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日粮中的营养物质和添加剂

2015-02-23李志宽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木糖赖氨酸豆粕

李志宽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镇畜牧兽医站 157014)



仔猪日粮中的营养物质和添加剂

李志宽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镇畜牧兽医站 157014)

1 氨基酸

随着饲料赖氨酸水平的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随之增强。其他氨基酸必须与赖氨酸维持恰当的平衡才能得到最佳生产性能。高档乳猪料的赖氨酸含量达1.4%,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为28∶100;苏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为35∶100;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不大于1∶2,谷氨酞胺是猪乳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是仔猪肠道绒毛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维持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断奶后,来自肌肉和血液中的内源谷氨酞胺不足以维持肠道绒毛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绒毛萎缩、腹泻。

2 蛋白质

仔猪日粮中蛋白质来源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仔猪腹泻,断奶仔猪对动物性蛋白质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但对植物蛋白适应能力较差。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需到5~6周龄时消化道蛋白质的分泌才能达到高峰。仔猪蛋白质饲料来源很丰富,如鱼粉、血浆蛋白粉、大豆蛋白、膨化豆粕等。

大豆中因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和引起免疫病理反应的抗原成分,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和腹泻,在仔猪日粮中的使用量应加以限制,可使用全脂膨化大豆,很容易配合出高能高蛋白的日粮。第一阶段日粮除多选用优质原料外,可适最添加膨化豆粕,使仔猪在断奶前就能极早适应大豆蛋白抗原。血浆蛋白粉的有效成分为免疫球蛋白,粗蛋白70%~78%、赖氨酸6%~7.6%。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减少下痢次数,增加体重。优质进口鱼粉不仅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组成平衡,且还含有未知生长因子,是仔猪饲料中极有效的动物蛋白源。植物蛋白质饲料通常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大豆蛋白质中的抗原成分为大豆球蛋白和β-聚球蛋白是引起仔猪肠道受损,导致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限制豆粕的用量,以不超过20%为宜。通过豆粕加工来降低部分蛋白中的抗原成分,如通过60%~70%热乙醇浸提豆粕或大豆、通过豆粕膨化加工,或采取挤压技术等。

3 铁

铁是仔猪出生后快速发育及维持自体代谢与生理作用所必需的重要元素。铁是多数代谢物质的组成成分,也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转铁蛋白、乳铁蛋白等蛋白体的组成成分。仔猪贫血的根本原因是仔猪机体内缺乏铁而又从外界摄入极少,仔猪出生时体内铁的总储量为40~50mg。哺乳仔猪正常生长发育时,体重每增长1kg,所增加的血液量需铁为35mg,每日需铁为7~8mg,生长到3周龄开始吃料前共需200mg,然而,在母乳中铁含量很少,每100g乳中含铁0.2mg,仔猪每天仅能从乳中摄取1mg铁,为需铁量的1/7,远远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对铁的需要量,其生后3~4天就会将体内储铁量消耗完。随着生长速度的加快,对铁的需求量也就越多,如不能及时给仔猪补铁,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为补铁可在仔猪出生后3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右旋糖酐铁1~2mL,肌肉注射。

4 饲料添加剂

4.1 益生素

益生素也称微生态制剂,是一种能够直接饲喂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即将某些对动物机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饲料喂给动物,在消化道内通过竞争性排斥作用,抑制病原菌,维持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帮助动物建立有利于宿主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提高动物机体免疫能力,维持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在肠道内产生有机酸,从而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4.2 低聚木糖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会经历大量的应激,包括各种微生物、饲养环境、温度、断奶、日粮转变等。随着日粮等条件转变,其肠道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主要是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发生转变,肠道生理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低聚木糖能够不被机体的消化酶系所分解,从而被机体内的双歧杆菌优先利用,极好地促进双歧杆菌增殖,抑制其他有害菌的生长,调节机体微生态平衡,并有效降低机体肠道pH值,提高仔猪免疫力。在仔猪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能够有助于仔猪消化系统胃肠道结构的快速建立,同时可以显著增加十二指肠和空肠脂肪酶活性;提高回肠淀粉酶活性,增加其消化性能,强化仔猪对饲料的适应性,从而减少腹泻的可能。再者,低聚木糖能够高选择性地增殖动物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同时降低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有助于动物机体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其对仔猪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每吨饲料添加100~150g低聚木糖,对预防仔猪腹泻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木糖赖氨酸豆粕
一个空瓶
布吉的口琴
有心的小蘑菇
布谷鸟读信
豆粕:新疫情恐拖全球经济,国内豆粕需求或延迟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2015年赖氨酸市场回顾及2016年趋势展望
2013年赖氨酸市场回顾及2014年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