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配合浴足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49例观察

2015-02-22陈虹林王霄箫张镭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颈源耳穴疗法

陈虹林,马 界,王霄箫,范 丹,张镭潇,童 欣,刘 真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观察与研究

揿针配合浴足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49例观察

陈虹林,马 界,王霄箫,范 丹,张镭潇,童 欣,刘 真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浴足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均口服艾司唑仑,治疗组加用揿针埋针配合浴足疗法。结果:两组疗效及PSQI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揿针配合浴足疗法能有效改善颈源性失眠失眠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颈源性失眠;揿针;浴足;临床观察

颈源性失眠是由于颈部疾患使交感神经受刺激,大脑兴奋性增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可导致觉醒-睡眠中枢系统功能障碍,使大脑中枢的兴奋性增高或影响下丘脑的功能,同时可导致肩颈、背部的疼痛,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睡眠障碍存在相关性[1]。疼痛会产生甚至加重身心症状,使颈源性失眠处于恶性循环状态[2]。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们用揿针埋针配合浴足疗法综合治疗颈源性失眠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9例,均为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29~68岁,平均(44.3±5.7)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22.3±6.4)个月。对照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27~63岁,平均(42.9±6.1)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20.1±7.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及中华医学会的《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4]中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②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3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焦虑、抑郁、烦躁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⑤X线检查可见颈椎曲度改变,或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病变、韧带钙化或骨化等;⑥经过CT或MRI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年龄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脊髓型颈椎病;④其他系统疾病引起失眠;⑤有颈部外伤史、颈部骨折或手术史、神经功能缺损(如肌无力或脊髓神经反射检查异常)、先天脊椎异常、系统性骨或关节疾病;⑥合并内脏器官急重症、精神病及恶性肿瘤;⑦已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理疗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口服艾司唑仑2mg、qn,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治疗组加用揿针埋针配合浴足疗法,用日本清铃公司产揿针。取耳穴神门、心、肾及颈部夹脊穴,另取1~2个配穴。常规消毒后,用0.2mm×0.9mm揿针埋入穴位,肢体穴位可用0.2mm×1.5mm揿针,按压后以感受酸胀、麻木、灼热、能耐受为度,每天1次。同时,每晚加用安神浴足方(酸枣仁30g,杜仲10g,夜交藤15g,丹参15g,小茴香15g,艾叶10g)加水4000mL煎煮取液,先熏足后浸足,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7]。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组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7个成分。18个自评条目按0~3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即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计算PSQI总分和治疗前后总分减分率。减分率计算方法参照尼莫地平法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临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SQI评分疗效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PSQI评分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PSQI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PSQI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PSQI评分值 PSQI减分值 PSQI减分率(%)治疗组 26 治疗前 17.4±2.3 10.76±1.47△(64.6±9.7)△治疗后 6.8±1.5*对照组 23 治疗前 15.9±2.4 8.57±0.98 (51.4±8.9)治疗后 7.7±1.6*

5 讨 论

失眠属中医“不寐”、“目不暝”范畴,为阴阳失调所致。

针刺颈肩部腧穴既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又能解除颈肌痉挛,减轻颈肩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对椎动脉的刺激[8],解除或缓解椎动脉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头颈背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9],从而增加脑供血、改善脑缺氧、改善神经功能异常、消除因局部压迫造成的血营养不足。针灸还可以纠正颈椎偏移或小关节紊乱,使脊椎、肌肉、韧带等恢复到相对正常的解剖位置,解除其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节的压迫或刺激,对脊柱内源性稳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能调整椎间孔孔径,减少或消除对神经根与椎动静脉的刺激或压迫,使局部软组织的紧张或痉挛得以松解,恢复神经的调节作用,维持人体内外平衡。

揿针为揿钉型皮内针的简称,是针尾呈环形并垂直于针身的皮内针,又称图钉型皮内针[10],使用时将揿针刺入皮下,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耳与经络关系密切,《灵枢·口问》谓:“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素问·缪刺论》谓:“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刺激耳穴可调节相关经络的功能,起到运行气血,调理阴阳脏腑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11]。神门为心经原穴,可清心中郁热、养心阴、益心气;心主神明,耳部心穴可以宁心安神[12]。神门、心、肾配合交通心肾,宁心安神,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刺激耳部穴位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刺激相关的神经核达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使病理性的睡眠状态恢复正常[13]。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洛均有密切关系[14]。足浴可使药液直接透皮入穴,进入组织、体液、经脉、体循环而输布全身,发挥药理效应。或直接作用于穴位、经络、神经等起到整体效应,发挥其药物的归经功效[15];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消除疲劳,增进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16]。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通络,杜仲补肝肾,丹参养神定志,小茴香、艾叶温经活血止痛。中药浴足配合揿针耳穴埋针治疗颈源性失眠效果较好。

[1] Schneider-Helmert D,Whitehouse I,Kumar A,et al.Insomnia and alpha sleep in chronic nonorganic pain as compared to primary insomnia[J].Neuropaychobiology,2001,43(1):54-58.

[2] 张敏,张德仁,易伟宏,等.高电位治疗慢性疼痛继发失眠的随机对照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24(3):259-261.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5-119.

[4]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99.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7] Buysee DJ,Reynolds CF,Monk TH,et al.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1988,28:193.

[8] 黄敏.刺五加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颈性失眠62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6,30(12):1111.

[9] 李应伟,何兴国,许裕荣.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足底按摩治疗颈源性失眠[J].按摩与导引,2006,22(4):3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GB/T21709.8-2008)[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1] 王翔宇,霍永芳.单用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总结与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4):47-48.

[12] 谭清坡.针刺配穴位按摩治疗失眠症11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6):27.

[13] 洪敏,姜薇,王秀昆,等.中药并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5.

[14] 陆金英.穴位按摩联合足浴对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4B):62.

[15] 姚旭.中药足浴调治乙型肝炎患者不寐的观察与护理[J].天津护理,2006,14(6):347-349.

[16] 林毓霞.中药足浴的方法及护理要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2):2295.

R245.319.623

B

1004-2814(2015)05-0371-02

2014-12-15

四川省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项目(14-4-425)

猜你喜欢

颈源耳穴疗法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