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林至铁山港铁路地质选线

2015-02-24王实杰李凤芹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广西南宁530003

铁道运营技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选线玉林工程地质

王实杰,李凤芹(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广西 南宁 530003)

玉林至铁山港铁路地质选线

王实杰1,李凤芹2
(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1.助理工程师,2.工程师,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针对玉林至铁山港铁路走向由桂东南丘陵地区延伸至沿海滩涂,沿线地区地形、地质复杂,选线难度大的实践,论述了在初测前组织专业化的与选线有关的区域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玉铁线穿越望京岭地段地质选线工作中采用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及选线工作的内容,提高了地质选线工作质量,为今后铁路施工及运营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玉铁线;地质;选线

10.13572/j.cnki.tdyy.2015.04.0011

玉林至铁山港铁路位于广西东南部,走向由桂东南丘陵地区延伸至沿海滩涂,沿线地区地形、地质复杂,选线难度大,地质选线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线路方案的优劣,关系着今后铁路施工、运营的安全。

例如,与玉铁线接轨的黎湛线,同处于广西东南地区,始建于解放初,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及当时工程地质工作尚束开始,又受技术条件限制,建成后因不良地质条件给运营带来了不少影响。2008年6月30日2时20分,由广州开往重庆的1322次旅客列车行至黎湛线广西境内米场—玉林间k 164+900处,因山体滑坡(塌方土约4 000 m3),造成机车及机后1 至6位车厢脱轨,7人受轻伤,黎湛线中断行车。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修建的南宁至防城港铁路、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段,由于勘测设计单位重视地质选线工作。施工及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很少,地质选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初测是地质选线工作的关键阶段

铁路勘测工作分为踏勘、初测、定测、补充定测等阶段。其中的初测阶段是地质选线的关键。

初测阶段要进行大范围的方案研究比选,然后经不断优化和结合分析比较后,选择出技术上先进、可行且经济上合理的方案,为项目决策、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地质依据。故初测阶段,线路比选范围大、方案多,地质工作量大,再加上地质复杂,需要分析研究的地质问题多,其地质工作的精度和深度直接关系着是线路方案选择工作的质量。所以,初测阶段地质选线工作最为重要,是地质选线的关键阶段。本文将重点论述初测阶段的地质选线工作。

2 选线组织形式及地质勘探的程序

2.1组织形式初测阶段,由于线路往往要在数百或数千km2的范围内进行方案比选,工作范围大,且沿线地质复杂,影响选线的地质问题多,地质工作量大,成为制约初测选线工作的“瓶颈”专业,单靠目前勘测队地质组内的5~8名地质人员显然是不够的。近年来,公司在初测前,先组织地质、遥感、物探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展航、卫片判释及大面积地质调查、验证,查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不良地质现象,提出选线中的地质意见及建议,然后再由勘测队开展初测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玉铁线初测前,由于存在越岭长隧道的线路方案比选,选线范围很大。所以,开展了超前加深地质工作,组织了由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遥感、物探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地质大队或加强地质组进行了区域工程地质工作,调查研究与选线有关的主要地质问题,提出地质选线的意见,并配合线路专业对方案进行了初步比选及优化,地质工作从时间上得到了保证,确保了地质工作的深度及精度,地质选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工作实践来看,对于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山区,在初测前,组织有线路及其他站前专业人员参加的专门的工程地质勘测队伍开展前期工程地质工作,既有利于线路研究与地质工作的紧密结合,也有利于发挥地质在选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确保选线工作的质量。

2.2综合地质勘探的程序及方法在地质选线工作中,由于工作范围大,需要查明及研究的地质问题多。所以,开展地质工作必须掌握适当的层次及程序,大面积地质工作应采取以遥感判释为主,结合地面调查,并辅以工程物探、少量钻探的综合勘探方法及手段,来查明选线路范围内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玉铁线穿越望京岭地段地质选线工作中采用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可行性研究·地质篇》〔1〕、《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覆矿情况报告》〔2〕及《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在玉铁线初测超前加深地质工作中采用的地质综合勘探方法及工作量见表1所示。

表1 玉铁线初测超前加深地质工作综合勘探方法一览表

3 地质选线工作的内容

玉林至铁山港铁路沿线地形、地质复杂、影响选线的地质问题主要有地质构造、滑坡、泥石流、崩塌、岩堆和岩溶等。同时,近年来,随着铁路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标准的提高,深埋越岭特长隧道工程得到了很大发展。在选线阶段,越岭隧道等重大工程的地质条件也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3.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质选线研究的重点。一方面,地质构造本身对线路方案具有控制作用,是地质评价线路方案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区域性长大断裂、深大断裂等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具有控制作用,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把握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现象等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3.2滑坡滑坡是山区常见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地质选线时,应利用滑坡特有的地貌特征,采用航片判释,查清其分布范围及规模,再进行地面调查、验证,查明滑坡区的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进一步分析研究滑坡产生的内因及外界条件,对集中发育的大、中型滑坡群或滑坡带,选线时应坚决绕避,可不再过多地进行工作;对线路绕避确有困难的复杂大、中型滑坡,则需进一步查明滑坡要素,必要时,应布置主轴勘探,进行稳定性评价。提出线路通过的方式及具体位置,做到“过有措施.绕有依据”。

