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ED演讲中虚假语用预设的功能解析

2015-02-21

关键词:演讲者预设交际

徐 珊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十堰 442700)

一、引言

1984年,理查德·温曼与哈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TED大会 (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的首字母缩写)。TED大会以“借思想之力,改变世界”为宗旨,邀请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TED演讲简短精辟、话题多元、观点新颖、幽默风趣,值得人们分享。自2002年TED官网创办以来,TED大会将演讲的高清视频发布在网络上以供人们自由传播。这些演讲视频受到众多中国观众的喜爱,其中包括一些演讲爱好者、外语学习者和科技工作者。TED中国粉丝团甚至组建了自己的网络社区——TED to China,通过传播TED资讯、实践TED精神以及支持TEDx活动来促进TED中文社区的繁荣和发展。

TED演讲视频在中国的风靡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但学者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在TED演讲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跨文化交际以及文本概念功能分析等,如卢婧洁[1]、洪岩[2]等。但从语用预设角度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演讲是一种使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交际,以传达意义或意图并获得一定效果的言语行为。成熟的演讲者会不露痕迹地利用各种语用策略为演讲服务。本文试图探讨虚假语用预设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在TED演讲中的具体应用及其达到的语用效果,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在演讲和生活中运用语用策略,从而实现有效的人际沟通。本文所使用的语料均来源于TED-网易公开课。

二、语用预设与虚假语用预设

(一)语用预设

预设,又名“前提”或“先设”,一直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语言学家首先从语义学角度研究预设,以真值条件为出发点,把预设视为两个语义命题之间的关系。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预设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语义关系。因此,人们对预设的研究逐渐转入语用角度。

Stalnaker[3]最先提出语用预设这一概念。他认为,预设不但与语境有关,而且与发话者有关,换言之,预设不是句子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而是发话者与语段之间的关系。Jakendoff[3]认为,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或者背景知识。Fillmore[3]把语用预设看作是“通过一句话来有效地实施某一个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Keenan[3]提出预设是话语的社会合适性所要求满足的条件。而Yule[3]则把预设当作发话者在说话前所做的一系列设想。这些观点虽然角度不同、措辞各异,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双方共知性”和“语境适应性”是语用预设的两大特点。

(二)虚假语用预设

虚假语用预设是预设的一种超常操作现象[4]。其特别之处在于,它把非言语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处理为预设信息,这种预设信息至少对于交际中的一方而言是未知的或有争议而不能接受的。虚假语用预设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无意的,比如发话者错误估计了对方的知识范围或话语意图,也可能是为了某种语用目的而故意为之。支永碧[5]将虚假语用预设定义为:言语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而导致发话人的既定预设和听话人的假想预设发生冲突的语言现象。

虚假语用预设产生的原因和特征,使演讲者能有效地将这种语用策略应用到演讲中,实现它的语用价值。通过故意“破坏性”地利用常规预设单向性、主观性、隐蔽性等特点,借用语用预设的触发机制,于形同神异中传递对于交际中的一方而言至少是未知的或有争议而不能接受的非言语双方所共有的知识,即虚假预设信息,从而达到演讲目的。

三、TED演讲中虚假语用预设的语用效果

(一)实现话语控制

预设是谈话的起点,决定了谈话内容的进程和走向[6]。演讲者利用预设的隐蔽性特点,故意打破语篇信息流的常规布局,将非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即虚假语用预设。观众很容易将这些预设信息当成已知信息接受下来,随着演讲的进一步深入,观众的思维和情感会逐渐朝着有利于演讲者的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虚假语用预设起到了对观众心理上的暗示诱导功能,实现了演讲者对话语的控制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 How many people in this room smile more than 20times per day?Raise your hands if you do.Oh.Wow! (Ron Gutman:The Hidden Power of Smiling)

这一提问中隐含预设信息“There are people in this room who smile more than 20times per day”。这一命题本身并不具备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但作为谈话的背景信息出现时,观众则很容易接受,而且谁会留意自己每天微笑的次数呢?自然,观众会对演讲者的提问作出积极响应。这则演讲的主题是微笑的魔力:微笑可以使人长寿、健康和幸福。观众对问题的肯定回答加深了他们对这一主题的认同感,更易产生共鸣。

例2 How many of you think there are more females in the world?Hands up,please.Most of you.(Sheryl WuDunn:Our Century’s Greatest Injustice)

演讲者想告诉人们,性别不公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不公。这一提问中隐含信息“Some of you think more females are in the world”,在这一“思维陷阱”的暗示之下,现场不少观众都举起了手。演讲者话锋一转告诉观众,事实上世界上女性数目远比男性少,观众们急于探寻背后的真相,对演讲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演讲者接着娓娓道来,讲述因为女性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才导致了这一现象。观众们在同情中,也认识到了性别不公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演讲者精心设计的含有虚假语用预设的提问,让观众“落入圈套”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接着又不失时机地陈述论据、渲染主题。

(二)增强说服力

为了达到特殊的语用效果,演讲者会利用虚假语用预设的主观性和单向性,有意加上并不存在的、甚至与事实相反的“前提”(预设),这种强加预设是演讲者缘事析理的基础和依据。

例3 If Lehman brothers were Lehman Brothers and Sisters,while all the brothers were busy just being hyper-connected,maybe the sisters would notice the iceberg because she would wake up from 7and a half or eight-hour sleep and be able to see the big picture.(Arianna Huffington:How to Succeed?Get More Sleep)(雷曼兄弟公司曾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但在次贷危机加剧的形势下于2008年9月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演讲者运用预设的主观性,预设“Lehman Brothers was Lehman Brothers and Sisters”这一完全背离现实的预设,来力证在男性以睡眠不足而感到自豪的美国社会,拥有充足睡眠的女性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到冰山一角,拯救企业。演讲者大胆新奇的预设激发了观众的联想,作为有力的论据证明了她的观点——睡眠的积极作用。在演讲或辩论中(包括法庭辩论),背离现实的虚假语用预设往往能帮助人们从对立面认清事物的本质,以谬制谬,直击要害,从而证明演讲者或辩手的观点[6]。

