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斗精神”是军校文化的精髓
———以武警指挥学院“剑魂”文化为例

2015-02-13胡晓玮

运城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军魂武警部队军校

胡晓玮,李 华

(武警指挥学院 科研部,天津 300250)

“战斗精神”是军校文化的精髓
———以武警指挥学院“剑魂”文化为例

胡晓玮,李 华

(武警指挥学院 科研部,天津 300250)

铸造武警部队之剑魂,是武警部队院校教育的最高境界和要求。作为武警部队最高军事学府,指挥学院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武警指挥学院的剑魂文化就是要把过硬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战斗作风与现代科学精神、科学作风统一起来,培养学员既敢于“亮剑”,又善于“亮剑”,使他们成为智、技、能、勇全面过硬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军魂;战斗精神;军事院校;军校文化

国内外知名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军校的战斗文化精神有着鲜明而独特的军旅文化特征,这是军校的灵魂。在刚刚闭幕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当前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问题,首先就是着力抓好铸牢军魂工作。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就是我军的军魂。武警部队诞生于人民军队的摇篮,与军队一脉相承。作为有着63年光辉历史的武警指挥学院,“剑魂”文化是军魂在武警院校建设发展的继承与延伸,是引领学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壮大的无穷动力[1]。

一、“军魂”是军校文化的精神内核

军校文化最突出的功效是汇聚与孕育战斗精神。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斗力诸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军校文化是以紧紧围绕锻造学员的战斗精神而展开的。军校之魂是军校文化的深层内核,是一所军校历史与现实的体现,是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标志。纵观世界著名的军事院校无不具有独特的军校之魂。比如著名的四大军校——法国圣西尔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其共同特征就是由领袖创办、为战争诞生且历史悠久(圣西尔为拿破仑1803年创办、西点为华盛顿1802年创办、桑赫斯特为英国国王1741年创办、伏龙芝为列宁1918年创办)、名将辈出(众多总统、政要、商业精英是其附加“产品”)、战绩辉煌,对国际国内历史进程发生了深远影响。其不同之处在于军校之魂的不同。这是由其所在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所决定的,因为军校之魂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比如西点军校始终把“责任、荣誉、国家”作为该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短短三个词语,凝聚和传承了210多年,这就是著名的“西点军魂”,是美军的精神堡垒。

我党创建军校的时间较之略晚,但依然培养了众多享誉世界的名将,锻造出强大的人民军队。作为我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前身抗日军政大学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之中,每当奏响“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激情澎湃的旋律,激励着一代代献身国防、献身使命的军人。“抗大精神”传承的是不变的军魂。

武警指挥学院创始于1951年5月5日,经历了北京清河、山西夏县、天津津南、天津河东四地办学,从“军委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到“武警指挥学院”十余次调整更名。学院的历史与新中国的成长发展联系在一起,与中国军事教育发展联系在一起,与武警部队发展壮大联系在一起。为巩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改革开放成果,探索军事院校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加速推进武警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军政素质过硬的人才,为部队建设注入了活力。从63年前“永远是战斗队”(北京清河时期的校训),到今天的“为战教战”,可以说培育武警特色的军校文化之魂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形成了具有武警部队院校特有的“剑魂文化”。

二、“剑魂”文化精神的历史与传承

武警部队是人民的忠诚卫士,是共和国的利剑,这本身就是军魂在武警部队的继承。武警部队中高级军政指挥员是师团级部队的灵魂人物,是这支部队(利剑)之魂。武警指挥学院办学育人的全过程,更是在为武警部队铸造剑魂的全过程。十年磨一剑,百年铸剑魂。铸剑魂是武警部队建设与发展的百年大计。继承“永远是战斗队”之根本,铸造现代警官百般武艺之剑魂。

1.北京清河,创建之初育“剑魂”

“永远是战斗队”,是公安部队的战斗号角,是武警指挥学院“剑魂”文化之发轫。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即人民解放军,人民公安部队和人民警察,是属于人民的武装。”人民公安部队是武警部队的前身。1950年11月30日,公安部队党委向中央军委提出建立公安部队军政干校的意见。1951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建议,学校在北京清河开始筹建。同年5月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学校以“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番号。1952年2月5日,第一届学员经过严格培训顺利毕业,在毕业证书上赫然题写“永远是战斗队”的校训,这是学校党委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公安部队的职责定位而给予学员们的殷殷希冀。当时社会形势极为严峻,国内匪患未除,境外朝鲜战争爆发,公安部队肩负着内卫执勤、肃清匪患、抗美援朝等重要任务,学员们从战场上走来,又奔赴新的战场,在干校的熔炉中成为共和国的利剑,从此显露锋芒。

