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一道安培力试题的“三维”深度思考

2015-02-25潘华君

物理之友 2015年2期
关键词:深度思考三维安培力

潘华君 夏 云

(1.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江苏 宜兴 214206;

2.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江苏 宜兴 214206)

对一道安培力试题的“三维”深度思考

潘华君1夏云2

(1.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江苏宜兴214206;

2.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江苏宜兴214206)

摘要:从“学生典型错误”、“另类解法”、“两点商榷”等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一道常见的安培力试题,同时对该题的呈现时机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安培力;试题;深度思考

1问题的提出

图1

在各种教辅资料的安培力问题中常会有这样一个试题:如图1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铜棒,用长度亦为L的两根轻软导线水平悬吊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未通电时,轻线在竖直方向,通入恒定电流后,棒立刻向外偏转,在偏转中所能达到的最大角度θ,求此棒中恒定电流的大小.

由于本题的难度不大,教师一般会在高二新课结束后或在高三一轮复习中使用.在使用该题时,笔者有一些体会和感受,现从三个维度逐一说明.

2对试题的“三维”思考

(1)第一维度:学生典型错误

试题将线杆模型、圆周运动模型和匀强磁场糅合在一起,是传统“单摆模型”的变形和延伸,考查学生的过程分析能力、建模能力和迁移能力.就试题本身而言,难度不大.但从学生作业情况看,答题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三种典型错误:

图2

在该解法中,学生误认为“速度为零”就一定“静止”.其错误的根源在于:①对“静止”的运动学特点和动力学特点理解不到位;②没有分析清楚杆的真实运动应该是一个圆周运动.

在该解法中,学生误认为导体棒在向外偏转中,电流和磁感应强度间存在夹角.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作好“视图转换”,正确的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受力图,从而破解空间想象上的难点.

错解三:考虑两根轻软导线也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则有3BIl·lsinθ-mgl(1-cosθ)=0.

在该解法中,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能够正确画出受力图,从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问题的处理中,有关“力的分析”是永恒的主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作好受力图,是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的第一步.

(2)第二维度:另类解法

图3

(3)第三维度:两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①对“两根轻软导线”的质疑

图4

如图4所示,通电后,在铜棒上摆的过程中,两根导线要受到向外的安培力的作用,从而向外扩张,这样的结果是铜棒的运动就不是一个严格的圆周运动,不能利用等效的思想从“力的观点”求解;从“功能关系”讲,铜棒上摆中时,除了重力、安培力对铜棒做功外,两根导线的拉力也对棒做功,从而使得以上两种解法都不完善,题目有一定的缺陷.建议教师在使用该题时,将“两根轻软导线”改为“带铰链的两根刚性的轻质导电杆”,这样修改的目的是既满足导电杆能够自由转动、保证杆对铜棒的作用力是沿杆方向的,又可以避免两杆所受的安培力对铜棒运动的影响.

②对不同时段使用该题的思考

通电后,铜棒在安培力作用下发生运动,这必然引起铜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对电路中的电流、铜棒所受的的安培力大小造成影响.这个题目如果是在“磁场”新课后使用,试题的情景不存在问题.若在学过“电磁感应”后出现,对于部分物理较好的学生来说,很有可能会想到“感应电动势”的问题,但又无从下手,从而给学生造成思维障碍;对于部分物理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碰巧做对”的几率反而会较高些,但这不是一件“喜事”,对于培养其细致分析、提炼信息、构建合适模型等能力有“负迁移”的效果.尽管题中已有“恒定电流”的字样,但还是建议教师在使用该题时,加上“不考虑电磁感应的问题”,使题意更清晰,避免学生在猜测中思考,在“碰运气”中做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试题良好的效度和区分度.

参考文献:

潘华君,任才生.一道蕴含多种思维方法的好题.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3).

潘华君,刘如民.品味“问题与练习”.物理教学,2013,(7).

猜你喜欢

深度思考三维安培力
学习进阶视域下渗透矢量与微元思想的高中物理教学①——以“安培力”教学为例
探究洛伦兹力与安培力
浅议安培力的方向和大小
在课堂中绽放异彩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打造深度思考的初中历史课堂探析
深度思考让问题解决就在眼前
安培力做功如何解能量转化须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