例4 …Shakespeare was 7.He was in someone’s English class,wasn’t he?“Must try harder.”Being sent to bed by his Dad,you know,to Shakespeare,“and put the pencil down.And stop speaking like that.It’s confusing everybody.”(Ken Robinson:Schools Kill Creativity)

演讲者告诉观众:学校、社会和家庭无一不在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为观众“设想”了一幅画面——年幼的莎士比亚像普通孩子那样,被老师和父母劝诫要好好学习,不要去写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这一荒诞的预设,让观众在大笑中体会到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自由是孩子们创造力培养的土壤。

(三)传达言外之意

预设是隐藏在话语内部的背景信息,是人们在交流情感中的潜台词,利用好预设有助于演讲者委婉含蓄地表达言外之意,回避敏感话题,避免尴尬。

例5 Because we live in such a noisy world.There’re trains and planes and cars and Bill O’Reilly,he’s very noisy.(A.J.Jacobs:How healthy living nearly killed me)(Bill O’Reilly是Fox新闻频道的一名主持人,据说在一次对Obama的采访中,他打断了Obama有48次之多。)

人们都有关于人和事物种类方面的知识储备。演讲者故意背离这一知识储备,把主持人Bill O’Reilly和交通工具并排列出,预设了“Bill O’Reilly是交通工具的一类”,这一违背会话合作原则的虚假预设表达了言外之意:Bill O’Reilly也是噪音来源之一。借助虚假语用预设,演讲者避免了直接性的批判和抨击,而是在机智幽默中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观众的思考。

(四)创造幽默效果

利用虚假语用预设,演讲者不断设置“预设陷阱”,观众在落入陷阱后又恍然大悟,甘受“愚弄”,开怀大笑。虚假语用预设创造了轻松幽默的演讲氛围,使观众在笑声中体会到演讲者的举重若轻和睿智洒脱[7]。

例6 I think you can make fun of the have but not the have-nots,which is why you don’t see me making fun of Kenneth Lay and his charming wife.What’s funny about being down to four

houses?(Emily Levine’s theory of everything)

演讲者告诉大家不要取笑穷人,并且说她就从不取笑Kenneth夫妇。这段话隐含虚假语用预设“Kenneth夫妇是穷人”。台下的观众都明白,Kenneth是安然集团前任CEO,因滥用职权和帐目造假而被指控,这一背离事实的预设信息实现了幽默讽刺的效果。

例7 On the week of my 30thbirthday,I decided I was going to go to this local open mic and put the fear behind me.Well,when I got there,it was packed....There were like 20people there.(Joe Kowan:How to Overcome Stage Fright?)

演讲者一出场便讲述了自己的怯场与生俱来,难以战胜。30岁的他决定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每周登台表演来锻炼自己,第一次到达现场时,他看到“人山人海”。语言的暗示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语气,激起观众关于音乐会人潮涌动、场面壮观的联想(预设)。停顿了一下,他告诉大家“不过20来人而已”,期待落空后,观众更能体会到演讲者怯场的苦衷,由被“愚弄”变成“同情”,从而哈哈大笑。这段话中,演讲者单方面设置误导性的“思维陷阱”,让观众落入“陷阱”后又如梦初醒,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8 That night I promised myself:I would go back every week until I wasn’t nervous anymore.And I did.I went back every single week and sure enough,week after week,it didn’t get any better.The same thing happened every week.(Joe Kowan:How to Overcome Stage Fright?)

第一次登台失败后,演讲者毫不气馁,继续坚持锻炼。通过再三重复“每周都登台表演”这一信息,加上预设触发语“理所当然”,观众在“Practice makes perfect”这一信念背景下,自然而然产生这样的预设:经过几周的锻炼,演讲者终于战胜了怯场。但现实正好相反:照常怯场。真相大白后,观众无不感到被“戏谑”了一番,再看到演讲者由自信满满到痛苦无奈的夸张表情,忍俊不住。

例9 In his study,Darwin actually cited a French neurologist Guillaume Duchenne,who used electric jolts to facial muscles to induce and stimulate smiles.Please,don’t try this at home.(Ron Gutman:The Hidden Power of Smiling)

为了证明微笑的积极作用,演讲者告诉观众,法国神经学家Guillaume Duchenne通过实验,使用电流刺激脸部肌肉产生微笑。演讲者的“善意提醒”“don’t try this at home”隐含虚假语用预设“The audiences will try it at home”,诱发了观众的相关联想(尽管他们不会去尝试),这一联想的荒诞和滑稽不禁让观众捧腹大笑。

四、结语

演讲中的语用策略是一种言语应用艺术。演讲者总是希望采取最佳言语表达方法,以求达到最佳交际效果。虚假语用预设作为演讲语用策略之一,在演讲中广泛应用,使演讲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启人心智、耐人寻味。

[1]卢婧洁.浅议TED演讲视频在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13,(3):121-124.

[2]洪岩.从精英到公众的开放资源:TED的发展及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4):76-79.

[3]Hadumod Bussmann.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支永碧.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27-32.

[5]邹涛.虚假语用预设:预设的一种超常操作现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4):80-83.

[6]肖元珍,薛秋宁.机智口才与语用预设 [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27-129.

[7]徐珊.虚假语用预设视角下的TED演讲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解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6):89-92.

猜你喜欢

演讲者预设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会计时的话筒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阅读自然的艺术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