2.山西夏县,重建学校砺“剑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院获得了历史性转变。1980年12月6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干部学校在山西夏县正式成立,1981年8月12日恢复招生。重建之初,百废待兴,校首长率领广大教职员工,在中条山下一砖一瓦、一锨一镐地建起了校园,在不断克服困难、勇创佳绩中“夏县精神”磨砺出学校的利剑锋芒,为武警部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忠诚有为的优秀人才,涌现出了众多全军和武警部队先进模范人物,赢得了“警官摇篮”的盛誉。

3.渤海之滨,捍卫荣誉亮“剑魂”

1998年9月,学校由中条山下至渤海之滨两次搬迁,学院建设有了新的提升发展。2013年学院发起了“为捍卫武警部队最高军事学府荣誉而战”的号召,“为荣誉而战”就是敢于直面机遇与挑战。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需要“亮剑”的气魄、教研质量的提高需要“亮剑”的能力、学员未来的发展需要“亮剑”的素质,这是“剑魂”文化的精髓——战斗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所辐射的精神力量[2]。

三、“剑魂”文化精神的弘扬和发展

一支部队能战与否在剑魂,能否战胜亦在剑魂。习近平主席指出:战斗精神培养是军校第一要务,一切校园文化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培养战斗精神而展开。

要弘扬“剑魂”文化精神。“永远是战斗队”的“剑魂”文化是武警指挥学院经过63年的艰苦创业形成的丰厚历史积淀,是学院一面特色鲜明的精神旗帜,是学院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现在与未来是历史的延续与发展,要铸造优秀的军校文化,永葆“剑魂”开拓精神,砺“剑魂”奋进精神,亮“剑魂”无畏精神,就必须始终坚持并发扬光大“剑魂”文化。

要发展“剑魂”文化精神。武警部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改变。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始终是武警指挥学院教学中永恒的课题。新形势下,武警部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要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就必须进一步强化战斗队思想,确立战斗力标准,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培养战斗作风,确保部队永远忠于使命、履行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要时刻把提升武警部队的战斗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实战磨炼提升实战能力,以过硬作风打造过硬素质,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3]。同时,在对学员的战斗精神培养过程中,要激发学员“以战为荣,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激发学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意志,激发学员“敢于亮剑、骁勇善战”的军人血性,激发学员“舍我其谁、敢于争锋”的英雄气概[4]。另外,在教学实践中要融入先进军事文化的时代特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贴使命任务需求,紧扣官兵思想变化,浇灌传统营养,汇聚时代元素,使“剑魂”文化精神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以高度自信的定力、抢抓机遇的魄力、接续向前的动力,融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5]。

铸造武警部队之剑魂,是武警部队院校教育的最高境界和要求。作为武警部队最高军事学府,指挥学院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武警指挥学院的剑魂文化就是要把过硬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战斗作风与现代科学精神、科学作风统一起来,培养学员既敢于“亮剑”,又善于“亮剑”,使他们成为智、技、能、勇全面过硬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1] 肖凤合.文化,一所院校的精神旗帜[N].人民武警报,2014-7-17(4).

[2] 肖凤合.以强军梦为牵引推动军队院校创新发展[J].求是,2014(9).

[3] 薛珊珊.充分发挥强军文化对强军兴军的作用[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5(2).

[4] 屈莉.在强军实践中大力培育战斗精神[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2).

[5] 周培清.锻造人民军队的精神利剑和铁胆雄风[J].求是,2014(5).

【责任编辑 马 牛】

2015-02-11

胡晓玮(1961-),男,陕西户县人,武警指挥学院科研部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与文化。

E277

A

1008-8008(2015)03-0071-02

猜你喜欢

军魂武警部队军校
以诗魂壮军魂
以激扬文字铸不朽军魂
我是你的(电影《边疆军魂》主题曲)
异域歌舞铸军魂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论武警部队灾害医学救援应把握的问题
武警部队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应重点把握的问题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