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2-26郑国雄郑咏仪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重症医学科52846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缬沙坦胰岛素血压

郑国雄 郑咏仪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重症医学科 528463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郑国雄郑咏仪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重症医学科528463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选取84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缬沙坦治疗,实验组采用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FBG、FIN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FBG、FIN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大剂量缬沙坦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状况,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缬沙坦临床效果剂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人类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高,糖尿病是诱发高血压病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高血压疾病的进展。近年来研究发现,缬沙坦通过改善人体外周血管的阻力与醛固酮的分泌,而达到稳定降压的医疗效果。故观察分析缬沙坦的临床疗效,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些许指导价值,据此,本文就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诊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病例资料中,随机采样84例作为分析对象,再采用“数字单双号标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5.36±4.6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83±1.24)年。实验组42例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18±4.5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96±1.30)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病情程度、生活习惯、不良嗜好、基础病、疾病史、经济文化与居住环境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指南[1];(2)糖尿病诊断参照1985年WHO与1997年ADA制定的DM诊断标准[2];(3)患者年龄不得低于20岁且不超过70岁;(4)治疗全程均在本院诊治,中途不得转院或转他人治疗;(5)患者自主意识清晰,可配合观察的进行;(6)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猝死但被成功抢救患者;(3)心、脑、肾、肝功能障碍者;(4)缬沙坦使用禁忌者;(5)精神异常者;(6)身体器官严重缺陷者;(7)不同意接受观察的患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缬沙坦(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22;生产单位: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包装规格:80mg×7粒)治疗[3]:(1)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小剂量方式口服治疗,80mg/次,1次/d;实验组42例患者采用大剂量方式口服治疗,160mg/次,1次/d。疗程持续2个月。

1.4判定标准

1.4.1血压:治疗前、后采用水银血压计,测得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可测量多次(3次为佳),取其平均值。

1.4.2血糖: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血样,采用酶法测得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与空腹胰岛素(FINS),可测量多次(3次为佳),取其平均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比较治疗前,两组SBP、D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时间血压指标实验组对照组t值P治疗前SBP136.33±1.37135.98±9.810.2290>0.05DBP104.75±4.96103.82±5.130.8446>0.05治疗后SBP121.27±6.46128.55±5.835.4218<0.01DBP80.45±5.1089.34±5.547.6511<0.01

注:1mmHg=0.133kPa。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比较治疗前,两组FBG、FIN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FIN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即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危急疾病的发生[4]。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但就目前医学技术而言,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内分泌疾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主要是由外周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而外周组织主要涉及骨骼肌病变,使得胰岛素利用减少而导致病变[5,6]。长期血糖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直接诱发各种器官疾病的病发,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早亡。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比较

缬沙坦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提起拮抗剂,口服效果良好,吸收迅速,2h可达峰值,血浆浓度以双指数方式降低。其药理作用是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阻断AngⅡ和AT1受体的结合,导致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并且不影响患者心律,同时还能有效改善人体胰岛素受体前水平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发挥安全降压的治疗效果[7]。另有大量动物实验证实:适当增加缬沙坦的使用剂量,可降低肝脏脂肪的堆积,有利于胰岛素抵抗的改善,还可抑制心肌纤维。与王华军等[8]人“缬沙坦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结论一致。本文结果分析:加大缬沙坦的使用剂量,对于患者SBP、DBP、FBG、FINS水平的控制率更为理想,与小剂量的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1),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还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可首选缬沙坦作为一线药物,适当加大其使用剂量,可发挥更佳的临床效果,对于血压、血糖的控制作用更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Martin,I.Implementation of WHO/ISH Guidelines:role and activities of WHO〔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1999,21(5-6):659-669.

[2]Richard JL,Sultan A,Daures JP,etal.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termediate glucose abnormalities in obese patients based on ADA (1997) and WHO (1985) criteria〔J〕.Diabetic medicine,2002,19(4):292-299.

[3]彭睿,赵琛.不同剂量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血压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31(15):88.

[4]宁文奇.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4):57-58.

[5]申法春,姚跃.43例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1035-1036.

[6]刘春翠,陈彩辉.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318-1319.

[7]马美林.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肾功能影响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1):93-95.

[8]王华军,谢良地,许昌声,等.缬沙坦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3,11(6):604-606.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4-09-10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8-1029-03

猜你喜欢

缬沙坦胰岛素血压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