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工人的人文素质培养

2015-02-12琰,游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工人人文

蔡 琰,游 涛

(武钢大学,湖北 430080;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430080)

技术工人的人文素质培养

蔡 琰,游 涛

(武钢大学,湖北 430080;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430080)

人文素质是技术工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现代企业要求技术工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培养的主要目标包括传授人文知识、建立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培养人文精神;提高技术工人的人文素质,必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人文关怀,把人文知识的传授贯穿、融合在技术工人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中。

人文素质;技术工人;职业素质;培养;人文关怀

技术工人与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一样,是生产型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合格的技术工人,完美的设计就不能变成完美的产品,先进的策划就不能变成先进的服务。因此,生产型企业都十分重视技术工人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把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只重视技术工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而忽略了技术工人的人文素质培训,对技术工人的人文素质培养重视不足。实际上,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仅取决于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还取决于技术工人的价值追求、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等,也就是技术工人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共同构成技术工人职业素质,二者缺一不可。本文将就人文素质的内涵、意义以及怎样提高技术工人的人文素质进行探讨。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是“人”与“文”的组合,“人”即指人类,“文”则为文化,人文,就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文化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人文的核心是人,具体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即所谓以人为本。

人文是深植在人类血脉里的、可以世代相传的基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文”一词是相对于“天文”、“地理”而言的,与“人为”或“人道”的意义相近。《童子问易》认为,天、地、人是各行其道的,各自遵循各自的运行规律,是为天道、地道、人道。《易经》认为,天地人三才之道可以会通,人们可以向天道、地道学习,在尊重宇宙乾坤秩序的前提下,实践人道与天道、地道相“杂”。《易·贲》表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北齐书·文苑传序》有言“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人文”的概念则是相对于“宗教神学”而言的,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科学”也属于“人文”的范畴。现代社会所说的“人文”,主要是指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等。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是指人的除了生理素质之外的后天素质,例如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正如孟子所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也就是说,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二、人文素质对于技术工人的意义

(一)人文素质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企业的技术工人,首先是社会的公民,在作为企业人的同时,要尽公民的义务,并享受公民的权利。而我们的普通教育长期被应试教育拖着走,高等教育又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得企业技术工人在人文素质养成方面先天不足。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要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人文素质,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宽容态度、法制观念、责任观念、理性精神、人本关怀、全球意识等的养成,都是基于人文素质的养成。

(二)现代企业要求技术工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现代企业技术工人,不仅是与设备和工具打交道,还要与客户打交道,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客户需求、关注客户的困难、满足客户的要求;要与同事、领导打交道,要善于合作,勇于担当,能够在团队工作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这就决定了现代企业技术工人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要求会越来越高。技术工人在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伦理、哲学、历史、艺术、宗教等文化传统会深刻影响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会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实际工作中,影响工作质量的往往不是技术水平,而是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责任心等,这些都与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密切相关,与个人的人文素质密切相关。目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技术工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冲击,人文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缺失,导致社会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市场环境恶化。因此,提高技术工人的人文素养,对于培养爱岗敬业的技术工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企业的现实需求。

(三)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技术工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人文素质的灵魂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学会做人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技术工人,如果缺乏责任心,不关爱他人,不尊重他人,甚至漠视他人的生命及存在,哪怕技术水平再高,也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甚至可能生产出假冒伪劣产品。职业生涯发展,是通过努力做人、做事不断取得进展。做人与做事密不可分,做事的态度体现了做人的态度,做人的态度也影响到做事的态度,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只会做事不会做人,职业生涯难以发展,至少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诸多坎坷。此外,提高人文素质,学会做人,对于提高个人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享受人生,品尝人生等,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内容

人文素质培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传授人文知识,二是建立人文思想,三是掌握人文方法,四是培养人文精神。

(一)传授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的,一是感性的人文知识——这是通过日常生活所获得的、零碎、肤浅甚至彼此之间相互冲突知识,是一种直接的经验,例如家庭生活的熏陶,企业环境的影响,日常衣食住行中与社会各类人等的接触,都是获得感性知识的途径;另一种是理性的人文知识——通过专门的学习所获得的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文学、法律、政治、科学等的系统知识。人文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理性的人文知识。当然,也要重视师傅、劳模、先进积极分子的言传身教。

