与“花博会”是两个毫无关系的项目。

中时保持一贯的信念,坚持保有报纸的“谏言”使命,“把各界的反应回馈给新闻当事人,让他们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1]对新生高架景观工程连环爆出弊案,中时毫不护短,给予严厉地披露,9月5日,标题“2000万与68万新生高报价单差很大”,报道还披露细节,提出疑点,“市政府启动廉政肃贪专案小组,除对新生高植栽工程单价进行调查外,还将对其余的一七六项目的工程进行逐一排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近2/3的工程存在疑点,最高可怕的是‘景石吊运’的价格差居然高达一百多倍。”对此,还采访了政风处的工作人员,透露“‘花风暴’仍有多处未爆炸的炸弹”。但是,也保证了平衡多方信息,听取不一样的“声音”,新生展馆建筑张清华说到花博会,提出了“花博不是花市,设计单价需要考虑到选材的难易程度”,就如“工程建设不能随意触碰附近的树木,重则将被处于十万元的罚款”,还提到了有民众质疑学生编织的竹帐篷休息站价格昂贵,“竹编艺师希望通过花博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这个事业,里头更多的教育的成分,不仅是一项工程”。

四、《自由时报》相关报道构成

关于新生高架桥花价过高的事件,《自由时报》于8月26日开始对该项目进行密集性报道,与中时相比在时间密度、报道篇数都远远胜出,在版面处理方面也做了大幅度调整,一路从A4前移到A1、A2版。在消息来源方面《自由时报》多采用民进党议员的观点,从接连几天的报道可探知一二,8月26日“花草价浮报绿拟告郝渎职”、8月27日“议员:昭凌涉弊案被列黑名单”、“‘好会花’绿议员告郝涉渎职”。

对于新生高架桥与花博会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项目,但《自由时报》在报道过程中有意不将两者区分开来,甚至是有意将二者扯上关联,意图混淆视听,未对二者没有做明显的划清,反倒是放任其舆情蔓延,甚至做出严重的新闻失实的情况,出现文本内容与标题不符的情况。一篇题为“北市花博植栽贵七倍移送侦办”,但认真阅读报道正文,发现文中报道的是新生高架桥植栽美化工程植栽单价高出3~7倍。如果读者仅从标题上,受众的第一反应则认为花博花卉价格虚高。此外,随着事件升级,《自由时报》还开辟了专栏“弊案遍地开‘花’”,启动“花系列”报道意在揭开弊案内幕。但是为了彻底把新生高架桥案件与花博会捆绑在一起,矛头直指台北市政府,打击郝龙斌选举团队,仅在8月31日一天,《自由时报》刊登了多则消息,如“下雨,淹水花博展馆也出纰漏”、“监委要查拟约郝 郝坦承:危机处理慢”,呼吁市民盯紧台北市政府的失职之过。

在处理弊案过程中,郝龙斌团队的危机意识薄弱,未能在事件扩散之前得到很好的处置,对案件的描述也仅是停留于工作人员“简单的疏失”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而引发民众的反感。《自由时报》有意激化民众的反应,8月27日A2版,题为“被记过官员叩应与主持人激变”,文中提及因新生高架桥植栽价格浮滥被记过的台北市新工处陈智盛科长,在参加晚间《Call in三立大话》新闻节目与主持人争辩,认为仅是简单的工作疏失,却被民进党议员、部分媒体上纲上线成政治议题。后主持人郑弘仪直接在节目中痛骂,也将问题直接指向台北市政府认为“整个台北市政府都烂掉了”。同时还将舆论引向科长陈智盛仅是“替罪羔羊”,郝龙斌才是此次案件的直接责任人,绿议员呼吁检调介入调查新生高事件,质疑由台北市政府组成的专案调查组。为了强化郝龙斌的“渎职”形象,在8月29日的A1要闻版面上,刊登了一篇“新生高工程报价有问题北市府2年前就知情。”

五、总结

通过对两家媒体对两个新闻事件的话语分析,我们可以对两家媒体的报道立场进行总结。中时“浅蓝”色彩,同《自由时报》报道相比相对中立,不因报道对象的政治立场而特意处理。对台北市府发生新生高弊案时,丝毫不顾及郝龙斌国民党候选人的身份,接连报道北市府浮滥标高新生高工程造价的新闻事实。相比之下,“深绿”的《自由时报》的报道立场“泾渭分明”,对国民党候选人口诛笔伐,有明显的党派之争的意图,甚至有意将新生高弊案与花博会进行牵扯,极力抹黑郝龙斌管理下的台北市府团队。执政候选人及其阵营在媒体曝光率上占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势,能够获得较多媒体的关注,这是非在任的候选人所不具备的。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现任候选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媒体的重视甚至是放大化的报道,面临着自己的执政是否得到民众满意,在选举期间,任何纰漏都会被对手作为负面新闻将之放大。

[1] 左成慈.余纪忠办报思想与实践研究(1988-2001)[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6.

G216

A

1674-8883(2015)22-0212-02

李小蓉(1986—),女,福建福州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助教,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郝龙斌中国时报选情
“立委”日历
发鸡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