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病难治的原因及药物的正确使用

2015-02-23谭珊珊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猪病兽药猪群

谭珊珊

(黑龙江省宁安市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157400)



猪病难治的原因及药物的正确使用

谭珊珊

(黑龙江省宁安市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157400)

当前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群饲养密度的加大,流通领域的活跃,生猪疫病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根据猪场周边疫病流行的特点,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药物预防方案,筛选出最佳防治效果的药物,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以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首先要了解猪病难以控制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加以药物治疗。

1 猪病难治的原因分析

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不仅给诊断带来困难,而且在治疗上也十分棘手。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病毒,病毒与病毒,很多病还夹有血液原虫等。猪一旦发病,多为混合感染。多重感染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了诊断和防制的难度。同种治疗方法在单纯感染和多种感染病例上呈现出的疗效存在差异。

免疫抑制性病毒病,猪感染后其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对疾病敏感性增强的一种免疫异常状态。引起免疫抑制的病因有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两大类。非传染性因素有霉菌毒素、营养缺乏,药物因素及应激因素等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免疫应答紊乱,增加了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兽药存在的问题有生产和流通假冒兽药;添加违禁药物成分,如抗病毒西药;含量不足,有些甚至查不到药物成分;包装标示药物与实际所含药物不同;添加不明物质,干扰兽药的正常检测;老药冠新名,夸大疗效,抬高药价,欺骗消费者。

药物使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给药途径不当、二是疗程不够、三是盲目联合用药、四是复合药物成分不明、五是耐药菌株不断产生。此外,不注意药物的轮换使用和休药期,有的猪场使用某种兽药防治疾病,发现其效果好,便反复使用这种药物,甚至出栏都不停药。这样做不能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还会降低治疗用药的临床疗效,并使生猪产品药物超标,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后果非常严重。

细菌产生耐药性众所周知,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越来越普遍。

猪病防治观念不正确。

2 正确用药

选择有信誉度、知名度和大家认可的兽药公司产品,密切关注农业部发布的不合格兽药企业名单及产品名称。同时,兽药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严禁假冒伪劣兽药的生产和流通。只有从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下手。加大惩罚力度,才能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兽药流通。

猪传染病控制原则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其中预防是根本,治疗是在前期预防不奏效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树立正确的防疫意识,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来控制传染病。同时,发病后控制的原则应是以保护假定健康猪为主,以密切观察、控制可疑猪为重点,以治疗病猪为关键。

一年四季中,随着温、湿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猪场一些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夏季随着外界温度升高、湿度加大,饲料易发霉变质,畜体抵抗力减弱,疫病发生率增加,易引起猪瘟、猪链球菌病、猪乙型脑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体病、母猪无乳综合征等病的发生。气候骤变的天气以及寒冷季节易发生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猪流行性感冒、仔猪副伤寒、猪衣原体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因此在寒冷季节到来之前,一些疫病在运用疫苗预防的基础上,全群可采用脉冲式联合用药方案。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氟甲砜霉素、泰乐菌素、土霉素、金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红霉素、林可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各猪场根据本场情况有选择性地灵活应用。如用支原净100 g/t+金霉素300g/t,对于哺乳母猪产前、产后各用1周,后备母猪、种公猪每月应用1周,小猪、中猪分别在12周、17周各用药1周,可有效地预防猪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一旦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对于一般病猪及可疑猪应立即隔离观察和治疗;对尚未发病的猪及其受威胁的猪场,可以根据疫病的种类和性质采取相应的血清或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如发生猪瘟流行时,对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所有猪(除哺乳仔猪外),每头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6~8头份进行紧急预防注射,1周后猪群可得到保护。对于无疫苗可用或用苗免疫尚未产生免疫力的受威胁猪群,预防药物的选择应针对当时、当地疫病流行的类型并结合当地实际使用效果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出高敏预防用药。

猜你喜欢

猪病兽药猪群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2019猪病净化技术高峰论坛”聚焦区域净化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