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漫塔格地区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找矿新突破

2015-02-23陈学颖刘正泉

地球 2015年10期
关键词:粒状闪锌矿黄铜矿

■陈学颖刘正泉

(1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青海格尔木 816000;2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格尔木 816000)

祁漫塔格地区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找矿新突破

■陈学颖1刘正泉2

(1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青海格尔木 816000;2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青海格尔木 816000)

莫河下拉所处的祁曼塔格地区是以矽卡岩型及热液型为主要成矿类型的铁等多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内成矿事实显著,分布有几十处规模不等的矿床及矿产地。近年,莫河下拉矿区内发现了斑岩型铜矿类型,成为该矿区内开展找矿工作以来的一项重大突破。与该斑岩型铜矿成矿关系密切的含矿岩体主要为蚀变斜长花岗斑岩、黄铜矿化蚀变斜长花岗斑岩。

斑岩型铜矿找矿突破祁漫塔格

1 前言

莫河下拉地区自2001年开展找矿工作以来,已十年有余。前人在矿区及区域范围内采用不同比例尺的地物化手段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虽然每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都不同程度的积累了较为丰富、详实的地物化资料,为了解矿区及其区域范围内的地物化特征及进一步在矿区内开展工作提供了大量帮助。该地区前期工作中发现了多条银、锌矿体,但矿体规模都不大,且后续工作未有新突破。直至2011年,该区发现了较大规模的具有黄铜矿化的花岗斑岩,找矿实现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2 地质背景

莫河下拉所在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曼塔格山北坡。构造位置处于柴达木陆块与祁曼塔格陆块的结合部位,对应的构造单位是东昆仑晚加里东造山带中的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

该造山亚带对应于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该成矿带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西起祁漫塔格,东至都兰以东的清根河,南以昆北断裂为界,北侧被柴达木盆地台拗覆盖。

本成矿带内生金属矿产比较丰富,是省内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已知矿产有铁、钼、铅、锌、锡、钨、钼、铋、金、银、钴、水晶、硅灰石等。该地区地层区划属秦祁昆地层区,柴达木南缘地层分区(依据青海省1:10万大地构造图说明书)。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分别有:下元古界白沙河岩组,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上泥盆统牦牛山组火山岩组,下石炭统大干沟组,上石炭统缔敖苏组,中下二叠统打柴沟组下段,第四系等。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本区域经受了多次复杂的构造变动。不同规模、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发育良好,形成了一幅复杂多样的构造形变图像。鸟瞰区内构造概貌:北西西向构造形迹组成了区域上的主干构造,它包括结构面为北西西向的褶皱、片理、压性断裂等,且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多规模较小。北北西向以压扭性断裂为主。

区域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出露的侵入岩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岩浆活动可划分为晋宁、华力西、印支三个岩浆旋回。受断裂控制明显,侵入活动主要发生在新元古代、泥盆纪、三叠纪几个时期。

3 岩石学特征

2011年,矿区内采集薄片样和光片样。经西安有色地质研究院岩矿鉴定组鉴定,其中两种蚀变斜长花岗斑岩与该区成矿关系密切,二者岩石学特征如下:

蚀变斜长花岗斑岩:手标本描呈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写长石斑晶(粒径最大可达3.5mm)和基质(主要石英、斜长石)组成。金属矿物星点状分布,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半自形—自形板状、板柱状,粒径0.5×0.2-3.5×2.3mm。普遍泥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含量10-20%。基质为斜长石、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斜长石:它形粒状,粒径0.01-0.3mm。和斑晶蚀变特征相似。与基质石英紧密共生,含量30-40%。石英:它形粒状,粒径0.01-0.25mm。与基质斜长石紧密共生,含量20-30%。碳酸盐矿物:它形粒状和粒状集合体,粒径0.01-0.3mm。与上述矿物紧密共生,含量5-8%。副矿物为榍石和磷灰石,榍石:半自形—自形粒状、菱面体状。粒径0.05-0.3mm。少量。磷灰石:半自形—自形柱状,粒径0.01-0.1mm。少量。金属矿物为半自形—子形立方体、柱状,粒径0.01-0.3mm。局部相对聚集呈团粒状集合体,不十分均匀分布,含量2%±。

黄铜矿化蚀变斜长花岗斑岩:手标本呈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黄铜矿)星散状—星点状分布。粒状结构,浸染状—星点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

(1)黄铜矿:分为两种:①它形粒状和不规则状,粒径<0.01-1.5mm。部分与黄铁矿、闪锌矿紧密共生。可见部分被斑铜矿沿边缘和裂隙交代,形成交代结构。含量5-10%。②它形微细粒,包裹于闪锌矿中,粒径多<0.01mm,少量

