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15-02-26周志红

学报编辑论丛 2015年0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影响力国际化

周志红,霍 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广州501642)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周志红,霍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广州501642)

为了解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状,对中国知网(CNKI)发布的“2014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入选TOP5%的175种期刊的学科和地域分布、主办单位和期刊语种,并通过互联网查询入选期刊的个刊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科技期刊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国际化期刊的学科和地域分布存在很大的差距,高水平的国际化期刊主办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或一级专业学会;入选的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CI)较高的绝大多数为英文版期刊。总体来看,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水平还比较低,高度重视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建设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国策要求,现阶段努力办好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英文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的最佳选择。

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英文刊;国际化

当今的中国,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驱动力[1],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正进入了一个空前高涨阶段,这种状况的持续也使得我国的科研成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2010年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占10.4%,位居世界第2位。2011年,我国发表的科技论文总量也位居世界第2位,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居世界第4位,我国高被引论文(被引次数居前1%)数量居世界第6位[2-3]。我国已是科技论文大国,随着SCI收录中国学者的论文数量急剧增长,我国正逐步向着科技论文强国的目标迈进。科技期刊是科研论文的载体,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已是科技期刊大国,但尚未成为科技期刊强国,高水平的国际科技期刊还很欠缺。

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发布的主要平台和传播载体,也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园地。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不能匹配,期刊的影响力更是与国际知名期刊存在明显差距,办好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兴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努力办好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科技期刊,不仅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知网(CNKI)评价中心于2012年开始,对我国3 000多种学术类科技期刊进行评价分析,以“国际影响力指数(CI)”[4]排序,按TOP5%选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简称“影响力期刊”,自2012年开始已连续3年发布了“影响力期刊”。入选的期刊既是对它们学术质量的认可,更是对这些期刊朝国际化方向迈进的肯定。本文通过对2014年CNKI发布的TOP5%“影响力期刊”数据[5]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入选的 175种期刊的学科和地域分布、主办单位和期刊语种,并通过互联网查询个刊情况,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现状

1.1学科和地域分布

CNKI在遴选TOP5%期刊时并没有细分学科,但从入选期刊的学科分布来看,各个学科的发展很不平衡,入选期刊主要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和农业科学四大领域,且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占绝对优势,其中的生物科学和天文学、地球科学的CI占据着遥遥领先的位置,显示出我国在这些学科的科研成果已得到国际上广泛关注,这也意味着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农业科学类的期刊不仅入选的数量少,而且CI也偏低,比如排在第104位的《中国农业科学》CI仅为87.579(IF为0.116),而排在第1位的《Cell Research》CI为1 344.292(IF为11.726),二者的国际影响力差距非常之大。可见,我国农业科学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关注度很低,表明我国的农业科研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

2014年入选的175种科技期刊中,有128种分布在北京,占入选期刊的73.1%,排在第1位;而排在第2位的上海有9种,仅占5.1%;江苏省8种;吉林省5种;浙江、湖北和广东省各4种;其他省份零星分布有1~2种。可见,高水平的期刊在我国各省(市)的分布呈现出极大的差距,我国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绝大部分高水平期刊来自北京。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最多、最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具有办刊得天独厚的优势。

1.2主办单位

我国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主要是科研院所、专业学会、高校、出版社甚至企业,前三者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绝对的优势,入选期刊的主办单位也基本上都属于上述情况。2014年入选的175种科技期刊中,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有58种,专业学会主办的有76种,高校主办的22种,三者合计有156种,占入选期刊的89.1%,可见,科研院所、专业学会及高水平大学具有较高的办刊水平。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与主办单位的科研实力有很大的关联,在58种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中有47种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院代表我国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76种专业学会主办的期刊全部都为一级的行业学会;22种入选的高校主办的期刊全部为“985”或“211”大学的期刊。高校办好国际化科技期刊有利于提高其国际知名度,近几年来,有条件的高校也积极投入到办高水英文科技期刊的行列,为我国的科技期刊走向国际而努力,也逐步办出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期刊[6],入选期刊CI排名第2的《Nano Research》(CI 为743.039、IF为6.830)即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

值得一提的是,办刊水平出现强者更强的趋势,比如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5种生命科学类的英文版期刊CI排名均位于前50名,均为SCI收录的英文刊,其中《Cell Research》《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和《Molecular Plant》3种期刊2013年IF均达到6.6以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正逐步成为中外科学家展示优秀科研成果的一个高端平台。《Cell Research》在2014年的IF甚至到达了11.981,成功跻身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行列,成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学术期刊国际品牌“精品”[7]。

可见,一级的行业学会、中国科学院以及高水平大学完全有能力办好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期刊,在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国家应该大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办英文科技期刊,目标就是加入国际竞争行列,办出一批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影响力期刊,努力打造中国科技期刊的强国地位。

