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系统理论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研究

2015-02-24刘兴平

关键词:子系统毕业生生命

刘兴平,孙 悦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宣传部,江苏 常州 213022)

生命系统理论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研究

刘兴平,孙 悦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宣传部,江苏 常州 213022)

在自主择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对于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从生命系统理论出发,通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并在充分分析系统内部各功能子系统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基本特点,从而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改革路径提出建议。

生命系统理论;毕业生;就业系统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作为高校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部分,对毕业生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高校毕业生系统看作人类生命系统进化过程中的一种形态,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揭示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并比照生命系统,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社会问题,无论对生命系统理论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意义。

一、生命系统理论概述

生命系统理论是美国学者J.G. Miller在生物学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研究,通过对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及社会学理论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概念进行高度概括、综合和拓展而发展起来的跨

学科综合理论,并于1978年在其著作《Living Systems》中正式提出。

在大量科学事实的佐证下,Miller J.G.论证了生命系统在经历了38亿年物种进化后,成为复杂的、有结构的开放系统,并论证了凡是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可分为复杂度递增的八个层次:细胞——器官——有机体——群体——组织——社区——社会——超国家系统,所有生命系统均由下一级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完成一个基本生命过程。

另外,生命系统无论从哪个层次上均可以抽象出20个能够完成不同功能的基本过程,这些基本过程与一种或多种生命成分一起组成了生命系统的20个子系统。

表1 生命系统20个子系统分类图

Table 1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20 subsystems of life

类型关键子系统处理信息(10个)输入变换器、内部变换器、通道与网络、计时器、译码器、联结器、记忆器、决策器、编码器、输出变换器处理物质/能量(8个)吸收器、分配器、转换器、生产器、存储器、排泄器、原动器、支撑器负责处理物质、能量、信息(2个)再生器、边界器

同时,生命系统理论不局限于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在非生物系统中同样适用。在国外,生命系统理论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应用,比如应用于管理学、军事、社会学、产品设计、医疗、航天及探索地球外超智能生命等领域;而在国内,学者们对生命系统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仅有的几篇文章也只是对该理论的综述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二、基于生命系统理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结构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构建

按照Parent(1996)对生命系统的定义:“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具有生命特性,并且能够与其环境互动。这通过信息和物质/能量交换来实现”。我们不难分析得出,生命系统是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从外界环境接收物质、能量、信息,同时又向外界环境输出,系统在输出时得到外界反馈,同时又将该反馈作为输入的参考,因此生命系统也是接收反馈的自我调节系统。根据生命系统理论,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都有处于有机层之上的生命系统层次。笔者认为,毕业生就业系统相当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单从高校就业系统来说,高校的就业部门、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是它的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又与高校人才培养系统有交集,并与高校人才培养系统中的教学、招生、党团、资助、心理咨询等部门有直接联系。而无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还是高校人才培养系统都受到外部环境(包括政府、市场等)的作用与影响。

2.基于20个功能子系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

(1)处理物质/能量子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通过吸收器从外部环境获取物质/能量,包括政策、人员、资金、设施、用人单位、学生等;而对于某些物质/能量,比如不合适的企业或是不具备毕业资格的学生等,为了减小运行成本,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排泄器将会把他们排除在外;存储器则存储、维持系统内有用的物质/能量,系统再根据储备情况,将存储情况传递给其他子系统;分配器则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换器主要负责将进入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成更适合利用的形式,比如系统可以通过转换器将部分资金用于学生就业指导等。另外,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原动器会推动整个系统及其子系统自发地做出适当调整。而支撑器则使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维持一定的空间关系,保持一定的固有形态,比如高校就业部门在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中间起到桥梁作用,而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生产器主要负责综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从外界获取及自身内部的各类物质,并提供能量以供系统及其各部分有效运行,同时最终形成理想的各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稳定关系,并保持物质/能量的输入或输出。

