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的应对策略

2015-02-26

学报编辑论丛 2015年0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科技期刊学报

乔 芸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呼和浩特010051)

移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的应对策略

乔芸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呼和浩特010051)

根据移动网络时代的特点,分析其对高校科技期刊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一是作好重新定位;二是依托数字出版平台,提高期刊信息的时效性,保持栏目优势;三是弱化经营保质量。以达到在合理定位下,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使期刊的功能和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的目的。

移动互联网;高校;科技期刊

1 什么是移动网络时代

移动互联网从技术层面的定义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服务。从终端的定义是: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简而言之,就是把互联网移动起来,相当于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又构架一层移动的因素[1-2]。移动网络时代具有显著的特征[3]。

1.1信息共享打破时空界限

网线不再成为上网的限制,移动网络的建设及升级,使得目前只要有移动信号,人们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上网,共享信息资源。

1.2移动终端智能化、融合化

主要用于上网的电脑、手机终端越来越智能化。手机已呈现3G、4G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多处理能力、个性化定制等特点。电脑体积、质量越来越小,移动性越来越强,功能越来越强大,二者之间的功能、作用融合发展。

1.3新媒体逐渐成为主导媒体

我们熟知的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体具有宣传的单向性、信息承载量小、传播成本大等弊端,新媒体即互联媒体具有信息承载量大、传播成本低、交互性强等特点,正逐渐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主导媒体。

移动互联网于2011年以后出现至今,带来了信息传播、交流、利用方式的巨大变革。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达到全球第一,信息传播进入移动网络时代。

2 移动网络时代对高校科技期刊的影响

2.1高校科技期刊的生存发展现状

据统计,目前我国由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约有1 500种[4]。受高校整体水平、资金、编辑素养等因素的影响,高校科技期刊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别[5]。部分名校、名刊发表文章的学术水平高、编校质量好,代表科学研究的较高水平。多数高校期刊社/编辑部只是服务于高校的工具,是学校的学术窗口。一般优先刊登本校老师、学生稿件,整体水平一般甚至较低。期刊社/编辑部缺乏自主权,多由学校拨款,期刊制作的成本相对较高、效率低、发行少或只进行同行之间的免费交流,几乎没有发行。共同特点就是:系统地刊载和反映了本校各个学科、各个时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发展历程,起到了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教学水平的作用。

2.2高校科技期刊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高校科技期刊的信息化水平随着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同而不同。个别期刊已有完整的网络版,多数期刊虽然也有网站或主页,但只发挥了现代化办公的辅助功能,如网上投稿、在线编辑、消息发布、文题查询、文章录用情况查询等。绝大部分期刊的“网络出版”是通过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络检索来实现的[6]。网络检索一般要等到纸制版刊物排版、印刷完成后才能上传,时间相对滞后。

移动互联时代带来的阅读方式的改变、信息时效性要求的提高以及互动交流的增强,无疑对传统媒体行列中的高校科技期刊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在应对移动互联时代冲击的同时,高校科技期刊还受到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与新型出版形式以及科学研究评价的导向等多方面的影响[7]。高校科技期刊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新媒体环境,在压力下求生存,已成为不得不认真面对的时代问题。

3 移动网络时代高校科技期刊的应对策略

3.1移动网络时代高校科技期刊的重新定位

期刊定位是依据期刊市场规则及其社会功能以寻求期刊生存和发展空间而确立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综合性考量,是打造期刊特色、谋求期刊发展的指导性纲领[8]。长期以来,高校科技期刊遵循《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指导性意见,形成鲜明的特色:即由高校主办、管理,主要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的重新定位需要根据以下因素综合考量:

(1)根据学校定位重新调整定位。目前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等。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高校科技期刊的产权归属仍为各主办高校,编辑部为非法人性质,决定高校科技期刊只能依据主办高校的整体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其刊物长期形成的影响力作好定位[9]。如:研究型大学的学报侧重于对学术理论的探讨,而教学型大学学报侧重于对学术、科研成果的解读、消化与转化等。

(2)根据读者特征调整定位。高校科技期刊的读者大部分是具有某种专业知识或从事某个专业领域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研究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科学研究初级阶段的年轻人,如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等,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这部分用户是读者同时也是作者,发表论文的要求迫切,常常为了评奖、评优、晋升职称等原因,希望论文短期内见刊。虽然稿件存在学术水平不高、写作不规范等通病,但这部分作者的潜力和学术创新能力有待期刊编辑挖掘和利用,加以培养,使这部分人成为高校科技期刊的作者群。提高期刊信息的时效性才能满足年轻用户的需求。第二类是某专业或领域的专家、学者、教授等。他们注重对深度思维的关注。对文章的学术价值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对专业领域品牌期刊的忠实度高。习惯于从高水平的期刊、栏目检索文献。保持期刊栏目优势,形成期刊品牌符合这部分学者的需求。

