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夹脊穴加中药溻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5-02-19来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夹脊类风湿脏腑

温针夹脊穴加中药溻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来明

(重庆市奉节县中医院,404600)

2009~2013年我科用温针灸夹脊穴、中药溻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将201例本院康科住院和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学表分为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96例)。治疗组男36例,女69例;年龄(52.1±13.1)岁;病程(8.3±5.0)年。对照组男45例,女51例;年龄(49.9±15.3)岁;病程(8.7±3.5)年。X线片检查分期:Ⅰ期:无破坏性改变,但有骨质疏松;Ⅱ期:骨质疏松,有或无软骨破坏;Ⅲ期:骨质疏松,有软骨和骨破坏,关节畸形;Ⅳ期:纤维和(或)骨性强直。其中治疗组Ⅰ期27例,Ⅱ期51例,Ⅲ期27例;对照组Ⅰ期18例,Ⅱ期57例,Ⅲ期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及X线片检查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2009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了新的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

纳入标准:①晨僵,持续至少1 h(≥6周);②至少3个关节区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区(≥6周);③手关节炎,关节肿胀累及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远端指间关节(≥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6周); ⑤皮下结节;⑥类风湿因子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为<5);⑦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受累关节骨侵蚀或骨质疏松。凡以上7条中具备4条以上者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2009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了新的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即至少1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临床、超声或MRI);同时排除了其他疾病引的关节炎,并有典型的常规放射学RA骨破坏的改变,可诊断为RA。另外,该标准对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滑膜炎持续时间和急性时相反应物4个部分进行评分,总得分6分以上也可诊断RA。

排除标准:以下患者不纳入本组试验: ①有严重肝、肾、肺等疾病或活动性溃疡病者;②3个月内曾用免疫抑制剂、青霉素、氯喹、金制剂等慢作用药物者;③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④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

治疗方法

1.治疗组。

(1)温针灸:选取夹脊穴,自C3夹脊穴开始,再至胸椎夹脊穴,再至腰椎夹脊穴左右替换取之。如左T1夹脊穴、右T2夹脊穴、左T3夹脊穴、右T4夹脊穴,以此类推。或右T1夹脊穴,左T2夹脊穴,右T3夹脊穴,以此类推。具体方法: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0 mm×40 mm毫针,以单手进针法快速进针得气,主穴用提插补法,配穴以平补平泻法。依据患者胖瘦体质及穴位的不同,毫针刺入相应的深度,将约2 cm长的艾条段点燃后插于针柄上施灸,每穴灸2炷,以患者感觉局部温热为宜。疗程: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休息1 d。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中药溻渍:通过对患处局部进行溻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增强了通络止痛之功效。中药溻渍方剂基本组成:除痹散(自拟方):制川乌、制草乌各 500 g,制半夏、制南星各 600 g,羌活、独活、麻黄、桂枝、威灵仙、海风藤、海桐皮、伸筋草、透骨草、艾叶各450 g,红花、川芎、 当归、 川牛膝、乳香、没药、鸡血藤各250 g,白芥子、冰片、细辛各 150 g,白芷、樟脑各100 g。制法:把上药粉碎成粗末,分装在塑料袋内,每袋250~500 g,密封口备用。用法:使用时有几处较明显的痛点,取几袋药,把药倒在锅里加白酒和醋各半(1∶1)拌成泥状放入白布袋内入锅内蒸热,每个白布袋30 cm×20 cm,起锅后用绵毛巾包裹数层热敷各个痛处,要把药末摊匀然后分在与痛点数目相同的部位,扎口以患者耐受为度。待温度下降则去层毛巾加热再敷,如此反复敷40 min。每日1次。痛甚者可每日2次,每袋药可连用3 d。疗程:每周治疗6 d,休息1 d。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西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酮洛芬缓释胶囊0.1 g,每日1次。口服1个月。慢作用抗风湿药甲氨蝶呤(每片2.5 mg)10 mg,每周1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单纯的给予上述西药治疗。

疗效评定指标。RA临床缓解标准:符合以下6项中5项或5项以上并至少连续2个月者考虑为临床缓解。①晨僵时间低于15 min;②无疲劳感;③无关节疼痛;④无关节压痛或活动时无关节痛;⑤无关节或腱鞘肿胀;⑥ESR(魏氏法)女性<30 mm/h,男性<20 mm/h。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正常,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实验室检查正常;有效: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临床症状部分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关节疼痛、肿胀及临床症状无缓解,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两组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A)致残率高而缺乏特效治疗,国外用5D描述RA,即:死亡(death)、残疾(disability)、痛苦(discomfort)、经济负担(do11ar costs)和药物毒副反应(drug toxicity)。欧洲最新指南指出:类风湿关节炎一经诊断就应使用合成的 DMARD(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药物治疗。对于活动性 RA 患者,甲氨蝶呤应作为治疗方案中首选的 DMARD药物之一,RA 患者应当采用早期强效的药物治疗策略[1]。本研究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作为基础治疗,酮洛芬缓释胶囊抗炎止痛,保障了RA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抗风湿、抗炎止痛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中药溻渍治疗。华佗夹脊穴(简称夹脊穴)从古至今备受历代医家重视, 夹脊穴隶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联通的点。督脉是诸阳之会。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系,为一身之巨阳,头背部乃诸阳经统率诸阴经会合之处。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的统领联络经脉。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气交通,为夹脊穴与脏腑联系提供了条件。夹脊穴和背俞穴一样,作为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内应于脏腑,反注于背部,反映脏腑状态。现代医学生理解剖学也证实,夹脊穴从分布形式上看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针刺夹脊穴不但可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涉及其前支,前支与交感干相联系,能影响交感神经功能。中医学认为,本病归属“痹证”范畴。《素问·痹论》说:“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温”入手以治疗其本,扶正祛邪,艾条插入针柄行温和灸,可驱逐风寒湿之邪,活血化瘀、温养筋肉,通则不痛。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温针灸中药药泥溻渍能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二者结合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效”“验”“廉”及无毒副作用的治病特点,值得基层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惠英,张文.2009年欧洲风湿病联盟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指南[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 12 : 316-317.

收稿日期(2015-03-01)

猜你喜欢

夹脊类风湿脏腑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论筋性脏腑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
CC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