(2)处理信息子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通过输入变换器将外部有关信息,如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等信息输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然后由译码器再将输入系统的信息代码翻译或解释为系统内部使用的“私有”代码;接着通过由物理空间中单一路线或多条相互联结的通道与网络传送到系统的各个部分;联结器则负责使系统内部各种信息条目之间形成联系;存储器负责存储不同时间阶段的信息,并随时取用;决策器则根据其所有信息来指导、协调并控制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比如它可根据学生就业数量及质量、学生就业心理、单位需求等信息来制定策略,并引导其它子系统的运行方向;同时,系统根据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调节其运行进度;最后当系统要向外部环境输出信息时,编码器将系统内部的“私有”信息代码转换成能被其它系统所理解的“公用”代码,再由输出变换器反馈给外界环境,由此构建一个反馈机制。

(3) 既处理物质/能量又处理信息的子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作为一个组织层面的系统,拥有大量子系统,有些系统存在相似性。再生器负责执行遗传信息指令或系统章程,并调动物质/能量、信息去制造多个相似系统,而边界器负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稳定的边界,一方面维护系统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对输出、输入的物质/能量、信息进行过滤。根据生命系统理论,生命系统的环境通常由其它生命系统、非生命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生命系统时刻与环境进行着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就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外部环境而言,一方面,外部环境各因素的变化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产生影响,并制约着其内部结构的变化;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需要即刻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系统的不断调整可以为国家政策的制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

三、基于生命系统理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特点分析

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结构分析以及各子系统的特征,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生态演替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和其它生态系统一样,是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延伸性,以及内在的运动发展的能力。毕业生就业系统在过程的延续中保持相对稳定和发展,在过程中断和转化中进行更新。例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统包统分的就业分配制度过渡到自主择业制度的过程中,系统中的高校就业部门的工作在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完善,单位与高校毕业生有了更多交流,在选择人才方面也拥有了更多自主性。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处于不断发展、进化和演变之中,即生态演替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今后它还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2.复杂性

从生命系统理论出发,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作为一个多系统多要素的构成,并不是各子系统和各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了众多的要素及各要素间结构、功能、能量、信息等复杂的相互关系,换句话说,它既包含了高校就业部门、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等要素,也包含了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正是这种多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另外,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中,每个较高层级都是较低层级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归纳,它不仅具有与较低层级的相似性,而且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1]。

3.开放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以外的社会因素都可称为与其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其开放性源于其对外部环境的开放,其通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进行信息、能量、物质的交换,唯有其不断调整、完善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才能够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边界逐渐模糊,呈现了无边界的趋势,例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和高校人才培养系统之间就存在着可渗透、可连续变化的边界和接口。

4.自组织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它对高等教育及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其通过各个要素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因果反馈调节机制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它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环境向系统进行不同输入时通过自身反馈调节机制去应对不同的环境,表现出自主性、自稳定、自协调,保持不变的发展方向或自组织性。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随着时间而变化,经过自身内部子系统间和自身及各子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时间和空间的延续,向更高级的有序的方向发展[2]。

5.整体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通过内部子系统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并发挥作用。同时,其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换言之,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在社会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其一个子系统表现出来的作用,而是其所有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向外界输出的信息是对内部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后而得到的信息。

6.动态平衡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是开放的,随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不断变化,系统会由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即由一个过时的系统结构演化为另一个更适合事物发展和更适应新环境变化的系统结构。同时,系统也通过保持子系统间的有序平衡来维持变量的稳定状态。从微观上看,它总是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平衡中;而从宏观上看,系统的状态相对稳定,这一稳定状态也阻止了环境变化对系统的破坏。

四、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1.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来看,就业系统具有开放性,就需要和外界——政府、市场进行信息、能量、物质交换,某种程度上政府制定交换规则,市场对交换具有指导作用。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需要政府发挥调控作用、市场发挥引导作用来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所以政府应对高校就业工作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信息手段等宏观调控手段:①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引导人才培养系统开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推动毕业生心理教育,关注贫困毕业生就业问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②制定全国统一的就业市场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机构、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户籍管理障碍等;③搭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和协调机制,调节和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出现和升级;④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途径;⑤营造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公平就业。

