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中国著者姓名汉语拼音著录的问题分析和建议

2015-02-26邱尔依

学报编辑论丛 2015年0期
关键词:著者大写汉语拼音

邱尔依

(《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215006)

学术期刊中国著者姓名汉语拼音著录的问题分析和建议

邱尔依

(《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215006)

为了解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中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著录情况,收集了62种以中文为主的国内理工科类大学学报,分别就其中论文著者以及参考文献表中中国著者姓名汉语拼音著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学术期刊中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著录仍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人名汉语拼音;中国人姓名;人名缩写

著者姓名是学术期刊中一项重要的数据,它出现在正文、目次页、作者简介以及参考文献等多处。随着学术交流国际化的日益加强,目前在我国出版的以中文为主的学术期刊很多同时给出论文标题、著者姓名、摘要、关键词等信息的英译;在参考文献表中,除了中国作者在外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之外,很多刊物对中文参考文献也提供对照的英文著录形式。这其中,对中国著者的姓名基本采用汉语拼音拼写。规范、统一地拼写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对外国学术界认识中国作者起着积极作用,也为准确进行数据检索和进行有关评价提供可靠基础。

在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 GB/T 28039—201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1]出台之前,有研究表明我国学术期刊中国人名的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形式五花八门,相当一部分不符合规范[2-6]。同时,很多学者先后对中国人姓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形式和规范作出了探讨[2-9]。GB/T 28039—201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出台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为了解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中中国著者姓名汉语拼音著录情况,笔者收集了62种以中文为主的理工科类大学学报,分别就其2015年第1期中的论文著者以及参考文献表中的中国著者姓名汉语拼音著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中仍有不少问题存在。现将调查发现的问题以及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整理出来,供同仁参考。

1 正文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著录

1.1几种拼写形式

在此次调查的62种期刊中,论文正文的中国著者姓名拼音字母拼写都采用了姓和名分写、姓前名后的形式,同时省略声调符号。但在拼音字母的大小写以及连字符的使用上,各家期刊存在着不同做法,具体有下列5种拼写形式。

(1)姓氏第一个字母大写,名字第一个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之间不加连字符。例如:Guo Xiaojun(郭晓军)。

这一拼写形式符合GB/T 28039—2011的要求: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在这次调查的62种刊物中,采用这一形式著录正文著者姓名的刊物有9家,所占比例不算高,约为14.5%。

(2)姓氏字母全部大写,名字第一个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之间不加连字符。例如:CAO Yanfeng(曹艳丰)。

GB/T 28039—2011中指出,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人名索引可以把姓氏的字母全部大写,声调符号可以省略。拼写形式(2)与这一规定符合。此次调查中采用这一拼写形式的期刊有21家,占比约33.9%。

(3)姓氏字母全部大写,名字第一个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之间加连字符。例如:LIU Jian-guo(刘建国)。

这一形式在双字名之间添加了连字符,不符合GB/T 28039—2011的规范,但与目前存在的另一个标准CAJ-CD B/T 1—2006《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10]中的规定一致,即:姓前名后,姓氏全部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在调查中,采用这一拼写形式的期刊有29家,占比约为46.8%,这也是本次调查中占比最高的拼写形式。

(4)姓氏第一个字母大写,名字第一个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之间加连字符。例如:Ma Wen-ying(马文瑛)。

这一形式在双字名之间添加有连字符,与GB/T 28039—2011的规范不符;姓氏字母没有全部大写,与CAJ-CD B/T 1—2006的规范不符。此次调查中,采用这一拼写形式的期刊仅2家,占比约为3.2 %。

(5)姓氏字母全部大写,名字中每个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之间不加连字符。例如:HOU YuCui(侯玉翠)。

名字每个字的首字母大写这一点与GB/T 28039—2011和CAJ-CD B/T 1—2006都不符合。调查中,采用这一拼写形式的仅1家,占比最低,约1.6%。

1.2情况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对正文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拼写,姓前名后这一点得到了有效执行;而拼写的分歧主要在于姓氏字母的大小写和双字名之间是否加连字符。