1.3期刊语种

入选的175种科技期刊中,英文刊有94种,占53.7%;中文刊81种,占46.3%。CI排名前16位的科技期刊均为英文刊;CI排名前50位的科技期刊中中文刊只有12种,仅占24%。不可否认,我国确实存在一批中文精品科技期刊,但是在国际上有地位和影响力的中文科技期刊实在是凤毛麟角。在入选的175种期刊中有87种英文期刊被SCI收入,其中不少期刊IF达到5.0以上;而中文期刊仅有13种被SCI收录,而且大部分期刊IF均在1.0以下。以我国优秀的中文期刊《物理学报》为例,2001年就被SCI全文收录,该刊在中国物理类刊物中总被引频次一直排名第1,但从2001—2013年十几年间其在SCI中的影响因子一直在1.0左右徘徊。应该承认,中国要办好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首先一定要在刊物的语种上与国际接轨,所以办好一批高水平的英文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最佳途径。以四川大学2009年创办的英文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为例,找准定位,完全按照国际流程办刊,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就进入了SCI-E,IF达到2.719,成为中国口腔医学领域第1个被SCI数据库收录的专业期刊。

可见,要办好国际影响力期刊,期刊的语种很重要,这是不可忽视的事实。当今世界英语仍然是主要的交流语言,也是科技期刊能够成为国际性刊物的基本要素,办好英文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的最佳选择。当前我国政府对英文科技期刊办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2012年中国科协启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8],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投入近亿元专门用于支持英文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目的就是要打造我国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大力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水平。

2 高度重视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

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我国也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作为科技成果传播载体的科技期刊,不仅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园地,更应该担负起展示我国自主创新成果首发平台的责任。在国际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没有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将会制约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不符合我国自主创新的国策要求[9]。

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10]。长期以来,国内学术评价体系,包括评职称、评奖、学生毕业等,要求 SCI的论文,导致我国优秀的科研论文大量发布在国外知名期刊,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引起了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早在 2006年开始,中国科协就启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11-12],其中,设立了培育国际知名期刊项目(A类),该项目也成为当时国内对科技期刊支持力度最大的支撑项目。2013年中国科协再次联合多个部门,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金额达到9 100万元人民币,至2015年已连续资助了 3年,目的就是要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打造一批世界顶级的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群,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

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学术界和期刊界也在积极投身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中,创办和办好英文科技期刊的热情空前高涨。有条件的单位纷纷在着手申请创办英文刊;在当前刊号不容易申请的情况下,个别期刊甚至干脆就将原来的中文刊直接改为英文刊出版;一些单位与国外大的出版商合作,在未取得国内刊号的情况下,先在国外申请一个 ISSN号,以电子刊形式出版英文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也是针对拟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进行资助。事实也表明,我国完全有能力办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2014年CNKI公布的“影响力期刊”表明他们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个别期刊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总体来讲,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水平还很低,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科学研究水平不匹配。今后一段时期内,仍然需要高度重视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稿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打造出一批中国自主创办的世界级品牌期刊。

3 结 束 语

当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国际化水平还比较低、国际关注度也不够,要走向世界,必须有一批在国际上公认的高水平科技期刊。要想办好国际化期刊,国际化的语言是必须考虑的,英语应该作为国际期刊首选语种。2014年CNKI公布的“影响力期刊”数据也表明,CI排在前20位的有18种为英文刊,其中的2种中文刊《岩石学报》和《物理学报》在SCI中的IF也比较低,分别为0.635和0.502。当前在国内刊号很难申请的情况下,“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资助表明,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创办英文刊。可见,办好英文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最有效途径。

但是,仅有国际化的语言还远远不够,一定要用国际化视野来办国际化期刊。以CI排名第1位的《Cell Research》为例,早在1990年创刊时就确立了国际化的办刊方向,但在2006年之前IF一直不高,国际关注度也不够,2006年聘请了《Cell》的副主编李党生博士担任该刊的常务副主编,并与NPG合作,使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该刊2014年度的影响因子已达11.981,成功跻身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行列。

有能力的期刊主办单位应该抓住当前期刊发展的有利契机,充分挖掘我国具有国际优势的学科及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积极布局,以面向国际市场、引领世界研究的崭新面貌,改造期刊定位和服务质量,站在新起点、高起点上,创办新刊、重造老刊,突出优势,填补空白,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品牌期刊,努力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涌现出一批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期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08.

[2]沈爱民.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及思路[J].中国出版,2012(20):10-11.

[3]刘莉.解读“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N].科技日报,2012-12-04.

[3]CNKI.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遴选办法简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12-30.

[4]CNKI.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暨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R/OL].(2014-12-30)[2015-03-02].http://hii.cnki.net/refreport/topmag.aspx?tabId=1.

[6]周志红.中国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与思考[C]//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组委会.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科技期刊发展路径: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3-8.

[7]胡倩楠,耿挺.《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N].上海科技报,2014-08-01.

[8]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EB/OL].(2013-09-24)[2015-03-20].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5215969.html.

[9]彭桃英,陈玉国.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再思考[J].编辑之友,2012(3):71-73.

[10]陈银洲.科技期刊国际化探寻与实践[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12-15.

[11]黄开颜.《编辑学报》2001—2010年基金论文定量分析及建议[J].编辑学报,2012,24(1):97-99.

[1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期刊工程项目[EB/OL].(2006-08-08)[2015-03-20].http://www.cast.org.cn/n35081/n11219166/n14428472/n14428514/index.html.

广东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项目(2014年)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影响力国际化
科技期刊的分类
聚焦港口国际化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天才影响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