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朱熹的阅读思想

2015-02-20黄云姬

关键词:玩味义理观照

黄云姬

(集美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论朱熹的阅读思想

黄云姬

(集美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朱熹的阅读教育,是为了实现“明人伦”、“穷天理”的目的,以培养巩固封建统治所需的各种人才。朱熹提倡整体阅读与反复玩味的辩证观照等阅读方法,并将阅读看成直接影响个体的智、愚、贤、不肖,以及国家治乱兴衰的重要因素。朱熹认为,阅读者只有兼备立志、勤苦、专注、虚心、勇猛五种品质,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朱熹的阅读思想和方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朱熹;阅读;思想

朱熹不仅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朱熹的教育思想包容深广。朱熹的阅读教育,是为了实现“明人伦”、“穷天理”的目的,以培养巩固封建统治所需的各种人才。他所提出的听、说、读、写、思等教育方法,都是为了达成这一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朱熹特别重视阅读方法。他结合自己的治学经验指导弟子们阅读,在阅读实践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朱熹的阅读理论尽管有其局限性,但其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一整套阅读思想和方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拟从朱熹对阅读意义的探寻、阅读心理品质的要求,以及阅读方法等方面,总结朱熹的阅读思想和方法,以为今天的阅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阅读意义的探寻

对于阅读意义的探寻,是朱熹阅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把阅读看成直接影响个体的智、愚、贤、不肖,甚至会对国家治乱兴衰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朱熹认为,人性可以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天地之性为人所本有,而气质之性则源于后天培养,故人有智、愚、贤、不肖之别,而阅读的意义正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使人的气质得到升华,使贤能者保持其本色,下愚者有所变更。[1]在其著作中,朱熹反复强调: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而穷理之要,则在于读书。在其多篇著作中,朱熹都提到了读书明理与国家治乱得失之间的关系。这充分说明了读书在其教育思想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贯穿于朱熹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读书与识义理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朱熹看来,既然义理来自于圣人之训,故读书便成为穷理的必然之路。对于阅读所具有的意义,我国古代诸多教育家都曾经做出过相应的论断,比如孔子就曾经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荀子也说过“知明而行无过”;然而将阅读看成与个体的智、愚、贤、不肖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会对国家治乱兴衰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则首推朱熹。

此外,朱熹还将阅读与行结合起来讨论。朱熹对于阅读过程的看法,同样是其推崇阅读及认可阅读的重要意义的表现。[2]现代阅读学通常从信息论、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对阅读过程展开相关研究,或关注阅读者融入阅读的兴趣、注意、感情、意志等有关心理因素,并从中剖析出各项心理因素与阅读信息处理之间的关系,条分缕析,面面俱到。对于朱熹而言,阅读过程却可以简化成简单的几个字:读,思,行。这种简单的概括,恰可以证明朱熹对阅读与思考及行为之间重要关联性的把握。朱熹认为,阅读如果是严肃而认真的,那么其必然同时包括读、思、行三方面内容,有读必有思,有思必有行,只有三者结合起来,阅读者才能真正理解阅读对象。在朱熹的阅读思想中,读与思是阅读活动实施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皆当服膺于行这一最终目标。换言之,读与思是阅读的手段,而行则是阅读的归宿与终点,也就是阅读的最终意义之所在。[3]在朱熹看来,若仅仅只将阅读活动限制在读与思之内,那么就只能培养一些毫无经时济世之能的记览词章之人。朱熹认为:“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4]虽然朱熹所说的行,只是依凭于封建道德的修身处事之行,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并不完全一致,但抛开其阅读思想中的封建内容不谈,单从其将阅读与行相结合的观念上,就足以看出,其将阅读的意义定位于行的苦心孤诣。这无疑是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

