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构建探微

2015-02-26李宪伦张卫平李恩华

学术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党和国家用语中国化

李宪伦,张卫平,李恩华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活动。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系列重要讲话”),它包含《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和相继发表的讲话,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从中积极探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用于教育,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实践探索的价值和意义。

一、“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观念形态

“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观念形态主要体现在:“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思维的运用与发展,充分说明并提示着“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观念形态的具体体现。

(一)“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思维的运用与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全面贯彻和推进中共十八大精神战略高度出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叙事宽广宏大,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中共十八大报告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外交往与人类和平事业、依法治国、党的建设等各项思路和具体举措,是一部完整的执政党理论与时俱进的学说和治国理政的“百科知识”。 “系列重要讲话”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运用与发展,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战略的哲学统一。 “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亦即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说事的哲学话语),为构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刻认识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导全体师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指明了方向[1]。 它将有力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普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社会实践进程。 从而在理论认识和行为实践上实现“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2]。

(二)“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如“中国梦”的提出,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百年目标”共同理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1];反腐败既要打“苍蝇”,也要打“老虎”,“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 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3]“反腐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能让党纪法规成为‘橡皮泥’、‘稻草人’”[4];等等。 充分说明“系列重要讲话” 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战略任务, 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百年目标”的“中国梦”内涵要求,也是“系列重要讲话” 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的具体体现。

(三)“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观念形态。 “系列重要讲话”围绕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深刻认识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包含着大量的古往今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话语和成语,又不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话语精华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说事话语。这些叙事话语蕴含着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观念形态,也是针对深化改革发展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对新社会群体说不上去,对困难群体说不下去,对大学生群体说不进去,对老干部群体说了被顶回去”[5]的四种话语困境,和一时缺乏思想理论准备而“说不出去的失语状态”的有效应对和话语回答。 这就提示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认真研习、全面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 从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可用于教育,又可使各级领导干部用于工作说事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从而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构建“应对四种话语困境和克服失语状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 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以“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这既是“系列重要讲话”蕴含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观念形态的提示,也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的必然要求到实践自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统一。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哲学用语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哲学用语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用语是指: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同样有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和哲学观念的存在,而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讲话中探寻和凝炼出来的哲学用语,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战略发展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说事,就能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进而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哲学用语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有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存在。 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国家五代领导人,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并取得国家政权,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百年目标”进程中,形成了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等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思想, 揭示着党的领导人在各种场合的说事话语中,有着大量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的普遍存在。 例如: 毛泽东哲学思想充分体现在《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等丰富的哲学论著中; 邓小平哲学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丰富的哲学论述,“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6](P52), 充分地体现在邓小平的各种场合讲话和《邓小平文选》中;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论述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党建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开放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话语; 胡锦涛代表全党提出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战略指导思想,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哲学观; 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所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提示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证实着,“系列重要讲话”既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发展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哲学观不断深化发展的必然到自觉的结果。 说明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实践,离不开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 正确的理论指导着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社会发展进程, 形成了不断完善的、 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观念形态,充分说明并提示着党的领导人在各种场合讲话中的哲学话语,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提示着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有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存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成果。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 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有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存在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哲学用语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说明: 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精神,把党和国家的历次代表大会和领导人的讲话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 把所形成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哲学用语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理论课教学,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教育职能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社会职能并彰显其社会功能的需要。 充分说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搜集、归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含领导人的文选、著作、系列重要讲话、资料文献、文件和报刊讲话及相关书籍、辞典等等)讲话中的哲学话语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就能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哲学用语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进而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哲学用语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的主体,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哲学用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建立构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从而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新体系构建的结果。 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思维指导下,探索和使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讲话中的哲学用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凝炼和深化发展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又反过来推进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哲学用语体系发展的理论提示,是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把“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果。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应用举例。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即说事话语)中,有着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存在。 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7](P206)和政策的话语,就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 其中,“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新中国的成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一边倒”是指在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敌视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本家工业实体的利润实行“四马分肥”[7](P65)。 四马是指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的政策,说明“四马分肥”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维的运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 三是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三资企业”(即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政策和策略,这既是“共产党和资本家联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解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的运用。 四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 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社会(政治)制度与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的国家体制,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话语,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 五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全国“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简政放权是要触动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以及“国家部门授权地方政府审批的事项还有1200 项,今年要砍掉200 多项;不能像开汽车一样,松了手刹,还踩着脚刹,明放暗不放”[8]。此外,在谈到国家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时指出,“我们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可以说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我们‘工具箱’的工具还比较多”。 其中“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忍痛也要割腕、下刀”“不能松了手刹、还踩着脚刹”“应对问题的政策‘工具箱’”等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态文明和关于深化改革教育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话语。 把上述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话语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 上述举例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普遍存在。

三、从“系列重要讲话”中凝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体系构建

从“系列重要讲话”中凝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其基本目的和要义是为全面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深刻认识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它提示着广大领导干部和宣传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要在学习研究“系列重要讲话”时,着重从中探寻和凝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并积极用于教育说事,从而推进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新体系构建。

(一)从“系列重要讲话”中探寻、凝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 从“系列重要讲话”中探寻和凝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的提示,也是从“系列重要讲话”中探寻和凝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从而系统构建“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新体系的逻辑要求。 进而提示着习近平等党的领导人在各种场合讲话中的哲学用语,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用语;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党的领导人集体智慧宝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与大众化社会生活经典话语形成对应关系的哲学成果。 它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一条有效路径。由于“系列重要讲话”叙事范围宽广宏大,内涵深刻而丰富,既要普遍通读和从总体宏观上把握其叙事范畴和要目,又要从每一篇具体讲话中把握其精神实质。 因此,要在全面认真地反复研读“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从中积极探寻和凝炼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 大量而又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进而从大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说事话语和文本话语以及党的文献资料中,深入探寻和提炼哲学用语,为系统构建“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种场合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创造条件编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辞典》,并有效运用于各种教育场合,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 打下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新体系的说事话语和文本话语基础。

(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把“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有效形式和创新启示。 它提示我们在高校全面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深刻认识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要认真学习贯彻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系列重要讲话”中积极探寻和凝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从而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新体系, 并持之以恒地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教育实践,进而丰富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广大领导干部和宣传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进程提供话语支撑并彰显理论底气。 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实践发展进程, 有着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载体作用并彰显其社会功能的示范性意义。 因此,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系统完成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新体系构建,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与实践, 从而使大学生乃至社会大众的主流思想意识和社会观念形态, 转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哲学观念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 是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哲学用语体系构建的社会发展方向提示。从而进一步说明,推进和完善“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领导人各种场合讲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新体系构建, 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获得的直接启示。

(三)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教学,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新体系构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进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职能,从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有为才有位、到有位更有为”的实现路径。 说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科学理论界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活动,是进一步增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深刻认识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观念构建,从而实现“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现实要求,也是大兴学习之风,应以高等学校为示范的提示。对“系列重要讲话”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深入探微,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和归纳,构建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用语新体系,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发展的需要。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的干部要上进, 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6](P189)这既是学习研究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从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并积极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的结果。

[1] 罗志军.深刻认识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17.

[2] 习近平在韩国国立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7-05.

[3]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4]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03.

[5] 习近平 语,金秋 文.终结“念稿时代”[J].领导文萃,2008,(1).

[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8] 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5-03-16.

猜你喜欢

党和国家用语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