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研究

2015-02-19李功杨小婕耿娜杨东东刘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14期

李功,杨小婕,耿娜,杨东东,刘杰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

渤海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研究

李功,杨小婕,耿娜,杨东东,刘杰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

[摘要]驱油效率是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水驱油田的极限采收率,因此要评价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潜力,首先应分析驱油效率的理论值。以渤海油田283条天然岩心测量的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样本,统计得到了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下水饱和度、束缚水下油相相对渗透率、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残余油下归一化水相相对渗透率与有效渗透率间的统计规律,由此得到渤海油田驱油效率与岩石有效渗透率的统计规律。同时,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流量方程和Welge方程从理论上推导了水驱油效率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水驱油实验的取值条件。

[关键词]驱油效率;注水开发;水驱采收率;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 Welge方程

驱油效率是指在驱油剂波及范围内,所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总含油体积之比[1~3],大多由实验室水驱岩心试验或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得到[4~9]。目前渤海油田水驱油试验资料较少,但有较为丰富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资料。然而,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计算的驱油效率只是油田最终水驱油效率,无法描述开发过程中的相关状况。为了搞清渤海油田水驱开发特点及潜力,对渤海油田相对渗透率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寻找规律,得到驱油效率与岩石有效渗透率的统计规律,并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流量方程和Welge方程从理论上推导了水驱油效率计算公式。

1渤海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统计规律

统计渤海油田数据齐全的283条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对应岩样的孔隙度、空气渗透率等数据,岩样的空气渗透率从16~11681mD,基本覆盖了渤海所有水驱油油田,对渤海油田各类岩石有较强的代表性。

研究渤海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端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见图1。其关系式分别如下:

Swi=-3.5638lnKoc+53.544

(1)

Swr-Swi=-0.8361Swi+71.829

(2)

(3)

(4)

由上述4个统计关系式,还可得到:

Swr=0.1639Swi+71.829

(5)

(6)

(7)

(8)

式中:Swi为束缚水饱和度,%;Swr为残余油下水饱和度,%;Kair为空气渗透率,mD;Kwri为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渗透率,mD;Koc为束缚水饱和度下油相渗透率,mD;Kroc为束缚水饱和度下油相相对渗透率,1;Krwr为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1;Krwm为残余油饱和度下归一化水相相对渗透率,1。

图1 渤海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统计关系曲线

渤海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统计关系表明:

1)渤海油田储层岩石的束缚水饱和度随岩石有效渗透率的增加而呈单调递减,残余油饱和度下的含水饱和度与油水两相共流区跨度随岩石有效渗透率增加而呈单调递增。

2)渤海油田储层岩石的束缚水下油相相对渗透率、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和残余油下归一化水相相对渗透率都随岩石有效渗透率的增加而呈单调递增。

根据最终水驱油效率的计算公式:

(9)

式中:ED为驱油效率,1。

式(1)、(2)代入得:

(10)

由渤海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统计规律可见,油田最终水驱油效率与岩石的有效渗透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岩石有效渗透率越大,其水驱油效率越高,采收率也越高。

2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驱油效率理论推导

目前,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常采用指数的表达形式,即在油、水两相渗流条件下,Kro/Krw与Sw呈半对数直线关系[10],为:

(11)

式中:Kro、Krw分别为油、水相相对渗透率,1;Sw为含水饱和度,%;a、b为系数。在中含水阶段,Kro/Krw与Sw具有很好的拟合关系;但在低含水及高含水阶段,曲线明显偏离直线[11],导致式(11)无法准确表达二者的关系。

相渗曲线的幂函数表达形式能很好地弥补指数表达式在中低含水期及高含水期拟合差的不足,拟合程度更高。幂函数的表达式为:

(12)

其中:

(13)

式中:nw、no分别为水、油相指数,表征了水相渗透率和油相渗透率的形态,1;Sro为残余油饱和度,%;Swd为水驱含水饱和度,%。

根据分流量方程,在不考虑重力和毛细管力影响的条件下,含水率可以表示为:

(14)

式中:fw为含水率,1;μw、μo分别为水、油黏度,mPa·s。

利用相渗曲线幂函数的表达形式,则含水率可以表示为:

(15)

令:

a=Krw(Sro)μob=Kro(Swi)μw

(16)

则有:

(17)