二、阅读心理品质的观察

我国古代教育家在阅读教学中,历来都很重视阅读者所具有的心理品质,认为阅读者如果心理品质不好,则难以使其阅读获得良好的效果。朱熹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他结合自身的治学经验,对阅读者阅读时的心理品质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并对其予以了详细的阐释。朱熹认为,阅读者只有立志、勤苦、专注、虚心、勇猛五种品质兼备,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立志。很多时候,阅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其脑力劳动之艰苦度,使任何人在阅读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无限的困难与干扰,而要想战胜困难,就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加之阅读本身与增进知识有关,所以促进阅读成效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便是立志。正因此,朱熹经常提醒弟子,要学圣贤,做尧舜;并谆谆告诫他们,为学在立志,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百事皆成。[5]

勤苦。朱熹认为,阅读的目的在于得到真正的义理,由于义理本身隐于组织缜密的圣人言语之中,因此,若想得到义理,必须追本溯源,由表及里地去寻找,如果不能“痛切恳恻做工夫”,则难以得到义理。朱熹认为,学习者的个体能力虽存在差别,但无论聪明或者愚笨,学习者都应当下“迟钝工夫”,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如果自恃聪明而不勤苦,则终将毫无所获。

专心。只有专注,阅读才能更有成效。朱熹认为,人心为万事之主,阅读者只有收敛此心,才能做到自然而湛然无事,也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义理。故此,朱熹阅读之时,常能抟聚精神,使其专注而不分散,并以此为学生示范。为了避免阅读时心存杂念,朱熹教导弟子们采取各种办法(规矩)收心,以此克服毫无作用的“胡思乱想”[6]。他甚至建议学生阅读时取佛家静坐之势,以剪裁浮泛思虑,达至精神淳一的境地。

虚心。在朱熹的阅读思想中,虚心即虚其心,指阅读时去除个体种种杂乱的意念,以更好地探究阅读对象的真义。朱熹认为,若是在阅读之前,阅读者已经先入为主地有了某种观点做支撑,就难以得到圣人言论中的正理,其阅读必将枉费心力。故此,于阅读而言,虚心之功,可谓大矣。

勇猛。勇猛一词,本源于佛教,朱熹借用之,将其作为阅读的一种态度。朱熹认为,阅读必然会遇到困难,而破解困难的不二法门,则是勇猛精神。他还以水中行船为喻,以说明勇猛之功:为学就像水上行船,在平稳处可以随意行走,一旦到了急流之中时,“直须着力撑上……放退一步,此船不得上矣”[4]。

三、整体观照与反复玩味

在理解阅读的重要意义,以及探寻阅读成效所需心理品质的基础上,朱熹还结合自身的治学经验,提出了提高阅读成效的两个重要方法:整体观照与反复玩味。

所谓阅读的整体观照法,即朱熹所提倡的“通悟”阅读法。“通”强调的是阅读的整体性。朱熹认为,阅读对象是一个灵活的整体,尤其是诗歌作品,而阅读诗歌作品,绝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僵死地理解,那无异于肢解诗歌,而必须在理解全篇大义的基础上,再去了解其文字。“悟”强调的是阅读的灵活性。朱熹认为,阅读时需要考虑作品的独特性,要活读,要用悟的方法,直接接触言语的深层意义。朱熹认为,一篇文章往往包含了多种要素,如音韵、训诂、文体等。这些要素在阅读时不能逐一探究,所以需要用通悟的手段加以处理。换言之,在鉴赏某篇文章时,仅看其中某一项要素是并不科学的,而需要将所有要素综合起来,对其予以整体观照。其所谓“今人解文字不看大意,只逐句解意却不贯”[4],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观点。这一阅读原则,在《朱子语类》里也有详细的说明:教儿童读诗时不能破章,诗歌无论长短,若其文势未断,即使多教几行也没有关系。一方面,朱熹强调阅读时整体观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历史上很多人于文章断章取义的做法,朱熹则大加挞伐,如其批评东汉经学家王逸解《楚辞》云:“今王逸为《骚》解,乃于上半句下,便入古训,而下半句下,又通上半句之义而再释之, 则其重复而繁碎甚矣。”[4]对此,钱穆先生盛赞曰:此岂一般理学家所能道,亦岂一般经学家所能道!由此可见,其通悟法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阅读方法。

