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花儿好看我摘了”看细微处的教育》引发的反思*

2015-02-14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许琼华

幼儿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摘花林斯基苏霍姆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许琼华

读《“花儿好看我摘了”看细微处的教育》引发的反思*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许琼华

《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曾发表杨继芬、陆玮的《从“花儿好看我摘了”看细微处的教育》[1](以下简称《花儿》),该文从幼儿摘花的现象出发,指出不同教师的三种不同的应对态度,分析教师不同教育行为及其背后不同的教育理念,引起笔者的共鸣,令笔者意犹未尽,思考良多。笔者认为仍有几个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

一、师幼互动中,教师,你倾听了吗?

让我们对比、分析《花儿》一文中教师不同的应对态度:

1.教师眼看幼儿已经将花摘了下来,又看到幼儿一脸的快乐表情,不忍批评,只是严肃指出:“以后不要再摘了。”——教师部分倾听、领悟幼儿的想法,但是没有给幼儿解释的机会。只有教师才有话语权,因此错失一次教育幼儿、促进幼儿成长的良机。

2.教师看着幼儿手里的花,皱起了眉头,厉声说:“花回不了家了,要伤心了。”——先入为主判定幼儿的“违规”,教师牢牢控制着话语权,根本不给幼儿解释的机会,幼儿从头到尾都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3.教师看着幼儿手里的花和满脸的幸福,问道:“宝贝,你摘花做什么呀?”——教师在处理幼儿摘花的事件时充满教育机智,正是教师观其行、察其情、听其言、思其想的结果。因为教师有主动、积极倾听的意识,并把幼儿的行为与其表情、言语结合起来,发现幼儿行为和情感的成因,才能抓住教育的契机,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教师应对幼儿摘花事件的“三部曲”(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可以说是较好演绎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

倾听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与幼儿心灵沟通的桥梁。倾听作为教育的一种实践智慧,有助于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倾听要求教师以一种平等和宽容的心态面对幼儿,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一朵花和爱心,何者更重要?

我们再看一则有关孩子摘花的真实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在他当校长的时候,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2]

面对女孩的摘花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板着面孔训斥,而是选择了倾听和尊重,他理解女孩摘花的初衷:她并不是真的想把花“摘”走,而是拿给奶奶看后还会“送”过来。虽然想法很天真,但我们又能责怪这个年幼的孩子什么呢?更何况与一朵花相比,孩子的爱心不是更为重要吗?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苏霍姆林斯基对其严加斥责,孩子的心灵又会受到多大的伤害啊!也许她从此不会再轻易地奉献爱心,也许她从此不会再轻易地说出心里话……后来,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们谈起这件事的时候解释说:“批评一个孩子所犯的错误很容易,可是,要呵护和培养一个孩子的爱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爱心会慢慢地融化或吸纳他的错误的,可无情的批评和处罚可能将毁掉孩子爱心的火花。所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远比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无情指责重要啊!”

一些教师并不缺乏知识、责任,所缺乏的是对孩子的爱心、童心。尊重和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前提,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教育方式,就会使我们的教育少一份遗憾、多一份智慧。教师们要扪心自问:如果我遇到这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会怎么处理?是否会沿着教育的惯习,本能地指责孩子损害公物,为孩子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忧心忡忡?甚至会依照校规对孩子做出惩罚?我们的心中是否还有人性美与人情美、同情心与怜悯心?我们心中的玫瑰花是否永不凋谢?对于具有复杂性和情境性的教育实践,教师显然需要考虑得更多、更细致。

三、活动目标的制订是否辩证,执行是否恰当?

科学制订活动目标,要全面考虑幼儿发展、社会要求和领域知识特点这三个方面。一是目标作为幼儿活动要求的预先设定,必须考虑幼儿的需要、兴趣及认知水平。既要体现即时目标,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又要有长远目标,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为了让幼儿积极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制定目标时还要考虑社会对幼儿成长的期望和要求。三是从领域知识特点方面考虑,制订活动目标时要关心“该学科领域与幼儿身心发展有什么关系,它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社会领域的某些学习与发展目标具有很强的辩证性,要避免突出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如当教育幼儿学会谦让时,不要忘记让他们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当涉及竞争时,也不要忘记合作带给幼儿的共同成长。[3]

而《花儿》一文中“花儿好看我不摘”的活动目标仅仅定位在“培养幼儿对花儿的爱惜之情”上。虽然无法得知该活动中教师制定目标的初衷是什么,但显然“培养幼儿对花儿的爱惜之情”,更多的是从社会要求或传统道德诉求或幼儿园规则要求的角度提出的,所以不难理解“意外时有发生”了。相信很多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体验或经验是“花很美,把花送给最爱的人(妈妈)”,这个目标显然脱离幼儿的需要和经验水平,在许多情况下幼儿不能达成活动要求或者违反规则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因为他们对那些由成人定的要求、规则不理解。由于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特点,虽然她也知道“花儿好看我不摘”,但趁着“大家都没有注意我哦”,便“欢喜地将花摘了下来”。注意这里是“欢喜”,可见幼儿此时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我们的教育不应忽视人发展的另一种需要,即人的精神发展。

退一步说,该活动预设目标可能有教师自己的考虑,但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除了追求目标的结果和达成度之外,还要追求实现目标的过程——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我们不应简单、就事论事地追求活动结果,而应有对象意识,尊重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情感和个性特点,鼓励幼儿大胆交流、主动表达。当个别幼儿有不同需求时,教师应该给予关注和重视,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表现,宽容对待幼儿的失误甚至错误。

[1]杨继芬,陆玮.从“花儿好看我摘了”看细微处的教育[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7—8).

[2]王后雄.苏霍姆林斯基的两朵玫瑰花——兼谈中国少年儿童爱心教育的缺失[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赵玮)

*本文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滚动课题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摘花林斯基苏霍姆
不要摘花
不要摘花
不要摘花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