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产业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分析

2015-02-18邓建高朱兰亭

物流技术 2015年19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物流结构

邓建高,朱兰亭,王 敏,,张 杰

(1.河海大学 企业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2.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1 引言

在环境不确定情况下,通过网络嵌入获取所需资源已成为物流产业绩效创新的有效选择[1]。物流产业总是嵌入在众多主体相互影响的社会网络中[2],网络的位置、密度、规模等结构特征决定了物流产业获取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影响物流产业的绩效水平[3]。已有文献表明,网络嵌入对物流产业绩效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但网络嵌入对物流产业绩效影响的中间路径还缺乏深入探析。

一方面,不同类型物流产业网络的关系特征和网络结构均不相同,其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也不同。然而,目前关于物流产业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较少结合特定的物流产业网络类型,在物流产业网络嵌入视角下,考察物流产业网络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探析两者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基于权变理论,组织网络联结与绩效的关系受组织吸收能力的影响[5]。在物流产业网络联结与物流产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权变模型中,考察吸收能力的权变作用,更好地从理论上探究物流产业网络嵌入与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因此,本文引入吸收能力探析物流产业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使研究更贴近物流产业现实,更具解释力和预测力。

2 相关文献与理论假设

2.1 物流产业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物流产业网络嵌入是研究物流产业社会网络的重要变量,是物流产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持久性联系。研究表明,组织的网络嵌入影响组织绩效[6],且不同的网络嵌入带给组织不同的竞争结果,即组织嵌入网络中的位置结构及关系强度不同带来组织绩效的差异[7]。

首先,物流产业网络的结构嵌入起着信息传递渠道的作用,进而影响资源和信息流动的数量和速度。物流产业网络嵌入还促使网络内物流产业间产生互动,模糊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界限,使得物流产业协作成为可能,进而提升协作效率。其次,网络的关系嵌入也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网络内物流产业通过信任建构合作基础,并通过相互信任和互动获得共同的收益。信任能够加快资源流动,提高物流产业合作效率,克服部分物流产业的成长劣势。物流产业网络的关系嵌入对获取知识和信息至关重要。物流产业与其它产业互动的时间越久,频率越高,越有利于提升物流产业相互间的认知能力,在共同语言的群体中,人们可以容易地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资源和信息,最终提高知识和信息转移的动机和能力。因此,物流产业网络的认知嵌入与物流产业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结构嵌入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1b:关系嵌入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1c: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2.2 吸收能力与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物流产业的创新绩效不仅取决于物流产业积累的知识,更取决于物流产业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力的能力,这种转化的工具即物流产业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在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方面至关重要,具有较好吸收能力的组织更容易将吸收的外部知识转化为组织的创新产出,因而更易保持竞争优势[8]。物流产业的吸收能力越强,越利于物流产业对外部环境和信息的掌控,进而更好地识别外部有益的信息并加以获取和利用,同时创造出对物流产业和社会有价值的创新绩效。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2:吸收能力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2.3 物流产业网络嵌入与吸收能力的关系

网络嵌入是物流产业获取信息和知识资源的重要途径,但物流产业网络中异质性知识资源的获取、吸收和利用依赖于物流产业自身能力。吸收能力是组织识别、消化和运用外部新知识的能力。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企业从外部网络中获取的知识就越多,创新能力也就随之提高。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3a:结构嵌入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H3b:关系嵌入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H3c:认知嵌入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可得到物流产业网络嵌入、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产业网络嵌入、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和数据收集

为验证上述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以国内物流产业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咨询了相关专家,完善了调查问卷,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回收为31.88%,达到研究的基本要求。

3.2 变量的测度

本文使用的问卷采用Likert 7级打分法进行测度,得分越高代表情况与问卷题项越相符。结合以往研究和物流产业的特点,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三个维度度量物流产业网络嵌入程度,并且从物流产业的网络密度(JGQR1)、物流产业网络联系的强弱(JGQR2)、物流产业网络规模(JGQR3)、物流产业网络位置的中心性(JGQR4)测量结构嵌入;用网络内联系的紧密度(GXQR1)、联系的互动频率(GXQR2)、联系的持久性(GXQR3)测量关系嵌入;从共享的语言和符号(RZQR1)、共享的价值观和愿景(RZQR2)、默会知识(RZQR3)测量认知嵌入;用获取的新信息/新知识能够快速流动(XSNL1)、能够运用获取的新知识/新技术有效解决问题(XSNL2)、能根据新知识引入工艺创新(XSNL3)、能将已消化的新技术与其它技术融合(XSNL4)测量吸收能力;用创新管理水平(CXJX1)、创新生产技能水平(CXJX2)、新产品销售收入比例(CXJX3)、工艺创新比例(CXJX4)、产品创新比例(CXJX5)测量物流产业创新绩效。