朱熹认为,阅读需要反复玩味,如此才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他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理自见得。”[4]为此,他还举例予以说明:读书就像吃果子,只有细嚼慢咽,才能逐渐品味出果中滋味,若囫囵吞枣,则无法得知佳味。他认为,读书需要达到书中语皆若出于己口的效果,并能将书中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将书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熟读精思,反复玩味。那么,读书时该当如何反复玩味呢?对此,朱熹也有具体的说明:读书时,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有疑,再次则节节有疑,再经过不断沉潜玩味,渐渐消除疑虑,从而得以发现书中所蕴含之天理,最终融会贯通。朱熹认为,只有在阅读中反复玩味,学问才能真正增长。这种观点,无疑与现代认知规律相一致。大体而言,朱熹的反复玩味法,包含熟读和精思两个循序渐进的部分。熟读即指读书不能只简单地用眼睛看,而要放声读出来;不仅要放声读出来,还要能熟练地背诵。朱熹指出,凡读书,应当字字响亮,不能误一个字,不能少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多诵几遍,自然能够达到久远不忘的效果。其有关读书的“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之说,便是这一观点的具体表露。精思即指在熟读基础上的反复玩味。朱熹非常关注思考所带来的客观效果,认为学者欲领会书中之道,须当深沉潜思。朱熹的观点,与现代认知心理学不谋符合。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认知活动与思考有着极密切的关联,在认知活动中,学习者起初仅仅只是从书本中获得事物的粗浅印象,而要将这些粗浅印象变成学习者自主的概念判断,必须经由思考这一中介;如果没有思考的中介作用,学习者就难以获得正确的认知。朱熹同样认为,阅读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融入个体的思考,并将阅读中的相关思考与历久玩味后所得到的结果,与圣人之言反复比对,以发现学问之天理,摒除芜杂之人欲,最终抵达学问之大道。

朱熹的阅读思想,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朱熹的阅读理论尽管有其局限性,但其丰富的阅读经验,如其对阅读心理品质的看法,就颇具现代意味;而其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一整套阅读思想和方法,如其对于阅读意义的追寻,以及整体观照和反复玩味的阅读方法等,均为今天的阅读教育,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鉴与参考。

[1]张文彪.朱熹思想在当代台湾之主要学术评价[J].台湾研究集刊,2013(2).

[2]张柯.对朱熹思想之接受史的考察与反思[J].孔子研究,2013(5).

[3]张文彪.朱熹思想在现代台湾之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A].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福州:福建省闽学研究会,2012.

[4]黎得靖.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张伟.朱熹“四书学”思想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6]李承贵.朱子学研究的新境际——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朱子思想研究述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On Zhu Xi’s Reading Thoughts

HuangYunJi

(FacultyofTeacherEducation,JimeiUniversity,Fujian361021)

The purpose of Zhu Xi’s reading education i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larifying human relations ”,“the pursuit of good thoughts”,and foster various talents to consolidate the feudal domination.He advocates the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of overall reading and pondering again and regards reading as an important factor,directly affecting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uch as,wise,sensible and ignorant,and the national’s stability,disaster,rise and fall.Zhu Xi focuses on quality of reading psychology,who thinks that there are five kinds of high quality,such as,aspiration,assiduousness,concentration,modesty,intrepidity,and so on,for the people,who are likely to achieve good reading effect.In a word,Zhu xi’s reading thoughts and ways is of great value nowadays.

Zhu Xi;reading;thought

2015-04-16

黄云姬(1973—),女,福建建瓯人,讲师,主要从事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研究。

B244. 7

A

1673-1395 (2015)07-0022-03

猜你喜欢

玩味义理观照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公共理性与整全义理
谭维维推出《观照》专辑四部曲之《春生》
玩味之秋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贾樟柯电影的义理、伦理和地理
玩味唇情
玩味绘像
创作札记:在日常生活的观照中采撷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