2.建立并优化负反馈机制,提高就业工作与外部环境的契合度

负反馈是生物系统的共同机制,使系统保持稳定,使事物不断靠近平衡状态。在各种非线性因素和外力的作用下,系统的不断演化过程也同时是系统不断寻找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在新的平衡状态附近,事物的负反馈机制再次发生决定性作用,使系统迅速收敛,越来越靠近新的平衡状态,使系统重新建立自己的结构和功能[3]。当政府政策或市场走向等发生改变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就远离了原有的平衡,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无序状态。为避免系统发生剧烈振荡,以至超过系统的临界条件,使系统崩溃,高校毕业生系统必须建立贯穿于各个子系统的有效负反馈机制,从而尽快找到一种新的平衡以提高外部环境的契合度。通过搭建信息反馈平台可以使负反馈的信息不再按照既定层级一级一级传递,而是能迅速通过信息反馈平台产生响应。同时,我们还需优化平台反馈运行过程,将信息进行分类,并由不同的模块分工处理,从而降低调整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即将原有的毕业生——学院——高校就业办—用人单位的单向信息反馈方式改为毕业生统一将信息输送到信息反馈平台上,从而形成信息反馈平台与学院——高校就业办——用人单位的多渠道反馈模式。信息反馈平台的运行过程如图1。

图1 就业系统信息反馈平台运行过程

3.加强各部门协作,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

(1)高校就业部门。首先,高校就业部门应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一方面认真分析市场信息资料,宏观掌握市场动向;有效利用校友资源,建立校友库,发挥校友在就业工作中的纽带作用;与用人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优化市场格局,根据学校自身层次及特点,参照毕业生的整体规模,组织校园招聘会、构建就业信息平台,搭建起较为完整的校内就业市场。其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①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就业校院两级管理与学校——院系——班级三级运作的工作模式,并明确职责;同时,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建设,鼓励、支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等培训。②通过将低年级生涯规划教育与高年级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服务基层意识、创业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第三,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全过程就业服务机制。通过将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状况分析报告反馈至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全过程就业服务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系统开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开展毕业生心理教育,关注贫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2)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积极参与高校就业工作,并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首先,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主动发布相关招聘信息,参与地方政府的人才招聘会;主动配合政府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将用人情况及时予以反馈。其次,推进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能力培训、建立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第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供实习锻炼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有利于单位文化传播,挑选满意的学生、降低人才招聘的成本和风险,节省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3)高校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人才观,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合理规划大学生活。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各种专业比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②通过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承担社会工作,锻炼自身组织领导、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其次,培养求职技能。通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进行职业探索,掌握制作简历、投递简历和面试技巧,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单位招聘信息,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参加单位招聘。第三,积极配合政府、学校做好相关就业调查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发挥积极作用。

[1] 龚映梅,顾幼瑾,王有刚.基于生命系统理论的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4):31-34.

[2] 刘艳,芹高栋.论系统的自组织性[J].理论前沿,2008(10):285-286.

[3] 崔伟建.以系统论方法诠释中国传统思维:唯物辩证法[J].系统科学学报,2013(1):25-29.

(责任编辑:洪 林)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System of College Graduates Living System Theory

LIU Xingping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Changzhou Campus of He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mass education in China,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soci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system under the system of independen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is paper gives th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life system,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ployment system of college graduates, based on the full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operation system of each function subsystem,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ployment system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ath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with high quality.

theory of life system; graduates; employment system

10.16018/j.cnki.cn32-1499/c.201502019

2015-03-10

刘兴平(1974-),男,湖北公安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理论、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研究。

G40-056

A

1671-5322(2015)02-0090-05

猜你喜欢

子系统毕业生生命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最“叛逆”的毕业生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