3.3 信度效度检验

为确保问卷结果的内部一致性,采用Cronbach’s a系数检验变量信度,结果表明,各变量的α值均达到0.7以上,表明收集的数据信度较高。由于本量表是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对于结构效度,采用KMO值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指标来判断,分析结果表明,因子的KMO值均大于0.6,具有合适的结构效度,详见表1。

表1 信度和效度检验

3.4 相关分析

运用SSPS软件对问卷采用Pearson相关法计算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2表明物流产业的网络嵌入与吸收能力、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物流产业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由此,假设1、2、3得到初步验证。

表2 相关分析结果

3.5 回归分析

运用SSPS软件对“结构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吸收能力”与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检验达到显著性,可认为回归模型总体效果良好(见表3)。同时,回归分析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表明本研究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4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4.1 结构方程分析

表3 回归分析结果

结构方程式集合通过分析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弥补回归分析的不足。因此,运用AMOS软件,对物流产业网络嵌入影响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进行结构方程分析。首先进行模型拟合检验,见表4,拟合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其次,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的路径系数如图2所示。

表4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参数

图2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图

结构方程模型中,各潜变量对应理论假设的检验情况和路径系数的分解见表5和表6。除假设H1a和H1b外,本文提出的其它假设均成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物流产业网络嵌入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物流产业网络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吸收能力产生正向影响,物流产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在吸收能力下,物流产业网络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直接影响不显著,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影响效应显著,即吸收能力在物流产业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表5 模型的路径系数与假设检验

表6 模型的效应分解

4.2 结果分析

4.2.1 物流产业网络嵌入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以往的研究中,较少关注物流产业网络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三个维度描述物流产业网络嵌入特征是合理的,三个维度均正向影响物流产业的创新绩效,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总效应分别是0.302、0.344和0.416,说明物流产业需要嵌入到社会网络中,充分发挥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显著影响作用,不断提升物流产业的创新绩效。

4.2.2 吸收能力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0,标准误差和临界比为0.118和4.215,均在接受范围内,假设H2得到支持,吸收能力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吸收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物流产业的创新。因此,物流产业在网络嵌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充分发挥吸收能力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4.2.3 物流产业网络嵌入对吸收能力的影响分析。由表5、表6可知,在吸收能力下,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效应不明显,为0.11和0.08,远小于对创新绩效的间接影响效应(0.192和0.266),因此吸收能力在物流产业结构嵌入、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在吸收能力下,物流产业认知嵌入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23和0.186,吸收能力在物流产业认知嵌入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因此,物流产业需要根据网络嵌入状态和自身吸收能力,适时进行双向调整,以获取最大的创新绩效。一方面,当物流产业在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上具有优势时,表明物流产业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应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增强对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当物流产业吸收能力较弱时,应加强认知嵌入,提高网络内的关系质量,促进认知嵌入对物流产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5 结论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物流产业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分析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结构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正向影响物流产业的创新绩效,且该影响关系的发挥依赖于物流产业的吸收能力。上述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加深物流产业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进而指导物流产业的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首先,物流产业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提升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的质量,以增加获取异质性资源的机会和渠道;其次,物流产业需要加强培育自身的吸收能力,有利于充分吸收外部的知识和信息等资源;最后,物流产业应适时进行网络嵌入状态和吸收能力的双向动态调整,以实现两者的有效匹配和协调发展。

[1]张鹏.模块化全球生产网络与我国战略性物流产业嵌入发展[J].技术经济,2013,32(7):47-52.

[2]王珊珊,许艳真,李力.物流产业技术标准化:过程、网络属性及演化规律[J].科学学研究,2014,32(8):1 181-1 188.

[3]McEvily B,Marcus A.Embedded ti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11):1 033-1 055.

[4]程聪,谢洪明.集群企业社会网络嵌入与关系绩效研究:基于关系张力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4):28-35.

[5]Owen-Smith J,Powell W W.Knowledge networks as channels and conduits:The effects of spillovers in the Boston biotechnology communit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1):5-21.

[6]Chiu Y H.How network competence and network location influen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Industrial Marketing,2009,24(1):46-55.

[7]Soh P H.Network pattern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a dominant desig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4):438-461.

[8]解学梅,左蕾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3):47-56.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物流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金融环境对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论《日出》的结构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