结合Welge方程[12],由此得到平均含水饱和度表达式为:

(18)

从而得到不同含水率下驱油效率的计算公式:

(19)

(20)

3实例验证及应用

选取渤海S油田某区块试验条件相近的水驱油试验及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数据进行计算,试验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S油田水驱油试验及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条件

图2 公式计算驱油效率和水驱油试验的驱油效率对比曲线

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资料及式(20)计算该油田不同含水率下水驱油效率,与试验条件相近的水驱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见图2。二者基本一致,验证了不同含水率下驱油效率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该方法使得计算不同含水率下水驱油效率更加简便。

4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分别计算和分析了原油黏度、油水两相区跨度、油相指数以及水相指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原油黏度与油水两相区跨度在整个开发阶段对驱油效率影响较大。随着原油黏度增加,两相区跨度减小,驱油效率变小;油相指数在低含水期及中含水期阶段对驱油效率影响较小,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影响较大,随着油相指数增加,驱油效率变小;水相指数在特高含水期阶段对驱油效率影响较小,在中低含水及高含水阶段影响较大,随着水相指数减小,驱油效率变小。

图3 不同含水率情况下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水驱油试验或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一般注水30倍孔隙体积作为水驱油效率取值条件,然而,并非所有油田注水30倍孔隙体积就能够得到油田的最终驱油效率[13]。为了使试验测定值更准确反映矿场实际水洗状况,因此有必要对水驱油效率测区的试验条件进行研究。

根据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有:

(21)

即:

(22)

图4 不同原油黏度的驱油效率与注入PV数关系曲线

式中:L为岩样长度,cm; φ为岩样孔隙度,%;Qt为注水流量,cm3/s;A为岩样截面积,cm2;PV为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越大,需要注入的PV数越大才能得到油藏的最终驱油效率。建议对水驱油试验和相渗试验做以下统一,对于常规油油藏,注水50倍孔隙体积作为水驱油效率的取值条件,对于稠油油藏,注水300倍孔隙体积作为水驱油效率的取值条件。

5结论与认识

1)渤海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具有明显的统计规律性,根据这种统计规律可以计算出渤海油田驱油效率与渗透率的关系。

2)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流量方程和Welge方程,从理论上推导了水驱油效率计算公式,与试验条件相近的水驱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来计算不同含水率下的驱油效率。

3)原油黏度、油水两相区跨度、油相指数以及水相指数对驱油效率变化规律影响较大,其中,随着黏度增加,两相区跨度减小,油相指数增加,水相指数减小,驱油效率变小。

4)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水驱岩心试验或相渗试验,对于常规油油藏,注水50倍孔隙体积作为水驱油效率的取值条件;对于稠油油藏,注水300倍孔隙体积作为水驱油效率的取值条件。

[参考文献]

[1]相天章,李鲁斌.驱油效率和体积波及系数的确定[J].新疆石油地质,2004,25(2):202~203.

[2]祁庆祥.油层物理方法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3]颜子.利用矿场生产资料预测水驱驱油效率方法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3):99~101.

[4]叶仲斌.提高采收率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5]吕平.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5,12(4):54~60.

[6]熊斌,张红玲,何顺利,等.高一区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1):17~18.

[7]兰玉波,赵永胜,魏国章.矿场密闭取心与室内模拟的驱油效率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4):43~45.

[8]李劲峰,曲志浩.用模型组合实验研究注水油层驱油效率的变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3):47~54.

[9]徐亚萍,穆文志,宋国光,等.喇嘛甸油田水驱开发注水量界限的实验[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3):26~30.

[10]Craft B, Hawkins M F. Applied petroleum reservoirs engineering [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91:340~341.

[11]陈元千,陶自强.高含水期水驱曲线的推导及上翘问题的分析[J].断块油气田,1997,4(3):19~24.

[12]Welge H J.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computing oil recovery by gas or water drive [J].JPT,1952,4(4):91~98.

[13]纪淑红,田昌炳,石成方,等.高含水阶段重新认识水驱油效率[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3):338~345.

[编辑]黄鹂

[引著格式]李功,杨小婕,耿娜,等.渤海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油效率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12(14):61~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14-0061-05

[中图分类号]TE349

[作者简介]李功(1967-),男,硕士,工程师,现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ligongdqpi@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57-001)。

[收稿日期]201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