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患者血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其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5-02-23江海燕,李会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结直肠癌相关性

结直肠癌患者血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其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江海燕, 李会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 100029)

关键词:结直肠癌; 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关性

结直肠癌是中国的常见疾病,多见于50~70岁人群,其中男性患者比例略高于女性。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平均寿命的提高以及饮食的西方化,结直肠癌的患病率有所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发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治疗较为困难,因而对于结直肠癌的病因研究十分重要[1]。随着营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2]发现饮食结构的改变对肿瘤的发病率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人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和结直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8月普外科住院结直肠癌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在本院病理科确诊。健康体检者120例,经全面检查排除其他恶性肿瘤,无甲亢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3个月内未服用口服降糖药。结直肠癌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5.00±9.47)岁;健康体检者男82例,女38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1±11.36)岁。纳入标准: ① 年龄在28~80岁; ② 符合WHO关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 ③ 结直肠癌患者未经任何放化疗、免疫疗法等治疗; ④ 无其他恶性肿瘤以及呼吸循环等系统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正常; ⑤ 病史资料详细且完成实验计划者。排除标准: ① 年龄小于28岁和大于80岁; ② 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及肝肾功能受损; ③ 3个月内服用降血脂药物; ④ 临床病史资料不详且未完成临床计划。2组均已告知本次实验方法、目的及意义,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结直肠癌患者组和健康体检组在性别、年龄、民族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将结直肠癌标本制成组织溶液,在匀浆液中加入蒸馏水,上清液在离心后舍弃,再加水离心。所得液体加入螺纹口自动进样玻璃管,加入2 mL正己烷及2 mL三氟化硼甲醇充分摇匀,加入氮气,排出氧气,之后密封玻璃管,加热玻璃管至100 ℃加热1 h, 冷却后加入2 mL蒸馏水,提取上层液中的甲基酯。再次离心后取上层液加入样品瓶,后用氮气吹干。30 min后取出样品,加入微量容器管,通氮气排氧气后密封保存2 d。取样品瓶加入德国Merck Sharp&Dohme生产的 GCE-2040 PLUS气体分层分析器,分析计算得出报告。检测血红细胞膜及组织中主要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LA C18∶2),花生四烯酸(AA C20∶4),花生三烯酸(DGLA C20∶3), 十八碳三稀酸(GLA C18∶3); 主要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ALA C18∶3),二十碳五烯酸(EPA C20∶5),二十二碳五烯酸(DPA C22∶5),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C22∶6)等。

1.3 观察指标

分别测量结直肠癌患者组和健康体检组血中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亚油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的含量,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α-亚麻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对比各成分在结直肠癌组和健康体检组体内的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健康体检组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健康体检组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比分别是亚油酸(10.35±1.37),花生三烯酸(1.25±0.29),花生四烯酸(14.89±1.67),二十二碳五烯酸(0.51±0.19),总ω-6 多不饱和脂肪酸(26.89±1.75); 亚麻酸(0.13±0.09), 二十碳五烯酸(0.42±0.26),二十二碳六烯酸(3.89±1.02),总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6.26±1.29)。见表1。

表1 健康体检组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

2.2 结直肠癌患者组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结直肠癌患者组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比分别是亚油酸(9.77±1.35),花生三烯酸(1.56±0.39),花生四烯酸(15.02±2.65),二十二碳五烯酸(0.52±0.25),总ω-6 多不饱和脂肪酸(26.89±1.75); 亚麻酸(0.15±0.08),二十碳五烯酸(0.32±0.21),二十二碳六烯酸(3.92±1.15), 总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5.36±1.09)。见表2。

表2 结直肠癌患者组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2.3 结直肠癌组和健康体检组体内多不饱和