(二)建立人文思想

人们开始接触的人文知识,是独立的、零散的,当人文知识积累多了,就会产生飞跃,形成关于人文的观念、理念,亦即人文思想。因此可以说,人文思想,就是理论化和系统化了的人文知识。与科学无国界不同,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国家、民族色彩和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文化理念。建立人文思想,就是通过传授人文知识,来建立人的文化理念。

(三)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适性,例如1+1=2,2×2=4,在任何条件下,答案都是唯一的。与科学方法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例如在销售行业,有人热情爽朗有人含蓄内敛,有人口若悬河有人惜字如金,有人敦厚朴实有人风流潇洒,但是只要你是真实、真诚的,是与人为善的,都可能取得好的销售业绩。掌握人文方法,就是要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关注民生,体察民情,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珍视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遗产,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的集中体现,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培养人文精神,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最高实现形式。

四、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

(一)充分认识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人文素质培养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尽管对于技术工人而言,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基本成型,但绝不是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随着自身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积累,还是会有较大的变化空间。开展人文素质培养,不仅能提高技术工人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还能由此逐步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做事。人文素质决定了人的精神境界,一个精神境界低下的人,绝不能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只有既精于技能,又精于人文,才能成为称职的技术工人。因此,我们必须确立人文素质培养在员工继续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要在职工教育中,对人文素质培养工作给予充分重视,使技术工人的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同步提高。

(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首先,要加强企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让员工在优美的环境中了解企业,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其次,要建立一种充满哲理、富于激情和具有苛求标准、制度的文化,让企业的意志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第三,要积极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如知识竞赛、技能大赛、艺术节、学术报告会、体育节、艺术节等,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宣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使命、经营理念、战略愿景、优良传统等,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

(三)加强对技术工人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关怀,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加强对技术工人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充分关注他们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要鼓励他们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员工发展的大舞台,实现组织、团队、个人的共同成长、发展与进步;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要高度重视技术工人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

(四)重视人文知识传授

要把人文知识的传授贯穿、融合在技术工人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人文知识培训。首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中渗透人文知识的内容。例如,在讲解某一项技术时,可以讲解该项技术的发展历史,发明人的人生追求,历代技术传承者对该项技术所作出的贡献,让技术工人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接受人文知识的熏陶;第二,可以开设一些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兼具的培训课程。例如班组管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企业文化、安全规程、营销及服务策略等课程,这些课程本身就含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对于提高技术工人的人文素质有很大的作用。第三,在制定技术工人的培训方案时,应根据培训周期的情况,适当安排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等作品欣赏课程以及有关历史、哲学、宗教等知识讲座,满足个性化的兴趣需求,提高生活品味和质量,让技术工人成为有技术、会生活、修养好、格调高的丰满的人。

[1]何惠.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崔新建.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3]丁楠,眭国荣.探究理工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4]陈新夏.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5]百度文库.航海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与人文精神塑造[EB/OL].(2012-08-18)[2015-03-06]http://wenku.baidu.com.

[6]百度百科.人文精神[EB/OL].(2014-10-02)[2015-03-06]http://baike.baidu.com.

[7]王冬梅.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03).

[8]兵团建设编辑部.怎样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兵团建设,2007,(11).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 for Technicians

CAI Yan, YOU Tao

(WuGangUniversity,HubeiProvince, 430080;WuhanEngineeringInstitute,HubeiProvince, 430080)

Humanistic quality is the basis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 for technicians, modern corporations require their technicians to have a higher humanistic quality. The goals of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 primarily are to teach humanistic knowledge, to build humanistic mind, to master humanistic method and to train the humanistic spirit. To improve the technicians’ humanistic quality, humanistic environment must be well constructed, humanistic care sh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teaching of humanistic knowledg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echnicians.

humanistic quality; technicians; vocational quality; train; humanistic care

2015-03-05

蔡琰(1962-),女,湖北省鄂州市人,武钢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培训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职工教育;游涛(1962-),男,江西南城县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G726.82

A

1673-582X(2015)04-0118-04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工人人文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基层关工人的梦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