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新成果:习近平民主思想创新

2015-02-24赵开开,郑曙村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主马克思主义政治

●理论学习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新成果:习近平民主思想创新

赵开开郑曙村

摘要社会主义民主真谛体现在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性体现在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内生性发展的民主之路,不搞政治制度的“飞来峰”;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在于实现民主的法治化、制度化;社会主义民主评价标准是“八个是否”与“四个看”。

关键词习近平民主马克思主义民主民主创新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D082

文献标识码A1671-4741(2015)05-0005-04

作者简介:( 赵开开曲阜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一、社会主义民主真谛体现在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1.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既有回答。

马克思曾指出:“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①。马克思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而“国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②。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民主政治要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伟大领袖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发展人民民主。毛泽东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民主中国化。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③。民主不是虚幻的,是实实在在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注重民主的实在,提出社会主义民主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权利,邓小平认为民主就是“由民做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神秘面纱,在党的十五大终于被揭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④。人民当家作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的伟大继承与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⑤。社会主义民主“是什么”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民主真谛的新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社会主义民主本质论思想,在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60周年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在庆祝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成立65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创新性的指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⑦。这是马克思主义民主发展的新成果,是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首先明确,发展民主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次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但不专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民主团体和社会民主人士共同合作、沟通协商、同进同退。最后也表明了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要保障人民的权利,要尊重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执行和贯彻人民的意志。

二、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性体现在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意义既有认知。

民主已存在上千年,越来越多的国家追求民主。民主是个好东西,“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⑧。这也就是当今世界“民主热”的原因。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⑨。可见,马克思认为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争取民主。列宁指出:“不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⑩。民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毛泽东同志就是举着民主的大旗,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要摆脱贫穷落后,走进现代化。随着发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认识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的话表明,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民主,民主对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认识总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刻,随着对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与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2.习近平的新认识: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民主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习近平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民主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民主中国化的成果,理解、掌握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关系的民主思想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习近平又进一步发展了民主重要性思想,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人民民主参与,集中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理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道路指引。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权利、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使人民自由、幸福。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发展乃至振兴的基本前提。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民主基础。

三、走内生性发展的民主之路,不搞政治制度的“飞来峰”

1.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既有探索。

事物的发展总是循着一定的规律,民主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特别注重实际、讲究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指出:“民主因素应当成为在整个国家机体中创立自己的合理形式的现实因素”。马克思表达的意思是,民主发展不能通过外部输出,而应该是在本国土壤中内生性发展起来的,切勿生搬硬套别国模式。历史上以博古为代表,生搬硬套别国的民主革命模式,几乎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不认清国情,不讲实际,结果是很清楚的。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都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具体国情而制定的。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什么是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呢?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在内容和形式上是不同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对西方民主有正确的认识。

2.习近平的中国式民主之路:不搬政治制度“飞来峰”,走“内生性”发展道路。

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注重实际,要立足于中国实际。根据自身国家、社会、人民情况,建设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习近平指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民主建设要“扎根中国社会土壤”,“不搬政治制度‘飞来峰’”,“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习近平显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坚定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内生性发展道路。

如今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自以为拥有民主的话语霸权,动不动就以民主名义对别国指手画脚。美国认为自己搞了一人一票的选举,这就是民主的。“美式民主”并非真正的民主,是被金钱操控下的政治运作。国家政治并未真正的按照人民的意愿运作,大财团出于利益要求,通过金钱资本投入来控制国家选举,以此获取更多的利益,而最终是以人民利益的损失来实现其个人利益的。美国对内对外采取民主的双重标准,对外推行其民主的“普世价值”,告诉别国该如何如何,干涉别国内政,而自己却屡屡打破自己向别国推出的所谓“民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刻的认清了美国等西方民主的本质,拒绝政治制度的“飞来峰”,绝不照搬照抄。要树立自己的民主道路自信,坚持立足于本国国情、扎根于本国社会土壤,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

四、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在于实现民主的法治化、制度化

1.对如何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健康发展的既有探索。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没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不可能有人民的民主。他们认识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人民民主的保障,但是民主并没有因为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直接进入高级民主状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后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民主,有意识的为民主发展提供保障。邓小平认为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重要的是使民主程序化,程序制度化”。邓小平同志创新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提出用法制来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观点,他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法治相对于人治有明显的优势,人受外界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民主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邓小平同志正是看到了这点,才主张依靠法制保障民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将“依法治国”推到党领导国家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高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突破,这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创新发展。

2.习近平的新回答: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习近平更是注重民主发展的法治建设。他指出“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习近平明确指出:“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习近平特别注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他非常强调法律制度的落实,他指出:“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习近平强调要推进制度现代化建设,科学立法并严格执法,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继邓小平、江泽民民主法制化思想后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民主需要法治的保障,有了法治的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更好的发展。要使保障民主的法律和制度真正能起到民主保障的作用,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使制度更加科学,不断推进制度现代化。法律建设也是如此,首先要科学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使法律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服务。习近平注重制度和法律建设,就是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更好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有了好的制度和法律,关键的下一步就是实施,如果不去实施制度也就失去了生命和权威,制度对民主的保障作用也就失效。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的不仅是科学立法,还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最终做到全民守法。这就要使立法人员守法、执法人员守法、司法人员守法,要使制度和法律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捍卫人民的利益,要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建立全社会的法律信仰。只有做到这样,社会主义民主才会有真正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五、社会主义民主评价标准是“八个是否”与“四个看”

1.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评价标准。

对于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邓小平虽然给出了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但未对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给出明确具体的回答。对于如何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习近平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习近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对于如何评价公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他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这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一个巨大创新,他不仅在国家制度上,还具体到公民,都明确给出了评价社会主义民主的标准。

2.认清西方“民主陷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西方国家自以为掌握了民主,到处向别国输出其所谓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民主模式,对别国的民主政治指指点点。不幸的是,很多国家陷入了西方的“民主陷阱”。现今,西方国家还企图用“民主武器”扰乱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必须要揭露西方民主虚伪的真实面目,必须要树立社会主义科学的、正确的民主评价标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习近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评价是否民主,不能只看形式,也要看内容和本质,更要看民主运用在本国的实际效果。西方国家将民主看成是“一人一票”的选举,认为只要是普选、人人能投票便是民主的,这大错特错。只注重了民主的形式,而忽视了民主的本质内容。人民能定期投票,投完票就管不了了。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进入休眠期”,这就是典型的西方民主的形式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有阶段性特征,但确是在健康的发展着,民主发展不断接近现代化。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国民主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人民享有越来越多的实际民主权利。习近平创造性地给出的民主评价标准,为我们正确认识他国和本国民主提供了一套锋利的工具,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3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81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09页。

④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1997年第18期,第15页。

⑤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年第21期,第13页。

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

⑦《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年9月22日。

⑧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J],《理论参考》,2007年第9期,第30页。

⑨《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8页。

⑩《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0页。

郑曙村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郭嘉〕

●辉煌60年

猜你喜欢

民主马克思主义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