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备点检全面管理制度浅析

2015-02-20张东诗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阜康冶炼厂阜康831500

新疆有色金属 2015年4期
关键词:维修工专职检修

张东诗(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阜康冶炼厂阜康831500)

设备点检全面管理制度浅析

张东诗
(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阜康冶炼厂阜康831500)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以时间周期做为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的制度,来确定设备的修理计划、时间及工作量,要根据不同的设备制定不同的检修时间。而这些必须切合本企业和工厂的实际而制定,不强求统一。传统的检修维护制度,在实践中也确实发挥了作用,能及时发现一些设备故障点和设备设计制造缺陷。对带有周期性的故障点,能够及时地加以克服和消除,对设备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机电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生产力,因此必须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改善技术装备,提高管理水平,营造一个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规范管理、提高素质的好氛围。提高他们的维护保养和检修,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保持设备的整洁,消除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创建无泄漏工厂。

设备的点检管理制度(简称点检制)是设备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通过设备点检,可加强设备的维护,及时地了解设备状况,迅速处理故障和异常现象,结合实际提出修理,为设备维修、减少事故、延长检修周期,降低维修费用奠定基础。加强设备科学的点检管理实行定点、定人、定方法、定期、定标准的维修体系,同时建立设备台帐、设备档案、设备卡做到三帐统一。并制定操作标准、维修标准、点检标准及润滑标准。加强点检可以使备件的订购、储备及时间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使设备备件更换和储备降低到最低化。因此从基层车间到职能部门都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点检人员,并对设备运行管理授予一定的权限,方便开展此项工作。点检工作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分别由岗位操作工、维修工和专职点检人员承担,同时各企业和工厂建立完善的点检管理网。

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结果,取得数据并加以统计分析原因进行检修,实行检修和改造相结合的原则,从而用实际运行状况取代固定的检修周期,在规定的时间达到主管部门的考核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特点,实事求是地推行设备的综合管理和现代管理。

1 点检分类和分工

1.1 点检分类

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要实行点检的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设备的特点等结合实践经验,编制点检基础。

(1)定设备和检查点:一般应将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定为点检设备。

(2)定点检项目:确定各检查点应包括的项目。

(3)定点检方法:根据要点检要达到的目的,规定各检查项目的检查方法和使用仪器及工具等。

(4)定点检周期:合理确定点检周期。

(5)定点检标准:标准应有定量规定,便于判断。

(6)根据点检周期和内容分日常点检、重点点检、解体点检、精密点检。

①日常点检:点检人员对设备进行短时间的外观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如异音、发热、松动、损伤、异味、泄露等;②重点点检:为预测设备内部工作情况,点检人员靠感觉和简单的工具、仪器对重点部位进行动态和静态的检查,必要时和日检进行对比;③解体点检为了解设备的磨损情况,对设备进行局部或全部解体检查,确定磨损形变程度,一般应结合设备的大、中、小修来进行;④精密点检:用仪表进行综合测试检查,以判断其修理和调整的必要性。

1.2 点检分工

(1)日常点检由操作工和维修工承担。(2)重点点检由专职点检人员承担。(3)解体点检、精密点检由专职点检人员提出计划,委托检修部门或状态检验小组进行。

(4)车间工程技术人员协助专职点检人员根据设备点检基准和润滑卡片编制日、周点检作业卡、重点点检作业卡、解体点检、精密点检预定表。

2 点检制度的实施

2.1 岗位操作工和岗位维修工点检作业

⑴在当班时间内,必须按日常点检作业卡逐项进行点检,并认真做好记录。

⑵当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时要及时进行处理,不能处理时操作工应尽快通知岗位维修工进行处理。岗位维修工不能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进行理,设备情况及处理经过要记入作业卡。

(3)交接班时,应将当班点检情况交接清楚。岗位维修工交接班时均应查阅操作工点检作业卡。

(4)参加设备事故的分析处理。

2.2 专职点检人员的点检业务

(1)制定点检基准和润滑卡片。编制日常、重点点检作业和解体、精密点检预定表。

(2)按重点点检作业卡和解体、精密点检定表进行点检,并指导岗位操作工和岗位维修工的点检作业。每天查看日常作业卡和有关点检记录,有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可填写指令书通知检修人员限期处理。不需立即处理的问题,可列入月检修计划处理。问题和处理经过都要进行详细记录。

(3)编排检修计划,做好检修的配合工作,落实材料、备件、停机时间等。

(4)根据检修计划的需要和设备状况编制备件、材料的需用计划。

(5)编制维修费用预算计划。

(6)对设备维护情况进行监督。在检修过程中确认故障情况,收集和了解检查记录、检修记录,并参加试运转对检修质量进行监督。

(7)整理台帐和设备档案,包括事故分析、试运转记录、运行记录、大中修理记录等。

(8)参与设备的管理,参加事故分析处理、设备和修理工作改善的讨论研究。

(9)有权制止违章操作和对岗位操作工、岗位维修工点检作业进行评价、考核。

3 点检管理

(1)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点检人员的引导,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基层车间设备主任或主管设备的技术人员,应每天阅读点检记录。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督促和检查,对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地解决,对点检中取得的各种信息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处理,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2)允许点检人员向各管理部门发生多向联系,各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及时处理所提出的问题。

(3)主要设备的点检记录,要有专人保管,定期汇报主要设备点检情况。

(4)应定期对点检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思想和技术业务素质。

(5)设备点检工作应纳入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其效果应与个人分配利效力挂钩。

4 完善设备的全面管理

基础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设备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达到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针对现有设备的情况,整理和完善技术档案资料、建立健全技术资料信息,及时掌握和查阅相关资料。成立由主管设备领导、设备管理员和维修人员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

根据设备的年度检修计划和“点检制”中发现的问题,建立设备的强制维修制度,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采用分类编制,对设备分组定人,可采取将维修工和操作工建立相互的对子,悬挂红旗设备等措施,建立和完善红旗设备标准。制定奖励处罚管理实施细则。年终评比红旗设备,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大大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使设备管理和维修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运转率。

5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从点滴抓起,以安全为龙头,以设备管理为主线,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使设备管理全面达标。任何企业的生产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而人员受思维的控制,因此也是最难控制的因素。如何把握和提高人员的素质,对于设备的管理和运行,都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因为设备缺陷或事故的发生,都与人员的操作意识、操作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人员的因素加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需做以下工作。

(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观念,形成“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意识,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对操作人员及检修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

(3)加强维修人员的知识及理论水平,通过技术培训或利用现有技术人员面授方式和集中授课的方式,逐渐提高操作、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

(4)广泛开展QC及五小活动,使检修人员加强自我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

实行设备的全员管理,确定以点检为核心,改变过去只有部分人员参加设备维修管理的做法,使参加的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及专职或兼职的点检查人员都关心设备的维护工作,共同肩负起用好、维护好设备的责任,使生产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及专职或兼职的点检查人员融为一体,全面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收稿:2015-03-24

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4.033

猜你喜欢

维修工专职检修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坏掉的8号电话亭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街道维修工(外四首)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检修
调查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专职媒人的变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