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2015-02-13刘安乐明庆忠杨承玥段晨李凡

关键词:市州城镇云南省

刘安乐, 明庆忠, 杨承玥, 段晨, 李凡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



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刘安乐, 明庆忠, 杨承玥, 段晨, 李凡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

在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发展改革的背景下,旅游产业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也是城镇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主要业态,二者构成了互动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为此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例测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分析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协调度类型.结果表明:①云南旅游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显著,辐射带动作用弱;②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在0.15~0.65之间变化,75%的市州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处于严重失调或中度失调状态,整体协调度偏低;③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济水平和城镇发展质量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市州协调度较高;④按协调度类型划分,旅游滞后或城镇滞后的失调类型市州数量多,旅游与城镇同步发展的协调类型市州数量较少,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不协调.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关系与区域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国家政策等众多因子密切相关,其驱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旅游产业;城镇发展;协调度;空间格局;云南省

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业发展改革成为国家施政热点,旅游产业和城镇发展已成为当今重点探究的两大问题.旅游与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区域旅游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研究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新热点和重要内容.

国外学者Mullins最早提出“旅游城市化”(tourism urbanization)概念,分析了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对当地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1];Robert Madrigal[2]和Kirsty Sherlock[3]深入探究了城镇社区和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国内,陆林首先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梳理[4];徐红罡探讨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5];罗文斌[6]、杜傲[7]、王兆峰[8]、李东和[9]、高楠[10]和虞虎[11]分别以杭州市、北京市、张家界、黄山市、西安市和长江三角洲为例,对旅游和城镇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关于区域旅游与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与城市化基本概念和旅游与城镇化发展模式等理论研究;二是以旅游城市或旅游小镇为个案从时间角度探究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但从空间角度探究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的相对较少.

云南作为西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传统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大省,旅游产业是城镇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主要业态,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相互关系不容忽视.在借鉴国内外关于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16市州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云南省旅游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和国内其他区域的旅游和城镇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境,全省共辖16个市州,自然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具魅力,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云南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近三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同时,云南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镇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各市州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均实现新突破(图1).

图1 2013年云南省16市州旅游收入及城镇化率

Fig.1 Tourism income and urbanization rate of 16 cities and counties in Yunnan

近年来,云南省紧抓桥头堡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提出旅游与城镇融合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新模式;与此同时,云南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了六大城市(镇)群框架体系,促进了云南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融合相互协调深入发展.

2 指标体系、研究方法及数据选取

2.1 指标体系构建

协调作为一种状态,不是单个因子之间简单的协调,而是众多因子之间、复杂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一种状态,旅游与城镇发展的协调强调区域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各系统发展之间的整体效应和功能协调.结合云南实地考察结果和前人的研究成果[6-7,11],从融合性方面考虑,建构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旅游产业方面从旅游经济、旅游要素和休闲文化设施等方面选取了9个指标,城镇发展从城镇经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之后,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拟定,如表1所示.

表1 旅游业与城镇发展指标体系及权重Table 1 Index system and their weights on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 development

2.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综合评价模型:旅游产业和城镇发展综合评价通过线性加权法进行测算,公式如下:

(1)

式中:Ui为综合评价模型,μij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由于只涉及旅游和城镇两个系统,U1用来表示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函数;U2以表示城镇发展系统综合评价函数;λij为指标权重,权重采用熵值法,具体计算过程参照文献[12].

协调度模型:借鉴耦合度函数[13-14],构建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耦合度函数,表达式为:

(2)

式中:C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C∈(0,1),值越大协调状态越好.耦合度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反映旅游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协同效应,在耦合度函数基础上构造协调度函数以判断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发展程度,表达式为:

(3)

式中,D为协调度,T为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由于旅游业和城镇发展的相互协调促进是不对称的系统,为避免认为赋值主观性,运用熵值法计算分别赋值0.520、0.48.为了更直观反映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状况,在借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7,9,15],结合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水平,把协调度等级分为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初级协调、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6个类型(表2).

