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备母猪的选择与培育

2015-02-23张静波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况产仔数后备

张静波

(黑龙江省嫩江县畜牧兽医局海江畜牧兽医站 161499)



后备母猪的选择与培育

张静波

(黑龙江省嫩江县畜牧兽医局海江畜牧兽医站 161499)

1 生长发育规律

在饲养条件正常的情况下,猪的体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增长强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直至成年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仔猪出生后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相对生长强度在4月龄以前达到最高,增长速度在8月龄以前达到最快。母猪8月龄前的体重占成年体重的1/2,因此后备母猪的生长情况对成年猪最终体重具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来讲,后备母猪生长快的繁殖成绩也好。留作种用的后备母猪,生长发育标准必须正常,否则其种用价值会降低。猪出生后,消化器官生长快速,4月龄后减慢;出生到4月龄,骨骼生长强度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出生到6月龄,皮的生长快,之后趋于稳定;4~7月龄,肉生长速度快;整个生长过程中,脂肪一直在生长,6月龄后速度更快。

2 选择

后备母猪不仅通过遗传影响后代仔猪,同时直接影响后代仔猪胚胎期和哺乳期的良好生长发育,还在其他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影响后代仔猪的生产成本,一般来说母猪产仔数高则其所产仔猪的相对生产成本较低。因此,后备母猪必须选择体质外形好、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高的母猪。后备母猪要进行审查,确保其亲代或同胞无遗传疾病,且自身无遗传疾病,体质健壮。体形外貌要具备相应的种用典型特征,尤其要确保乳头数足够,无副乳头和瞎乳头,且排列整齐。所选后备母猪本身和同胞生长速度快,且饲料利用率高。选择产仔数多、断乳体重大、哺育率高的高产母猪所产后代作为后备母猪,同时其外生殖器官良好,如阴户发育较好,且配种前发情周期正常,发情表现明显。

选择后备母猪是需要进行多次选种。初次选种在仔猪28或35日龄,且体重高于7.5kg进行,所选仔猪要求前胸开阔,后臀丰满,四肢稍高且结实有力,无赘生小乳头和瞎乳头,具有超过6对的有效乳头,且至少有3对在脐部之前,同时阴户端正;第二次选种在70日龄左右进行,要求背腰平直,肢体健壮整齐,毛疏而光,皮红而润且富有弹性,阴户发育良好,乳头粗大而突出;第三次选种在5月龄左右进行,此时要在前两次选种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精选,总体要求是生长发育正常,体型适中,体成熟和性成熟平行发展,能够如期进行配种。

3 饲养管理

3.1 分群饲养

后备母猪要按体质强弱和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养,同群猪体重的差异最好控制在2.5~4.0kg以内,避免影响其育成率。仔猪刚转入后备群时,可将4~5头饲养在同一圈内,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圈内的饲养量逐渐减少。

3.2 饲养方式

5月龄前,后备母猪要采取自由采食,确保满足其能量需要。后备母猪该阶段适当提高采食量和能量水平,能够促使其尽早达到初情期,同时还能够使下个发情期的排卵数增加。5~6.5月龄时,后备母猪体重达到70kg左右,此时要进行限饲,确保体况适中。此时要饲喂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后备母猪专用料,每天饲喂2~2.2kg,保证日增重在500g左右。6.5~7.5月龄时增加饲喂量,每天饲喂2.5~3.0kg,促进后备母猪体重快速增长,保持母猪8~9成膘,并适时发情。7.5月龄之后,要很据后备母猪的体况及发情表现对饲喂量进行调整,保证体况适中。配种前10~14天,母猪采取自由采食,保持膘情在中等以上,使其排卵数增加。

3.3 适时配种

后备母猪配种过早会导致产仔数减少,仔猪初生体重小。尤其是刚达到性成熟的青年母猪,其乳腺发育不完善,导致泌乳量少,降低仔猪成活率或者断奶体重小等。如果后备母猪过早配种利用,不仅对其第一胎的繁殖成绩造成影响,还会危害其生长发育,最终使其终身的繁殖力受影响;过晚配种,导致其培育成本增加,经济损失增加。此外,后备母猪繁殖利用不及时,使大量脂肪沉积在体内,导致体况肥胖,生殖器官周围脂肪蓄积过多,使内分泌紊乱等。一般来说,后备母猪达到7月龄,背膘厚在16~18mm,体重达到120~130kg,在其第2~3个情期进行配种较为适宜。

3.4 疾病防治

认真执行制定的免疫程序,免疫前、后做好抗应激工作。一般规模猪场后备母猪免疫接种疫苗包括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疫苗、细小病毒病和乙型脑炎疫苗,配种前45天要免疫接种口蹄疫,配种前30天接种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三联苗,配种前20天接种猪瘟单联苗,配种前15天接种乙型脑炎疫苗,配种后40天接种链球菌疫苗,产前30天进行驱虫,产前40天接种伪狂犬病、大肠杆菌疫苗。

猜你喜欢

体况产仔数后备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怀孕母猪如何饲喂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奶牛分娩前体况对泌乳量、脂代谢及氧化状态的影响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