脂肪酸含量比较

在结肠癌组和健康体检组,总ω-6 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主要成分亚油酸(9.77±1.35),花生三烯酸(1.56±0.39),花生四烯酸(15.02±2.65)较健康体检组低,组间相比差异显著(t=2.57,P=0.01;t=2.15,P=0.04;t=2.25,P=0.03;t=2.14,P=0.03); 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5.36±1.09)及其主要成分α-亚麻酸(0.15±0.08),二十碳五烯酸(0.32±0.21),二十二碳六烯酸(3.92±1.15)较健康体检组低,其中只有二十碳五烯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P=0.13;t=0.35,P=0.74;t=2.23,P=0.03;t=0.14,P=0.87)。见表3。

表3 结直肠癌组和健康体检组两组体内多不饱

与健康体检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

结直肠癌是中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中结肠癌又分为左半结肠癌,临床表现以肠梗阻、便秘、便血为主,带有新鲜出血的大便提示左半结肠癌几率大。右半结肠癌临床表现以全身症状为主,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缺铁性贫血等。直肠癌在结直肠癌中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是便血和排便性状改变。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患病率有所提高,新发病例逐渐增多[3]。结直肠癌患者发病较为隐匿,起病时一般多无临床表现及体征,或仅有不适感、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表现,多数患者因便血等大便性状改变就诊,此时多数已经处于疾病晚期,只有通过以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方式治疗,但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病人多因肠外造瘘而苦不堪言,因而对于结直肠癌的病因研究十分重要。随着营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4-5]发现饮食结构的改变对肿瘤的发病率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人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和结直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结直肠癌病因的研究可以帮助易患人群及早预防,提高筛查手段的准确率,同时有助于医疗工作者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主要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亚油酸(LA C18∶2),花生四烯酸(AA C20∶4),花生三烯酸(DGLA C20∶3),十八碳三稀酸(GLA C18∶3)为主构成;主要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亚麻酸(ALA C18∶3),二十碳五烯酸(EPA C20∶5),二十二碳五烯酸(DPA C22∶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C22∶6)等为主构成,提示人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6-7]。在当今饮食结构逐渐西方化的情况下,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减低这一形势对于中国这样的结直肠癌高发国家问题相当严峻[8-9]。对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结直肠癌的确切关系以及机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尚未明确,因而对于结直肠癌发病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确切关系及机制值得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将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以及治疗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将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0-11]。

参考文献

[1]王思平, 谢杰, 李红, 等. 结直肠患者血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其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 29(11): 810.

[2]Hall M N, Chavarro J E, Lee I M, et al. A22-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fish n-3 fatty acid intake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in men[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8, 32(17): 1136.

[3]王思平, 陈艳红, 李红. 156例健康人群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血脂的关系[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2, 12(14): 106.

[4]Harris W S. Fatty acid profile, RBC, what is included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cardcance in cardiac health[J]. Curr Cardiol Rep, 2010, 12(12): 503.

[5]杨凯, 田文, 李红. 结直肠组织脂肪酸及与相关肿瘤因子的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2, 20(19): 1331.

[6]Cockbain A J, Toogood G J, Hull M A. Omega-3 polyusaturated fatty acid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J]. Gut, 2012, 29(61): 135.

[7]王思平, 李红, 杨凯, 等. 结直肠癌与健康人群血多烯不饱和脂肪酸检测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09): 109.

[8]Simopoulos A P. The importance of the ratio of essential fatty acids[J]. Biomed Phamacother, 2012, 56(04): 365.

[9]Evropi T, Geraldine M, Roseanne C, et al. Dietary Fatty Acids and Colorectal Cancer:A Case-Control Study[J]. Am J Epidemiol, 2014, 166(10): 181.

[10]王思平, 谢杰, 李红, 等. 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状况分析[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 11(02): 234.

[11]Kontogiannea M, Gupta A, Ntanios F, et al.w-3 fatty acids decrease endothelial adhesion of humari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s[J]. J Surg Res, 2010, 92(08): 201.

通信作者:李会霞, E-mail: lihuixiadeemail@163.com

收稿日期:2015-04-09

中图分类号:R 73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9-169-03

DOI:10.7619/jcmp.201519064

猜你喜欢

结直肠癌相关性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近期效果及随访结果分析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