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则作文材料审读指津

2015-02-13江苏省昆山中学王友花

语文知识 2015年2期
关键词:于是

☉江苏省昆山中学王友花

多则作文材料审读指津

☉江苏省昆山中学王友花

新材料作文可以在全面把握材料主旨的基础上从一个角度或侧面立意,其审题难度较老材料作文大大降低了。即便如此,全面审读材料、准确概括主旨仍是学生写作上的一道难关。就数量而言,作文材料有单则和多则之分,其中多则作文材料的审读还涉及各则材料间逻辑关系的梳理,思维难度较大。学生对多则材料,尤其是反义型多则材料的审读常常出现偏差,或究其一点不及其余,或不明就里胡乱判断,最终导致审题失误。

认清作文材料类型,辨明逻辑关系,定准切入角度是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的不二选择。

一、辨清材料类型,理顺逻辑关系

多则作文材料的各则材料在形式上好像并列,但就其内容和立意而言,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同义型:各则材料内容各异,但主旨立意是一致的。

如2014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材料: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两则材料的立意指向是一致的,都在指向门与路的辩证关系:门是路的起点和终点,决定了路的长短和方向;门靠路连接才有自身的价值,门是路上的关键节点;门本身对路也有指引作用,人走过每一道门都有独特的含义;选择了正确的门,就要确立正确的走法,这样的穿门过户才有质量和意义。前则材料侧重从一般意义上阐述门与路的关系,后则材料结合考生面临的大学学习生活实际阐述,两则材料的立意指向一致。

同义型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主要是抓各则材料的共性,找出不同材料立意上的“同类项”,再归纳整理。

2.异义型:各则材料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但在内容和主旨上又有不同的指向。

如2014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材料: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游客们在山脚下、山腰向下山的人询问“上面有好看的吗”,得到的回答迥然不同。即便游客登上山顶看到“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恐怕也是有人兴味盎然,有人无动于衷,还有人失望嗟叹。同是登山看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游兴、不同的期待,从不同游客身上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处世方式和心态,也可以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立意自然是多向的。若能从旅游现象推及社会、人生哲理层面思考,则更能聚敛材料信息,全面、深刻地展现材料的内涵。

异义型作文材料的审读若仅究其一点,难免一叶遮目,以偏概全,言不及义。“俯视”材料,高屋建瓴,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是前提;披沙拣金,掇菁撷华,准确提取材料主旨是关键。

3.反义型:围绕一个中心,各则材料在立意指向上针锋相对,情感态度截然相反。

如201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材料: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前则材料认为青春与众不同,可以不朽;后则材料认为青春不朽是天真的、自欺欺人的,两者构成了鲜明的对立。如何才能将主旨相反的不同材料熔于一炉呢?细察材料,它们对于“青春不朽”的认识角度并不一致,前者侧重青春的精神意义,后者侧重于青春岁月(“年轻人”“老去”是关键词)。于是,“青春的时光可能短暂,但青春的精神可以永存”便是材料的立意角度。

反义型作文材料的审题最忌“各打五十大板”,即两种观点不分主次,不置可否,平均用力。依托其中一种观点,巧妙化用另一种观点,也是最常见的处理方法。

二、定准切入角度,理性深入辨析

多则作文材料的审题难点在于从各则材料中找到合适的角度展开思考,确立材料主旨。不管是异义型作文材料还是反义型作文材料的审题,从根本上说都涉及“异同”问题(反义是特殊的异义),因此,在各则材料间的“异”“同”关系上下功夫才能定准思考的切入角度,以便展开深入的辨析。

1.“异”中求同

审视材料便不难发现,立意指向不同的多则材料也并非完全势若水火,它们常常呈现出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或截然对立的两端,而问题的本质仍有关联甚或相同。找准这样对立的基点,就可从“异”中求同。

如2014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材料: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修改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材料看似矛盾:演员想改,剧作家不让改。但透过字里行间看又不矛盾:演员是想“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是不让演员“随意改动台词”。一个是想有条件地改动,一个是不让胡乱地改动,因而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该不该改动,而是聚焦于改动台词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式:改动是表演的需要,不随意改动是对美学原则的坚守,演员和剧作家都在秉持、彰显艺术创作的本质精神。对材料的理解从“反”逐渐变成了“同”,思维也变得辩证清晰了。

2.对立转化

当然,有些多则作文材料在主旨上针锋相对,似乎没有缓冲余地,不能“异”中求同。应对这类材料应该确立转化观念,在矛盾对立中寻找辩证统一;或选择对立中的一面作为思考切入点,而将另一面作为批判驳斥的靶子,将其作为辩证思维的补充角度来处理。

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材料: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三则材料间的逻辑关系很微妙:丰子恺认为孩子单纯,眼光(观点)直率,说的是一般规律;赫胥黎说少男少女的心灵和成人一样在提前硬化,指的是孩子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而过早地变得自私冷漠;菲尔丁的观点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延伸评价,他既肯定童心对于社会健康良性发展的宝贵意义,也认识到童心丢失对于社会的消极影响,这恰是两则材料“反”中求同的基点。在对立材料中寻找“中和点”,抓住材料的核心主旨,并以之为审题思考的切入角度,反义型材料也就浑然化为一体了。

3.存同求“异”

更为复杂的多则作文材料是仅仅在一定程度上不同,审题时要辨明何处是“同”,何处是“异”,区别对待。

如2014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南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作文题材料: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两则材料在主旨上大致对立。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人走自己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使遇到困难、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这是不可或缺、别人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但两则材料在某些方面还有共通之处,问题就出在席慕容话语中的“有些”上。她并不反对集体团队合作,并不否认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只是强调人生道路上有必须自己面对和跋涉的一段旅途,必须学会自力更生,独自艰苦拼搏,默默忍受苦难煎熬。

这类反义型多材料作文题审题更需要辩证思维。最佳立意方法是存同求“异”,在“异”上做文章。例如,立足竞争时代,人们合作与竞争并存,合作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竞争需要个体的才能和韧性,两方面同时具备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但合作与竞争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常陷入两难境地,探究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度”就是审题构思的重点和难点。

猜你喜欢

于是
说“于是”和“因此”
跌破底线蹭流量的“网红”分明是“网黑”
不做逃兵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那些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那些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一个人的力量
“于是”的语法化新探
09手机总动员之双面奇兵
释“于是”
“于是”的古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