调查发现的5种拼写形式中,形式(2)、(3)、(5)对姓氏字母全部大写,采用这几种形式的期刊合计51种,在这次调查中占到约82.3%;而(1)、(4)两种形式则仅将姓氏的首字母大写,二者合计11种刊物,占比17.7%。前4种形式对名字仅第一个字的首字母大写,合计61种刊物,占比98.4%;形式(5)对名字每个字的首字母大写,合计1种刊物,占比1.6%。在前4种形式中,形式(1)、(2)对双字名之间不加连字符,合计 30种期刊,占比48.4%;形式(3)、(4)则在双字名之间加连字符,合计31种期刊,占比50.0%。

从这些数据判断,大多数学术期刊偏向于将姓氏字母全部大写,这符合GB/T 28039—2011 和CAJ-CD B/T 1—2006,也方便读者以及检索机构识别作者的姓氏。分歧更大的是双字名之间是否加连字符,采用加连字符和不加连字符做法的期刊基本各占一半。而GB/T 28039—2011 和CAJ-CD B/T 1—2006两个现行标准对这一点的不同规定若得不到统一,这一分歧很难消除。

表中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著录

此次调查发现在参考文献表里,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著录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2.1名缩写缺少字母

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1]规定:“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但实践情况不理想。参照GB/T 28039—2011中对国际体育比赛等场合的规定,陈浩元[9]提出:在文后参考文献表这一特殊场合,著录中国著者汉语拼音姓名时,同欧美著者的著录一样,名字可以采用缩写,且缩写字母后的小圆点及声调符号均省略。这一做法虽与GB/T 7714—2005矛盾,但符合GB/T 28039—2011。因此这次调查中,对参考文献表中中国著者汉语拼音名字部分采用缩写的,不视为不规范。但调查中发现,中国著者汉语拼音名字部分采用缩写形式时有缺少字母的情况发生。比如下面这个例子[12]:

[6]Fang X,Wu J,Xu J,et al.Ambient mixing ratios of chlorofluorocarbons,hydrochlorofluorocarbons and hydrofluorocarbons in 46 Chinese cities.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2,54: 387-392

核对后发现,前三位作者完整姓名为Fang Xuekun,Wu Jing,Xu Jianhua,因此姓名缩写形式应分别为Fang X K,Wu J,Xu J H。原著录中两位双字名作者(第一、三作者)的名字缩写都只有名字第一个字的首字母,第二个字的首字母缺失。

2.2名误记作姓,姓误记作名

部分参考文献中,有时中国著者的名被错误地记为姓,而姓被误记作名。若涉及的作者为双字名,则这类错误一般容易发现,比如下面这个例子[13]:

[6]Jianyong Y,Zongxia J,Yaoxing S,et al.Adaptive nonlinear optimal compensation control for electro-hydraulic load simulator [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0,23(6): 720-733.

可以判断 Jianyong,Zongxia,Yaoxing应该不是姓而是名。核对后确定,作者姓名为 Yao Jianyong,Jiao Zongxia,Shang Yaoxing(均为中国作者),其姓氏分别应为Yao,Jiao,Shang,原著录错将名当成了姓,而将姓当成了名。

当作者为单字名时,名误作姓的错误一般很难直接识别。另外还有一些情况下,名误作姓的错误也很隐蔽不易发现,比如[14]:

[7]HE Zhen-yu,YOU Xin-ge,YUAN Yan-tang.Writer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handwriting documents using hidden Markov tree model [J].Pattern Recognition,2008,41(4): 1295-1307.

其中第三作者YUAN Yan-tang单独来看没问题,应是姓Yuan、名Yantang。但对照同篇上一条参考文献就发现疑点了:

[6]HE Z,YOU X,TANG Y Y,et al.Handwriting-based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J].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6,20(2): 209-225.

对比前后两条记录可以发现,这两篇文献的作者很可能相同,即YUAN Yan-tang可能姓Tang。经核对,这两条参考文献的第三作者同为Tang Yuanyan,即姓Tang名Yuanyan,前一条中错将作者名字的第一个字记作了姓。

2.3姓名著录形式不一致

调查发现在参考文献表中,各家刊物对中外著者姓名基本统一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对中文文献英文对照中的著者姓名汉语拼音拼写,各家刊物则存在不同做法。另外,同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表里,中国著者姓名汉语拼音著录形式也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1)各家刊物对中文文献英文对照中的著者姓名汉语拼音拼写形式不统一。