数据来源: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年《云南旅游统计年鉴》、《云南统计年鉴》,部分数据利用各市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补足.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状态划分标准Table 2 Criteria for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of tourism and urban development

3 旅游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空间格局及特征

3.1 旅游与城镇综合水平空间格局及特征

3.1.1 旅游产业综合水平空间格局及特征

利用旅游产业评价模型(公式1)计算出云南省16市州旅游产业综合指数,空间格局如图2所示.昆明旅游产业综合水平最高(0.768),是最低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产业综合水平(0.027)的28.4倍,其中旅游产业综合指数大于0.6的有2个,分别是昆明和丽江,为旅游产业水平发达区域;旅游产业综合指数介于0.3~0.6之间的市州有3个,分别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旅游产业水平较发达区域,旅游产业水平发达及较发达市州数占全省市州总数的31.25%;旅游产业综合指数介于0.1~0.3之间的市州有5个,分别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玉溪市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旅游产业水平欠发达区域;曲靖市、昭通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6市州旅游产业综合指数小于0.1,是旅游产业水平最低的区域.

整体上看云南旅游产业水平区域发展非均衡性明显,呈现出东、中、西分异格局,旅游产业水平较高区域集中在云南中部,总体呈现出“一线一点”的空间格局,即沿省级精品旅游线路“昆—大—丽—香”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节点分布;旅游产业水平落后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东部(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云南西南部(临沧市、普洱市)及西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产业发达地区对周边县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旅游资源级别、丰度与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是旅游产业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3.1.2 城镇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特征

利用城镇发展评价模型(公式1)计算出云南省16市州城镇发展综合指数,空间格局如图3所示.昆明城镇发展水平最高,综合指数达0.955,约是第二名曲靖市(0.323)的3倍,城镇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市州.城镇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21~0.35之间的市州有5个,主要包括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等滇中城市群成员及其相邻区域(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城镇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城镇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14~0.20之间的市州主要包括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保山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六个,是城镇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城镇发展综合指数小于0.14的市州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边境地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临沧市)与省际边缘(昭通市).

图2 云南省旅游产业综合水平空间格局

图3 云南省城镇发展综合水平空间格局

空间格局上,城镇发展水平总体表现出自中部向周边呈阶梯状下降的态势,呈现出由昆明为中心向外围圈层递减的空间格局.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是区域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中心,因此其城镇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由于临近昆明,受昆明辐射带动影响,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等滇中城市群成员及其相邻区域城镇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边境及边远区域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3.2 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及特征

运用协调度模型(公式2、公式3)计算出云南省16市州旅游产业和城镇发展协调度,发现协调度在0.15~0.65之间变化,根据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可划分为以下4个等级(图4),最高为昆明市(0.653),最低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0.154),昆明是唯一协调度大于0.65的市州,为良好协调等级;初级协调区域(协调值介于0.36~0.55之间)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包括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中度失调区域(协调值介于0.25~0.3之间)市州有7个,主要包括临近昆明周边4市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曲靖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和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严重失调区域(协调值低于0.24),分别是西南部的临沧市、普洱市,东北部的昭通市及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空间分布上看,只有昆明市与滇西北3市州处于初级协调等级以上,75%市州协调等级处于严重失调或中度失调状态,62.5%的市州协调度小于云南省协调度平均值,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空间差异较大且整体水平较低.昆明市旅游与城镇发展水平均较高,成为协调度最高的市州;而滇西北3市州则是凭借优质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经济,进而促进该区域城镇发展,协调度水平相对较高.从整体上看,经济水平和城镇发展质量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市州协调度较高;经济与城镇发展质量较差、旅游资源优势不明显的市州协调较低.

3.3 协调度类型划分

按照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将每一个协调等级划分成三类:旅游产业滞后型(U1U2).结合实际计算结果,将云南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类型划分为6类(图5):①良好协调旅游产业滞后型,仅有昆明市,昆明旅游与城镇发展基本协调,但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②初级协调旅游城镇同步型,仅有大理白族自治州,表明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与城镇发展速度较为同步,但为低水平初级协调;③初级协调城镇发展滞后型,主要包括丽江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一定程度带动区域城镇建设,但城镇建设速度仍然较慢;④中度失调城镇发展滞后型,包括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该分区旅游与城镇发展已基本失调,主要是因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依托旅游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边境特色旅游业,旅游产业已有初步发展,但两者与昆明相距较远,城镇发展较为落后;⑤中度失调旅游产业滞后型,主要包括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和保山市,该区域临近昆明,是滇中城市群主要组成单元,而保山市是滇西城镇群的重要轴心,城镇有一定发展,但长期以来旅游开发缓慢,旅游产业发展明显滞后;⑥严重失调旅游产业滞后型,主要包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昭通市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旅游产业综合指数显著低于城镇发展综合指数,表明该区域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已完全失调且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图4 云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空间格局