3.2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保持期刊栏目优势的方法

高校科技期刊根据所在高校的定位完成重新定位之后,重点需要在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保持期刊栏目优势方面下大力气,以适应移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利用速度快,时间短,交互性强的特点,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建立期刊自己的出版平台是增强时效性最直接的方式,但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如基本设施的配备、出版平台的制作维护、编辑人员水平提升、政策的支持等,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大部分期刊社/编辑部无力建设强大的网络发布平台。依托第三方实现网络检索虽然目前应用普遍,但不足之处日益突显:在各类搜索引擎中,所有文章在搜索中被混杂在一起,期刊社/编辑部花费精力打造的栏目品牌及栏目的编辑对论文品质的判断、编排、聚类被完全抛弃,无法显现。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出现了由第三方提供的期刊数字出版平台。这种平台可以为期刊用户提供集阅读、科研、学习、交流等用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移动服务终端。期刊社/编辑部只需随时把审定、编辑完工的论文上载到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上的相应板块,该论文立即就会被学术界、图情馆界广泛使用的学术发现搜索引擎搜索并报道出来。完全不用等待同一期的全部论文齐全后才排版、印刷发行,大大缩短了论文发布的时间,加快了信息公开的效率。在时效性上有明显优势。而且,也可以为期刊社/编辑部的编辑人员提供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移动设备在线创建专栏的功能。只要愿意,任何一个期刊社/编辑部开设的专题都可以向其他期刊社/编辑部开放,就好比在微信、QQ中加学术好友一般方便。本期刊社/编辑部设立的某一专题可以接受别的期刊社/编辑部上传的该主题的论文。各个期刊社/编辑部将逐渐在某些专题领域树立起权威品牌,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该主题论文,保证了期刊的品牌和知名度。

高校科技期刊完全可以选择在理念、技术以及传播力和市场基础等方面都具有强大实力的数字出版平台提供方进行合作,不但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也达到了期刊在线移动出版的目的,而且通过平台汇集作者、读者、编辑、专家学者,就相关专栏与主题开展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既增强了交流、互动,又使期刊的优势栏目变得更加突出。

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就像淘宝中使用的支付宝平台一样,买家和卖家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相信一定会得到逐步推广并广泛使用。

3.3弱化经营保质量,以增强期刊竞争力

高校科技期刊长期沿袭了事业单位体制下的办刊机制和办刊模式,在体制改革的压力下,期刊社/编辑部是否能够继续留存目前都是未知数。《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发布以后,期刊社/编辑部改制的方式引发大量的研究论文,其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科技期刊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认为高校科技期刊采用学术与经营分离、基本维持现有体制、整合资源集约化发展、独立设置具有法人资格的模式[6,10-11]的观点比较普遍。笔者认为,除了少数有愿望、也有能力的高校科技期刊,大部分期刊在目前应保持学术与经营分离的出版模式。原因是:经营一直是高校期刊的劣势,在国家期刊改革发展的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政策还没有最后确定,高校科技期刊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期刊的质量上,毕竟质量就是生命,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精力在不擅长的领域。而且在移动网络时代,期刊的读者完全可以依靠互联网这一全球传播载体的推荐、链接,搜索或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至于这些学术信息来源于哪个刊物并不重要。所以未来期刊在传播方式和发展模式上都会发生根本转变,期刊编辑的角色和工作方式也会发生根本转变。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期刊定位如何,提高稿件质量都是期刊发展中的真理[12]。

针对提高期刊质量有很多论述,提出的方法也被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编辑的道德修养方面:高校期刊编辑队伍中的少部分人仍然没有意识到体制改革的严峻性,沉溺于事业单位体制的摇篮中,平淡度日。对作者不能放下架子平等交流,存在一定的官僚作风等。加强学习方面:对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数字技术知识学习的动力不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编辑的业务素质方面:在办公室坐等来稿,防范学术不端只依靠查询软件,返修后的稿件缺少严格把关,满足于机械完成本职工作,缺乏沉下去、走出去的精神。对专业研究不够深入、严谨,成绩平平等等。提高期刊的质量,需要编辑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许需要的正是“返璞归真”,练好基本功,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

4 结 束 语

在新的形势下,传统印刷版的高校科技期刊应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发挥期刊在高校乃至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是高校期刊的责任,也是学术期刊界共同的责任。高校科技期刊无论是高水平还是一般水平,只要找准定位,坚持认真办刊,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能使期刊的功能和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期刊的发展之路也一定能走得更加长远。

[1]杨栋梁.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5):1039.

[2]侯艳荣.浅谈计算机网络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电子制作,2013,11(8):154.

[3]何成.智能手机的前世今生[J].科技与产业,2009(3):66.

[4]姚远,汤晰,赵均平,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8,20(1):16.

[5]陈淑娴.高校学报的作用分析及科学定位[J].编辑学报,2006(4):135.

[6]周小华.“大数据”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转型与发展机遇[J].科技与出版,2014(4):102.

[7]刘会强.学报信息化建设路径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85.

[8]谭长贵.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着眼点[J].编辑学报,2007(12):428.

[9]赵大良,孙岩,张丛.亮点与困惑——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J].编辑学报,2015,27(2):104.

[10]赵大良,颜帅,张凌之.编辑部体制改革的政策辨析[J].编辑学报,2015,24(6):558.

[11]刘钊.高校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J].科技与出版,2013(4):24.

[12]洪瑞.网络时代黑龙江省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探讨[J].科技与管理,2012,14(4):129.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科技期刊学报
科技期刊的分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科技期刊的分类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网络时代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