本次调查的刊物中,对中文文献给出英文对照的共22家。对比前文提到的正文著者姓名汉语拼音的5种拼写形式,形式(1)~(4)在中文文献的英文对照中都有出现。对中文文献英文对照中所采用的著者姓名汉语拼音拼写方式,不同刊物之间有所不同,但同一刊物内部基本一致。

(2)同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表里,英文文献中国著者姓名拼写形式不统一。

这一类的不一致具体分为:姓氏字母有时全大写,有时仅首字母大写;名字有时用缩写形式,有时用全写形式;双字名之间有时不加连字符,有时加连字符等情况。例如[15]:

[20]Chu Qiulu,Yang Deliang,Li Xin,et al.An integrated process to enhance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steam-exploded corn stover [J].Fuel,2013,107:823-827.

[26]Ma H,Liu WW,Chen X,Wu YJ,et al.Enhanced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of rice straw by microwave pretreatment [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100(03): 1279-12843.

(3)同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表里,英文文献中国著者、中文文献英文对照形式中的中国著者姓名拼音拼写形式不一致。

对中文参考文献提供英文对照形式的刊物里,在对照形式中的中国著者姓名的拼音拼写形式常与英文文献中国著者的姓名著录形式不一致。例如[16]:

[1]杨京帅,胡大伟,孙正一.营运车辆重特大交通事故反馈控制关键问题研究[J].公路,2013,58(4):134-139.

YANG Jingshuai,HU Dawei,SUN Zhengyi.Feedback control key problems of commercial vehicle grave or extraordinarily serious road traffic accidents [J].Highway,2013,58(4):134-139.

[2]YANG J S,HU H,HU D W,et al.Road traffic safety system stability based on driving behaviors double feedback control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2013,5(8): 807-815.

这两条文献作者实际相同,但前一条中文文献的英文对照形式中作者姓名采用名全写,后一条英文文献中则改用名缩写。

3 建 议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著录还有待加强规范和统一。从有关中国人名汉语拼音拼写的规范标准看,现行的两个规范GB/T 28039—2011和CAJ-CD B/T 1—2006对双字名之间是否加连字符规定不一。建议尽快统一两个标准中存在分歧的规定,为学术期刊中国人名汉语拼音拼写提供一个一致的规范引导。从编辑人员的角度看,首先编辑人员应注重学习中国人名汉语拼音拼写的相关规范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认真执行;对于参考文献表中可能存在的中国著者姓名汉语拼音错误要注意识别,对可疑处不要马虎,必须进行仔细核查;对同一篇参考文献表里出现的英文文献中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著录,建议采用统一形式,同样地对中文文献英文对照中的中国著者姓名汉语拼音著录形式也建议统一。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学术期刊中国著者姓名汉语拼音的著录必能得到进一步规范,从而也使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规范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28039—201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1.

[2]鲁金华.中国人名在英语中的正确译写[J].编辑学报,2001,13(6):337-339.

[3]黄一心.国内期刊:英译中国人名拼写形式混乱[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02-27(03).

[4]吴江洪.科技期刊中汉语拼音拼写的规范化问题[J].编辑学报,2004,16(5):347-348.

[5]罗金好,刘宝江,郝秀清.中国人姓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探讨[J].编辑学报,2006,18(1):66-67.

[6]马泽玉.汉语人名的英译及其规范化[J].扬州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7(2):44-47.

[7]陈浩元.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J].编辑学报,2005,17(6):413-415.

[8]赵玲秀,陈璐,马红,等.学术期刊及数据库中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方式的标准化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1):88-90.

[9]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表中中国著者汉语拼音名字可否缩写?[J].编辑学报,2012,24(3):249-250.

[10]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CAJ-CD B/T 1—2006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S].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05.

[12]韩佳蕊,李力,方雪坤,等.基于物种间浓度相关法估算2012年中国HCFC-142b排放量[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1):129.

[13]孙广彬,王宏.机器人液压驱动器神经网络自适应最优控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11.

[14]尚赵伟,曹海,陈波.褶皱中文手写体身份鉴别[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44(1):77.

[15]杨海涛,夏青,姚兰.预处理方法提高木质纤维酶解转化率的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30(1):89.

[16]杨京帅.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超速行为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50(1):188.

猜你喜欢

著者大写汉语拼音
做一个大写的“我”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大写的厉害:“00后”少年自制火箭成功上天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大写”与“大些”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个大写的pink 该入手的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