另外,陡峻山坡上断层通过处的平缓堆积斜坡地带及下伏基岩为泥岩、页岩等粘土岩的较为平缓的堆积斜坡往往是不稳的山坡或存在着古滑坡,在确定线路位置时须慎重考虑;应采取工程地质类比法等方法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并本着“过有措施,绕有依据”的原则,提出线路通过的方式和意见。

3.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大量事实说明,如选线恰当,即使泥石流极其发育.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如选线不当,哪怕是小型泥石流也可能要造成很大危害。

地质选线时,可根据航片判释,确定哪些为泥石流沟谷,并进行地面调查、验证。对选线范围内具有代表性且对线路方案有较大影响的泥石流沟谷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其形成条件、类型、性质、发展阶段及趋势、破坏强度,从而认识泥石流的活动规律,分析研究其对铁路工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方案、多措施比选,选出最优方案。

一般来说,线路宜在流通区通过,且应留足净空。如需以桥涵工程通过泥石流堆积区,则应考虑以下3个主要条件:

1)了解掌握泥石流上涨规律,应留足桥下净空,并考虑适应某些局部特别突出的淤积,防止因建筑物不当而加重淤积。

2)桥渡布置应充分考虑漫流改道的可能和溢流的可能,尽可能延长桥渡,不宜过分阻碍通道,招致意外的淤积。

3)要有足够的防护措施,以保证跨越方案的稳固和安全。

3.4崩塌及岩堆在铁路勘测中,由于山区地壳的相对抬升,节理较为发育的硬质岩斜坡多形成坡度>45°的高陡斜坡,其上部常有崩塌、落石现象,下部多有岩堆分布。既有铁路多年来崩塌病害的教训说明,在这样的高陡山坡地段,线路尽量以隧道工程通过,避免高边坡和明线傍坡,且隧道洞口应选择在低缓斜坡、坡面完整地段,以确保线路安全。

3.5岩溶岩溶是广西地层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对线路方案的选择常有控制作用。在地质选线时,首先,应查明碳酸盐岩地层的分布范围及其内的地质构造(褶皱、断裂、产状、节理)特征,调查选线范围内的岩溶的分布高程、规模及空间展布方位。必要时,应进行仪器实地测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岩溶地区的阶地特征及侵蚀基准面特征,分析研究岩溶与地质构造、水文、地形地貌、地壳升降运动的关系,查明岩溶的发育规律.提出线路通过的原则,对各方案受岩溶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4 地质选线工作体会

1)初测是地质选线的关键阶段。初测地质工作的深度及精度关系着选线工作的成败及优劣,所以,应重视初测地质工作在铁路勘测中的地位及作用。

2)对于地质特别复杂的山区,地质工作应先行一步。在初测前应组织综合地质队伍开展区域工程地质工作,查明选线范围内的区域工程地质特征,提出初测方案比选时的地质意见,使在进行线路方案规划时就将地质意见加考虑,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对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方案或线路技术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均不占优势的方案应尽早放弃,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地质及技术条件较优的各方案的初测。

3)开展初测前的地质选线,可以使线路研究与地质工作紧密结合。在方案选择上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即可使许多技术上不占优势的方案尽早放弃,又可避免了主要方案的遗漏,使得选线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从而在确保线路方案最佳的基础上,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及反复。

4)地质复杂的山区,选线中遇到的地质问题较多,在选线时要掌握选线地质工作的层次、精度及深度,应查明对线路方案有影响的主要地质问题,所做工作能满足选线需要为度。

5)在山区地质选线工作中,对选线范围内对方案有影响的主要地质问题,在查明其分布范围及特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其规律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查明其成因及形成的条件,分析研究其对各方案的影响,不断提高地质评价意见的质量。

6)在进行线路各方案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时,既要考虑特长越岭隧道等重大工程的地质条件,又要考虑引线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应对各方案进行综合、全面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要有全局观念,不能顾此失彼。

7)选线时重大工程应尽量避免设置在断层带中,特别是应避开活动性断层。

尽管山区断层的活动性资料较少,但山区人类社会活动少,河谷阶地及沟谷的自然地貌破坏较少,采用地貌法分析判定断层的活动性是较为可靠且实用的一种方法。

5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铁路的跨越式发展,西部铁路建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而我国西部多为山区,地形、地质十分复杂,选线工作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很多.地质条件往往决定着线路方案的取舍。实践证明.在初测前组织专业化的工程地质勘测队伍,开展与选线有关的区域工程地质工作,从时间、组织上确保了地质工作的主动性及地质工作的质量。同时,采用遥感判释、地面调查及物探、钻探相结合的地质综合勘探方法,从手段上确保了地质选线工作的精度及深度。

参考文献:

〔1〕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可行性研究·地质篇〔R〕.南宁.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0.

〔2〕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覆矿情况报告〔R〕.南宁.广西地质勘察设计院,2010.

〔3〕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R〕.南宁.广西地质勘察设计院,2010

文章编号:1006-8686(2015)0031-0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U212.22

猜你喜欢

选线玉林工程地质
王玉林作品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北贾枢纽立交段选线研究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分析PT、CT极性反接对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的影响
小波变换在电力线路故障选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