(2)斑铜矿:不规则状,粒径0.01-0.05mm,交代黄铜矿,含量<0.5%。

(3)黄铁矿:它形粒状、不规则状,少见半自形—自形立方体,粒径0.01-0.38mm。含量1%。

(4)白铁矿:它形粒状,粒径0.01-0.15mm,多与黄铁矿共生。少量。

(5)闪锌矿:它形粒状,粒径0.01-0.3mm,其中多有固溶体分离结构形成的微细粒黄铜矿,且与粗粒黄铜矿共生。含量<0.5%。

(6)钛铁矿:它形—半自形粒状、板条状,长径0.01-0.2mm,与黄铜矿紧密共生。含量<0.1%。

(7)褐铁矿:不规则状,粒径0.01-0.05mm。与斑铜矿依次交代黄铜矿,少量。

4 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内可大致划分出两个主要地质单元:一为侵入岩,一为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变质岩。

通过对2001年度1:2千岩石剖面样品测试结果综合分析,分别计算了这两个地质单元中Ag、Cu、Pb、Zn四元素含量平均值、均方差、标准离差、变化系数等特征值,详见表1。

表1 莫河下拉矿区主要地质体成矿元素特征值表

可以看出,区内Ag、Cu、Pb、Zn四元素均呈现较高背景;它们的变化系数较大,说明这些元素在区内离散性较大,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局部有较高浓集趋势,富集成矿的可能性较大。

5 矿体特征

(1)矿体特征:新发现的铜矿体延长约200m,延深约100m,厚度为1.30m,倾向北东,倾角约30°;矿石中主要成矿元素为铜,铜的平均品位2.32%,伴生有益元素为银,其中银的平均品位3.38×10-6;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绿泥石等;矿体呈细脉状;矿石呈半自形-它形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呈星点状、浸染状分布。矿体主要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体中,为斑岩型成因。

(2)矿石结构

粒状结构:矿石矿物呈他形-半自形-自形粒状,细-巨粒均有发现,粒径一般0.1-15mm:半自形-他形中细粒结构,为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的主要结构;半自形-自形中细粒结构,多见于方铅、闪锌矿石中;半自形-自形粗至巨粒或不等粒结构,见于少量的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石中。

填隙结构:闪锌矿、辉银矿、方铅矿黄铜矿等填充于磁黄铁矿晶粒间,该结构在区内分布较普遍。

基底胶结结构:磁黄铁矿、黄铁矿形成胶结基底,闪锌矿被胶结,此结构较常见。

此外,区内矿石结构还见有乳滴状结构、交代结构、镶嵌结构、放射状或束状结构。

(3)矿物成分: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黄铁矿、辉银矿、黄铜矿、磁铁矿、孔雀石、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长石、蛇纹石、滑石、云母等,矿体赋存围岩不同,其脉石矿物由不同组合特点。

(4)矿石化学成分:本次工作在钻探工程揭露的斜长花岗斑岩体中采集了4件光谱全分析样,矿石的主要有益组分为Cu、Pb、Zn、Ag、Sn等;有害组分仅分析了S,但S的含量均小于0.1%,影响较小。

6 找矿突破

近年来,在水系异常区通过钻探工程进行深部勘探时,揭露出厚大的具黄铜矿化的斜长花岗斑岩体。目前尚未对斜长花岗斑岩体进行追索控制,有待进一步查明其具体规模,从而大致查明黄铜矿(化)体的规模大小、品位变化等特征,扩大该区的找矿远景。

区内侵入岩与矿体关系均较为密切,反映出区域内矿床形成具有多期次性的特点。但从矿体分布及成因类型来看,区域内成矿类型主要为热液充填-交代型、斑岩型。斑岩型铜矿为区内近期发现的新的成矿类型,矿体赋存位置一般位于侵入体与地层接触带部位及斜长花岗斑岩体中。

7 结论

新查明的矿体为斑岩型矿床,矿体多赋存于斑岩体中或在与斑岩体的外接触带中。斑岩体内矿石类型以黄铜矿石为主,外接触带中以黄铜矿石和闪锌矿石、方铅矿石为主。新矿体的发现证实推断的“该区域内深部可能有较大规模岩体、矿体赋存,找矿潜力较大”是正确的,为今后该区找矿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0-2-2

猜你喜欢

粒状闪锌矿黄铜矿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闪锌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典型杂质矿物及离子对黄铜矿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
探究乳化粒状铵油炸药春夏季结块、黏性消失快原因及防范对策
Cu-X(X=C,Si,Ge,Sn,Pb)掺杂对闪锌矿ZnS 可见光吸收的影响研究
六偏磷酸钠及硅酸钠对海水浮选黄铜矿的影响机理
氧化剂在刺槐豆胶浮选分离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的作用及机理
现代办公室粒状碎纸机创新设计研究
黄铜矿在硫酸溶液中的浸出及电化学氧化机制
不同价态杂质离子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机理研究
贵州五指山特大型铅锌矿床闪锌矿的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