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课程群建设探索

2015-02-18李军涛陶宁蓉刘明微上官春霞

物流技术 2015年13期
关键词:运作物流模块

李军涛,陶宁蓉,刘明微,吕 超,上官春霞

(上海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

1 前言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进步,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备受重视,然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近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约18%左右,即8.4万亿元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同时物流成本高已成为我国当前通胀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降低物流成本重要手段之一是全面提高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水平。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在分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调研比较了相关院校培养定位,本着“错位发展,立足优势”的原则,确立了我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制造业、食品行业所需的应用型物流人才,使之具备从事物流装备设计与应用、物流信息集成与自动化以及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等三大能力[1]。

高校物流类专业作为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其专业能力达成的重要平台。在科学不断分化、综合的过程中,各种知识相互交叉和综合,使得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单门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交叉融合,以课程群方式开展教学,已成为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2-3]。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能力,针对物流类专业的课程孤立、分散等现状[4-5],本课题拟以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课程群建设为抓手,将培养计划中相互影响、密切联系、互动有序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整合与优化,达成系统运作与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2 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课程群构建思路

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要求,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能力主要分成三个模块:概念层次模块、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块、综合应用模块。

本项目建设的核心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块,其涉及的相关课程及课程群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2.1 概念层次模块

主要包括《物流工程认知实习》、《物流工程导论》等课程。本层次主要达到学生对物流工程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模块中必须让学生感性地理解全面提高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水平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并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物流专业术语和概念外延。

图1 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课程群建设思路

2.2 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块

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块主要包括《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与运营》、《物流系统仿真实践》等6门核心课程,是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能力达成的核心主干课程,课程知识能力的交叉融合是难点也是重点。

《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是物流管理与工程一级学科中的学科基础课程,也是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块的核心课程。它主要阐述系统优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各类模型的结构特征、经济含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它是后续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与运营》的学习基础,也是后续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

另外有关课程知识存在交叉和融合的情况,必须利用课程群进行建设。如《生产计划与控制》中讲授产品加工工艺顺序调度的优化算法,其算法的结果与《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产品物流搬运强度关联,也影响物流搬运强度的变化,两门课程中知识交叉,互相影响。《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与运营》与《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选址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交叉融合,也有必要以课程群为基础进行建设。

《物流系统仿真实践》所提出的物流仿真技术,是《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与运营》中有关问题的重要的通用研究手段。可以利用仿真将知识点形成系统,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2.3 综合应用模块

主要包括《物流服务与运作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两门课程,是概念层次模块及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块所培养能力的综合运用。前两个模块是基础,综合应用模块是拓展和延伸。

所以本课程群建设的目的是以《运筹学与系统工程》课程为平台基础,将相关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知识形成体系,打破原来单门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主要从学生实践或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层次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和保障。

3 课程群综合能力提升方案实施

3.1 基于市场需求,对课程群知识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整合、优化

基于市场需求、用人单位的意见及毕业生反馈意见,明确相关岗位对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能力基本要求并进行细化分析,对整个课程群进行整体规划,突出每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整合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强调课程的有序及关联性,优化知识能力体系形成系统。在设计各门课程内容时,不应以单独某门课程或具体教材为中心,而是要以该课程群要达到的目标为中心,依托能力要求→课程群→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这一路线图逐步构建,实现完善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教学具体方案。

3.2 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课程群建设目的实现的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课程群建设目标的达成。本课题改革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PBL问题引导启发型教学改革。教师在授课时应当理论联系实际,从现实中观察、搜集材料,将抽象理论回归到现实,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以拉近现实与理论的距离,帮助学生将课程中的理论认识统一到现实生活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2)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三维仿真软件将实际的仓储物流系统搬入实验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筹学中排队系统理论比较晦涩难懂,可以让学生通过软件仿真直接观察货物的排队现象,激发学生带着疑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构建课程群的逻辑地图,注重各门课程的联系衔接,使群内每门课程与关联课程的逻辑关系清晰,使学生能宏观理解课程群体系利于整体思维的形成,这是保证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实施的前提。另外,为了实现课程群的教学团队之间共享课程群的知识,在上海海洋大学EOL教学平台上细分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为群内课程提供多个教学资源的交流、协作、资源互补及信息共享。包含课程群能力整体要求、课程群内各课程逻辑地图、群内课程考试成绩分布、各课程理论和实验实践教学大纲、各课程知识点库、网络课件、例题及其习题解答、资料下载等。

3.3 以课程群为基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课程群是由多门课程组成,由多名教师担任,因各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的侧重,尝试群内课程由团队老师互相轮流听课观摩、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老师对整个课群知识结构有较深的认同,对课程群的高质量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团队负责人组织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教学研讨会,针对教学内容、教案准备、课堂设计、教学方法、作业答疑、知识点学习达成度等诸方面进行研讨,持续检查改善课程群实施效果。

(3)课程群老师积极参与产学研践习计划,将企业中合适的课程群案例引入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3.4 加大综合型与设计型实验环节开发

加大综合型与设计型实验环节的开发,减少或摒弃验证性实验环节,实验内容的安排应尽量考虑到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等问题,从系统角度出发来设计整个课程群的实践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1)各门课程本身综合实验的开发。单门课程实验的开发,应尽量减少验证型实验,开设综合、设计型实验。

(2)打通课程壁垒,开发课程群综合实验。消除各课程之间的归属关系,开发综合实验,如《物流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中可开发涵盖《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与运营》等知识的综合性实验。

[1]李军涛,张丽珍,曹守启,杜战其.物流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程,2013,(12):261-263.

[2]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75.

[3]王春豪,付青叶,陈昌兵,曲荣成,胡海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群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4,(3):470-472.

[4]李勇,罗琼,邓孝君,李淳.面向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构建[J].中国商贸(高教研究版),2013,(1):109-111.

[5]王瑛,汪凯茜.物流专业《配送中心运作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94-196.

猜你喜欢

运作物流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