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02-26曾庆朗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感染科433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病毒性乙型肝炎生化

曾庆朗 戴 明 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433200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曾庆朗戴明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感染科433200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13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对他们的临床预后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统计对比显示,患者的病症诱发因素主要是HBV改变(51.33%)、非病毒性感染(23.01%)、消化道出血(11.50%)等。有效组的NH3、ALT、PT、Tbil、HBV-DNA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无效组,Alb指标明显高于无效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无效组,组间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同其发病原因、生化指标、并发症等均有较大的关联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针对性的关注和治疗。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

乙型肝炎(HBV),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常见性传染疾病。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乙型肝炎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典型并发症,具有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1]。本文随机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内科住院部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13例,对他们的临床预后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7月-2013年7月以来,我院内科病房接收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13例。根据临床疗效将其分组,其中:有效组患者82例,年龄17~85岁,平均年龄(49.6±7.5)岁;女31例,男51例。无效组患者31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9.1±7.2)岁;女9例,男22例。经鉴别,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类型等方面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诱发因素统计。统计患者的病情诱发原因,主要包括有:药物因素、消化道出血、HBV的活动及变化情况、HEV、腹泻、非病毒性感染、酒精以及劳累等[2]。

1.2.2血清生化临床检测。对两组患者预后期的NH3(血氨)、血钾、Alb(白蛋白)、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T(凝血酶原时间)、Tbil(总胆红素定量)、HBV-DNA等进行临床检测[3]。

1.2.3并发症统计。对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

1.3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诱因分析统计学分析显示,影响113例乙型肝炎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症的诱发原因最为主要是HBV改变(约占51.33%),其次是非病毒性感染(约占23.01%)、消化道出血(约占11.50%)等。详见表1。

表1 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诱因比较

2.2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分析临床对比统计表明,有效组患者的NH3、ALT、PT、Tbil、HBV-DNA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无效组,其Alb指标明显高于无效组,组间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比较

2.3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分析经过临床比较显示,有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无效组,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比较〔n(%)〕

3讨论

本次临床结果显示,乙肝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诱发和转归因素,主要同HBV改变(51.33%)、非病毒性感染(23.01%)以及消化道出血(11.50%)有关。在预后期的临床检测中,病情好转患者血生化指标中的NH3、ALT、PT、Tbil、HBV-DNA指标值明显低于病情无改变患者的指标,其Alb指标明显高于无改善患者,且在预后期的各种并发症(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细菌感染、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方面也远低于病情无改善的患者,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诊疗过程中,其多样的诱发原因、血生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等均能够对其临床预后效果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及时、密切的观察患者临床指标的动态情况,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莫志硕,雷姿颖,谢冬英,等.不同HBeAg状态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7(23):74-75,78.

[2]张冬青,甘巧蓉,黄建荣,等.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18(10):740.

[3]周桂琴,杨玉英,孙凤霞,等.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3,21(3):204-207.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8-21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8-1051-02

猜你喜欢

病毒性乙型肝炎生化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