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推拿及强身导引按摩术的理论探讨※

2015-02-19柴磊,樊子君,李文胜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0期

中医康复推拿及强身导引按摩术的理论探讨※

柴磊樊子君李文胜

(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检康复保健中心,银川 750011)

【关键词】康复推拿;导引按摩术;理论探讨

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中医康复医学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越来越重视运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疗慢性病、老年病等,改善引起的功能障碍。推拿作为中医常用技术在中医康复临床中应用广泛,为了能更好地将推拿技术应用于康复,我们对中医康复推拿及其新技术强身导引按摩术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相关探讨。

中医康复学概念

康复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现代医学体系。中医康复学的具体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的称谓,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中。随着现代康复观念及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出现了中医康复学这一概念,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他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和使之重返社会[1]。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

中医推拿的概念

推拿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发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通常是指用手或借助一定的器械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适用范围广泛,也可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自我保健方法。

中医推拿的分类

中医推拿治疗机制

推拿疗法的理论依据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濡养筋骨,滑利关节,并通过经络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康复推拿概念

中医推拿历史悠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康复治疗的相关内容散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为了区别传统治疗内外妇儿骨伤等疾病的中医推拿,故将用于康复治疗的中医推拿称之为康复推拿。中医康复推拿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在康复医学及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应用推拿手法进行康复治疗的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推拿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功能,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有别于临床推拿治疗疾病。中医康复推拿重视功能的恢复[2~4]。

强身导引按摩术概念及操作方法

中医推拿流派中的气功推拿和内功推拿注重功法训练和手法治疗相结合。气功推拿提倡将气功锻炼和自我按摩结合起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强身保健、预防治疗的作用[5]。内功推拿是以自我锻炼配合整体推拿治疗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6]。根据临床需要,推拿医生指导患者进行以主动运动为主的导引,配合推拿可以提高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经系统研究而形成的强身导引按摩术,是通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自我调身调息的自控肌肉定向训练,然后做理筋、舒皮、正骨和拍打手法,达到治疗疾病和恢复功能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中医康复推拿技术。

强身导引按摩术治疗机制

心神统率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而为一身之主宰,通过自控肌肉定向训练,可以将心神(主观意识即意念)和肌肉运动结合起来,达到心神和机体的统一,通过反复的肌肉收缩、放松交替训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肌张力,快速有效地改善肌肉弹性,从而利于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调节各个系统功能。理筋手法以捏揉、弹拨强刺激手法使经筋产生强烈的感应,增强肌肉、肌腱、韧带的张力和弹力,促进关节滑液的分泌、吸收,扩大关节的活动,从而达到强筋健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拍打皮肤和肌肉,可以使督任交通、气充周身,使皮肉变弱为强、变柔为刚、变衰为康。舒皮手法可以解除皮肤和皮下筋膜的粘连,促进皮肤、肌肉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状况,消除疲劳,加速肌肉放松。正骨手法矫正紊乱的关节,恢复骨与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矫正错位或畸形,纠正偏歪,使骨归其位、筋归其槽,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所以在临床中应用强身导引按摩术治疗一些常见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7]。

广大中医工作者对中医康复进行了大量的发掘、整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丰富了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为中医康复临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明确了中医康复的优势[8]。发展中医康复推拿技术,可以为中医推拿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医推拿的良性发展,完善中医康复的治疗体系,促进中医康复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子游,高鹤亭.中医康复学概念的确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88,3(5):230-231.

[2] 王志刚,范永春,刘大立.浅谈康复推拿的学科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96.

[3] 王晓东,严隽陶,吕立江,等.康复推拿课程建设的构想[J].中医教育,2012,31(4):91-20.

[4] 王诗忠.康复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6.

[5] 李少标.浅谈气功推拿[J].按摩与导引,1988,6:19.

[6] 周信文.内功推拿[J].按摩与导引,2001,17(4):18.

[7] 李文胜.强身导引按摩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67.

[8] 何乾超,蔡伦,黄永,等.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和发展趋势[J].中医杂志,2012,53(2):95.

单方验法

收稿日期(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