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故宫遭遇新时代

2015-02-25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余秀华

封面反馈

@沉水微澜:故宫设计了朝珠耳机、“如朕亲临”行李牌,推出了吉祥物,发布了末代皇帝穿越照。高冷的故宫越来越接地气了。

@吾哭熊:原来我们买票去看的故宫,只是皇家宫殿很小的一部分。

@暗夜花妖:年幼学画,老师多次提起 《韩熙载夜宴图》,长大后去北京故宫两次,都未见到这幅画,现在出了《韩熙载夜宴图》App,感谢现代科技。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独特的生活、生命体验,让余秀华写下那些诗,写诗是她的爱好。但这位诗人迅速被打上的各种标签被人们关注。当我们穿越大半个中国去关注余秀华时,我们到底在关注什么?不要隔着这些标签褒贬,还是就诗论诗吧。(筱朗)

记者手记

老故宫遭遇新时代

本刊记者/陈薇

第一次感觉到故宫博物院有所不同,是发现了一个名为《胤肚美人图》的iPad应用。十二幅美人屏风画像,对应故宫藏品欣赏,整体异常精细、雅致。不过,它的交互做得不够,只是对传统媒介简单的电子化而已。后来,故宫又陆续推出了几款App。

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故宫?及至采访,我才发现,传统与现代、高冷与亲民、固执与变通、守旧与开明,这些看似矛盾的特征都真实存在着。

这大概是传统文化脉络最清晰、氛围最浓烈的地方。员工们会去看画展、谈收藏,办公室里放民族音乐,窗台上可能随意放置着一块琉璃瓦残片。那些仍在故宫红墙里办公的部处,尽管办公室狭窄,但院落里的一株枣树、一口古井,隐隐透露着皇宫气派。

故宫人的自豪、大气,不经意间就表露出来。比如,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文物都展示出来?因为有的文物,一模一样的就上千件,拿一件出来不就可以了吗?谈到故宫最近开始清理末代清室的照片,为什么现在才做?回答是,照片根本就不在文物分类里,时间太晚了,是清末民初的而已——跟故宫里真正的宝贝比起来,100年以内的文物只能算是小儿科。

故宫是一个传统的副部级单位,35个部门的设置复杂、细致。刚开始,我常常被绕晕。文物管理处和古宫廷部、工程管理处和修缮技艺部、展览部和开放处,有什么区别?宫殿前的一片草地,到底是由办公室还是宣传教育处管理?这个链条十分严密,有时显得僵化。

一棵树下的青灰子牙子砖倒了。开放处站殿人员发现了,要反馈到古建部,再由古建部发通知单到修缮技艺处。但两个部门前来查看,却没有一个人先用手把它扶起。

其实,故宫更希望自己被看成一个博物馆,而不是旅游景点或是别的什么。接地气,以院长单霁翔的话来说,是希望融入公众生活。最近那些萌萌的变化,正是他支持下的故宫年轻人的新尝试。

故宫员工眼下正处于新旧交替中。老员工纷纷退休,三年后,预计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将占到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我接触到的故宫年轻人们,思维活跃、乐于尝试,特别是为故宫带来资讯上的新鲜信息。故宫的变化,与他们直接相关。

老故宫、新时代、新员工,相信将有更多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详见本刊2015年1月26日出版总第694期

猜你喜欢

韩熙载夜宴余秀华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Balcony
The Poet on Earth
韩熙载和他的《夜宴图》
无耻当有种
狂欢派对中的局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余秀华的慢写作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