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技大学利用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揭示肿瘤细胞氨基酸代谢异常新机制

2015-02-20吴长锋,杨保国

磁共振成像 2015年4期
关键词:丝氨酸科技日报课题组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 通讯员杨保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华凤课题组、高平课题组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宋立兵课题组以及中科院武汉物数所唐慧儒课题组等科研人员合作,发现在营养匮乏条件下,癌基因cMyc诱发的丝氨酸(哺乳动物体内的非必需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激活对于癌症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研究》上。

张华凤等课题组,通过将肿瘤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糖或谷氨酰胺这两种肿瘤细胞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能源物质去除,让肿瘤细胞“挨饿”,发现这些营养压力条件可以激活丝氨酸合成途径。分子水平研究发现,营养压力条件下这种代谢的转换,即丝氨酸合成途径的激活,是由癌基因cMyc诱发的。进一步在代谢水平及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检测表明,cMyc及其调控的磷酸丝氨酸磷酸化酶——这一丝氨酸代谢的限速酶,可以通过调控氧化还原平衡、细胞周期以及核苷酸的合成来支持肿瘤细胞在营养匮乏条件下的存活。

最后,研究人员通过小鼠体内注入肿瘤细胞成瘤实验及肝癌临床样本分析证明,磷酸丝氨酸磷酸化酶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

专家称,这项研究不仅在分子机制水平揭示了营养压力条件下丝氨酸合成途径的激活与cMyc的关系,而且为临床肝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

丝氨酸科技日报课题组
褐飞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Nlserpin2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丝氨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D-丝氨酸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如何从人文主义视角报道国际科技新闻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科技日报》:地下水变“能量水”卖出天价警惕披上科技马甲的新式骗局
韩揭示食欲调节生物学机理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