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为例

2015-02-20王宇航王伟

关键词:工程设计大赛石油

王宇航,王伟

石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业血液”,已经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战略资源,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石油工业历经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重要行业,寻找和开采更多的石油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专业素养、作风过硬的复合型石油人才显得日益迫切。

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11年开展了“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以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为主题,要求参赛选手利用课内学习的知识和课外查阅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钻完井工程、油(气)藏工程、采油(气)工程和地面工程等的方案设计。经过四年实践,形成了“学以赛用,赛以促研”的石油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石油教育的品牌活动。

一、石油行业的特点

(一)“国家命脉”的基础地位

石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石油工业也是国家和地区之间博弈的重要筹码。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石油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其“国家命脉”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在保障国家安全、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

(二)“捉摸不定”的工业技术

石油工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石油作为一种地下资源,其开发环境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且随着储量的减少,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对石油工业的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石油工程技术既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经验和成果,又要根据实际生产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前仆后继”的人才需求

不同于其他行业,石油的生产包括室内研究与室外操作,这两种工作环境都对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量。这种需求表现在:(1)石油的开采周期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勘探开发工作。(2)石油生产的室外操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需要进行人员更替。(3)石油开采技术需要适当的否定与创新,局限于固定思维的人员不利于行业发展。

(四)“日进斗金”的生产收益

作为一种地下资源,石油的开发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其收益也较高。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多年的技术和资金积累使其成为世界企业中的佼佼者,如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均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企业的丰厚收益自然会带来石油职工收益和福利待遇的提高。正是由于这种行业的高收入和良好的就业形势,因此,高校与石油相关的专业近几年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二、“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按照“做好顶层设计,切实为学生、高校和企业带来利益”的思路,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机构

在“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发展初期,经过多方协调与沟通,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均授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首届大赛,这是中国石油发展历史上三大石油公司的首次合作和集体授权。除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对大赛给予大力支持外,美国哈丁歇尔顿集团公司也为大赛的举办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上的赞助,这也是国内外石油公司第一次共同赞助大学生的竞赛活动。

随着大赛的不断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大赛受到了教育部的关注和肯定。2013年1月,大赛正式成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创办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的首个主题赛事,也成为了由该组织主办的首个石油类赛事,这为中国研究生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谱写了中国石油教育的新篇章。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大赛的各项事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下发文件成立了大赛组织委员会,由校领导担任负责人,保证了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平地做好大赛的各项工作。

(二)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石油情怀并重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因此,专业知识是人才的基础,更是成为高技术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在实际生产中,石油的开采遇到越来越多的技术性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就是要从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出发,以创新的思维寻求突破口,为石油的可持续开发奠定基础。

具有坚定的石油信仰是引导一代代石油人奉献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动力源泉。也正是有了对石油的信仰,才衍生出了石油情怀,从而诞生了一个个“石油梦”。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缺乏信仰教育和养成教育,丧失了应有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但不断变化的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对石油人才的要求显著提高。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乏味的工作内容以及单调的工作方式,良好的操作技术和科研能力是完成石油生产的必备条件,而坚定的石油信仰则是坚持奉献的内在动力。当前,“中国梦”激发了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热情,而对石油人来说,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三)体现大赛的开放性和国际化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立足于培养石油精英,吸纳了全国23所高校的石油学子参赛。大赛没有设置任何参赛门槛,参赛者既有来自国内高校的专科生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生,也有来自五大洲的国际学生。在大赛上,这些“未来石油建设者”们相互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产生出了思想和学术的火花。

经过四年发展,“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从最初的“邀请参赛”变为了如今的“要求参赛”,参赛人数呈现阶梯式增长,目前达到了6 000人的参赛规模。同时,在作品的答辩阶段,增设了国际组别,并邀请多位国外专家进行专业评审,迈出了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显示了大赛的开放性。

(四)瞄准前沿实用技术选取赛题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核心是赛题的选取与设置。为了体现时代性、精确性和实用性,每届大赛在赛题选取上都经过了长时间的研讨与筛选,赛题数据由最初的普通油藏过渡为低渗透气藏,再到普通稠油油藏。所选数据在经过专业教师的审核模拟和修改后,在全球范围内以中英文的形式予以发布。同时,在作品完成形式上,也由最初的方案设计类,增设了技术创新类,即通过原始数据开发设计出适合油藏开采的软件、实用器械等。这种设置,一方面激发了青年学子解决石油技术难点的热情,为他们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契合了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增强了作品的现场可实施性。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

在探索中前行,在总结中进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石油教育而又体现国际元素的组织形式,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其特点概括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

首先,大赛的系列活动均有来自国外的专家和学生参加。在大赛中,先后邀请了哈丁歇尔顿集团公司总裁Mike Burnaman、道达尔高级工程师、2005年度SPE全球主席Giovanni Paccaloni等专家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公开课、研讨会等活动。其次,大赛的总决赛答辩邀请了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专业、学术点评;以国内外高学历人才为主要参赛对象的“博士论坛”则将学术成果进行公开宣讲和评比;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则是通过竞争答题的方式,将枯燥的学术研究转化为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再次,开展的SPE文化之夜、美食文化节和冷餐会等活动,为参赛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智慧;还邀请了10余家国内外石油企业举办企业文化展,为企业与学生搭建了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增进了学校与企业的互信,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六)培养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石油人

文化是一种认同感,是行动的潜在动力。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中,一批批石油工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铭刻在每个石油人的心中。进入新时代,工作环境和科研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对大学生进行石油文化、石油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依然是石油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参赛者和参与者的毅力和耐心都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石油精神的真谛,激发了石油学子的热情和激情,他们立志“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做一个当代“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石油人,努力实现自己的“石油梦”。

三、结语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历经四年的发展,得到了普遍认可,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响应国家号召,做好顶层设计

2010年教育部提出的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正是在这一精神指引下,结合石油行业特色而举办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已将大赛纳入 “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中,成为了官方认可的学生赛事,完成了大赛的顶层设计。

(二)为企业着想,构建合作机制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石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经过四年实践探索,大赛与企业构建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为大赛提供赛题数据,大赛作品成果回馈企业,助力生产;二是企业为大赛提供资金支持,大赛为企业发掘优秀人才;三是企业邀请大赛获奖学生参观学习,大赛借助平台为企业提升知名度。

(三)以育人为本,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以培育石油精英为主要目标,通过让参赛学生完成油田开发方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综合运用石油专业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成为科技创新型、工程实践型和团队协作型的“卓越石油工程师”。

[1]谌丛,梁永图.通过学科竞赛展开工科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以油气田开发设计大赛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9(增刊).[2]王宇航.梦想从这里起飞[N].中国石油大学校报,2013-06-07(14).

猜你喜欢

工程设计大赛石油
插秧大赛
石油石化展会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奇妙的石油
北戴河区绿化工程设计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铜阳极泥中碲回收工程设计
说谎大赛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