图5 云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类型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云南省16市州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水平及相互协调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云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显著,辐射带动作用弱;②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在0.15~0.65之间变化,75%的市州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处于严重失调或中度失调状态,整体协调度偏低;③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济水平和城镇发展质量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市州协调度等级较高;④按协调度类型划分,旅游滞后型或城镇滞后的失调型市州数量多,旅游与城镇同步发展协调类型市州数量较少,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不协调.

通过分析云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关系,发现云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水平及相互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空间发展不均衡.发展的不均衡与区域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国家政策等众多因子密切相关,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关系驱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并可结合时间尺度,探究云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关系的时空演化格局.

另外,本文仅从宏观角度探究旅游与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在新型城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的背景下,交通网络成为旅游与城镇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旅游交通或城际交通干线的发展改善了现代旅游时空距离,也是城镇发展特别是城市群形成的标志,交通方式及网络格局的改变已经催发了大量旅游小镇和区域性城市圈或都市旅游圈形成[16],因而从交通网络角度探究旅游与城镇建设融合协调关系也有待进行.

[1] MULLINS P.Tourism urbaniz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1,15(3):326-342.

[2] ROBERT MADRIGAL.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1):86-102.

[3] KRISTY SHERLOCK.The role of community in tourism 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9,11(2/3):126-127.

[4] 陆林,葛敬炳.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研究,2006,25(4):741-750.

[5] 徐红罡.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探讨[J].人文地理,2005,20(1):6-9.

[6] 罗文斌,谭荣.城市旅游与旅游发展协调关系的定量评价——以杭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6):1103-1110.

[7] 杜傲,刘家明,石惠春.1995-2011年北京市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2):194-201.

[8] 王兆峰,余含.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7):165-171.

[9] 李东和,吴晨,汪燕.黄山市旅游与城市互动发展关系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4):69-73,79.

[10]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62-68.

[11]虞虎,陆林,朱冬芳.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及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0):1746-1756.

[12]陈明星,陆大道,张华,等.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13]王峰,刘安乐,明庆忠,等.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态势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2):166-175.

[14]王琦,陈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2):145-149.

[15]王欣,李悦铮.大连市旅游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关系评价研究——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J].科技信息,2014(3):119-121.

[16]辛奔奔,张蕊,焦黎.北疆3A级以上景区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2):11-14.

Analysis of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Spatial Pattern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 Development

LIU An-le, MING Qing-zhong, YANG Cheng-yue, DUAN Chen, LI Fan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Tourism Planning Center,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In the context of new pattern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a key driving factors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it′s the main formats of urban development,especially in city-clusters.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 development was built and tourism industrial and urban developmental comprehensive level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16 cities and counties in Yunnan province was estimated in this study.Furthermore,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 development was analyzed,an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type was divided.R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Yunnan province was low,and it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pace;②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 development ranges between 0.15 and 0.65.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 75% cities and counties were in serious disorders or moderate disorders;③Tourism and urban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degrees present a ′low on all sides and high in the center′ space distribution pattern.The cities and counties that have higher coordination degrees were with better quality economic level,town development and rich tourism resources;④Tourism and urban development is disharmony.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 developmen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many factors,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ffic infrastructure and national policies.The driving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discussion.

Tourism industry; Urban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degree; Spatial pattern; Yunnan

2015-0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6103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3BAJ07B02);云南省旅游产业研究基地重点资助项目(JD2014ZD102014);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4035).

刘安乐(1988-),男,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方面研究.

明庆忠,男,湖北黄冈人,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地理与旅游开发管理方面研究.

F59

A

1007-9793(2015)03-0056-06

猜你喜欢

市州城镇云南省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文化边城镇远
人口与就业
2017:市州报社长在谋划什么?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