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致精巧的吊脚楼

2015-02-24撰文孙丽丽

浙江林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田园风光堂屋苗寨

□撰文/孙丽丽

别致精巧的吊脚楼

□撰文/孙丽丽

古朴宁静的西江千户苗寨,依山就势而建,自山脚至山顶,连绵如波。吊脚楼掩映在绿树间,山间雾气缭绕,好似人间仙境。

第一次去贵州,立刻想到黄果树瀑布,想到西江千户苗寨。当车子抵达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又沿着雷公山畔蜿蜒的公路绕山随水,只见车窗外山连着山,层层叠叠,起伏无尽,四周的山如同一个巨大的怀抱,将苗寨揽入其间。山上星罗棋布住着千余户苗族人家,青山被灰瓦层层覆盖,庞大的建筑群安静温婉地泊在山间。一条白水河缓缓从山脚下流过,暮色晨霭里,古老宁静的苗寨如一位安详的老人。

苗寨上游地区是大片的梯田,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延绵的群山几乎没有建房的平地。勤劳智慧的苗族同胞,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地形起伏变化,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俗称半边楼,因为整座吊脚楼民居建筑不是坐落在同一标高的地面上。吊脚楼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休息;第三层低矮,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活物资。吊脚楼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是中华上古民居建筑的活化石。

苗族的木匠修建吊脚楼时,用一根线、一把直尺、一把斧、一把锉子,不用一钉一铆,不要图纸,全凭借记忆施工,在陡悬石壁上立起一座座吊脚楼,使用寿命不低于300年。农闲时节,蕙质兰心的苗家女儿,静静地坐在吊脚楼前的“美人靠”上挑花刺绣。她们细细地绣,密密地缝,一件嫁衣往往耗费几年光阴,那上面承载了太多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沿石阶而上,走过一个个寨门,坡度较为陡峭。当我走进一家吊脚楼较大的院落,一位老婆婆正戴着老花镜,坐在暖意融融的阳光下绣花,脚边卧着一只雪白的猫,似睡未睡的样子。屋檐下挂满金黄色的玉米,窗前有一串串红色的辣椒,将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衬得如一幅油画。老人波澜不惊地微笑着同我们打招呼,苗寨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背包的游客。

吊脚楼最凉爽的地方,是堂屋前面半户外的空间。舒服地倚坐在吊脚楼“美人靠”上,纳入视线的是,群山怀抱着的层层青黑瓦屋顶,屋坡不大,出檐深远,线条流畅。苍茫的暮色渐渐笼上来,有袅袅的炊烟升起,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渐渐在夜幕下隐退,千家万户的灯盏渐渐亮起,我们不停地按下快门,留下这唯美的夜景。

在初秋淡淡的雾气里,苗寨吊脚楼,古朴之中呈现出小巧精致、清秀端庄之美。背靠青山,面临绿水,侧依蜿蜒叠绕的梯田,蓝天白云之下,好一派世外田园风光。

沿阶而下,潺潺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过,在宁静的古寨里显得格外欢畅,一座座廊桥伫立在水中央,古情古韵在这里延续。

猜你喜欢

田园风光堂屋苗寨
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建筑形制研究初探
——以上新屋为例
民居摄影
守 望
西江千户苗寨
王芝藕
打造心灵居所
父亲的笑容
水乡记忆
堂屋
美丽的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