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实施内外有机整合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探析
——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15-02-12王丽雅崔凤梅魏春梅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技能职业高职

王丽雅,崔凤梅,魏春梅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高职实施内外有机整合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探析
——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王丽雅,崔凤梅,魏春梅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评价是评定价值程度高低的一种量和质相统一的价值判断活动。要做好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内外有机整合的实施平台,从职业文化自觉的层面上做好高职人才培养工作。

多元评价体系;顶层设计;多元化;多维化;多样化;综合评价

一、构建高职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总书记的讲话,再次阐明了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合格的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思路,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相对接。

2.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上,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必须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在加强和改进学生评价体系上下工夫,通过构建科学的动态的学生评价体系,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多元参与,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工作,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3.引导和促进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不仅关系到其当下的就业问题,也关乎其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这正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否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社会对高职人才多样化要求和促进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必须在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的同时,将育人与社会服务并重,通过构筑科学的、动态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意识结合起来,在成长中不断完善自己,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对评价及多元评价学说的认识

1.评价,是评定价值程度高低的一种量和质相统一的价值判断活动,它着眼于信息、方法、效果、过程等各个层面。评价用于高职教育,主要是对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成长过程给予价值判断。学生作为教育评价的核心对象,其学习状态是最受关注的,评价的目的一是促进学习,二是改善教学,三是强化管理,四是开发研究,最终是检验教与学的内涵质量。

评价作为一种认知视角,一种情境视野,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而评价学生的行为又是多元的,尤其需要客观。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多元评价体系,使学生评价“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整齐的、有序的、线性的和流畅的过程,而是各种智力组合依不同条件和环境作用于人的成长和生存的结果。评价一个学生,如果只看某一个时段、某一种表现,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手段,靠单一纸笔测验,无法测出学生在音乐、视觉、身体、交往等方面的智能水平。

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积累的,而是个性积极组织的结果;认知是一个适应过程,既有生物的、神经的结构基础,又来源于社会的、文化的和以语言为手段的相互作用。其对职业教育的启发:一是要以实践为先导,以任务为本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知识和技能主动建构。三是,允许教学过程有一定的弹性,允许劳动过程有阶段性。四是,教学应尽可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形成能力与习惯。

4.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认为,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促进学生获取最大发展,而不是分出等级。因此,评价的内容可以多元化。评价结果是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结果。高职教育的评价应该在真实情境中,评价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全过程,不以“成绩”认定其成才的机率。

三、多元评价要素纳入高职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由多元评价要素构建的一个全面开放的系统,它引领着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和师生行为,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成为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方向的指南针、方向盘。

1.把握评价的全面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不应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在考查学生语言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时,应当扩展到除知识以外的技能熟练程度、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责任心、管理能力等方面。

2.承认评价的差异性。承认差异性才能使评价更具针对性。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都不同,有强项和弱项,要善于依据其特点,判断其个性特征、发展潜力,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建议。

3.重视评价的过程性。智能是个人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情景中,通过制作产品和解决问题来体现。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评价要为培养这种能力服务。

4.坚持多元评价的导向性。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坚持多元评价的大方向,坚持评价方法和标准的多元化,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构

1.高职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基于对职业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高职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到职业教育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更应充分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顶层设计应该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关注技能人才成长的全过程,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多维评价内容、多样评价方式”的内外有机整合的高职学生多元评价体系。

2.多元化评价主体的确定。《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主体特征。具体包括学校、教师、学生、行业、企业、家长和社会等多元主体。

学校和教师,学校是多元评价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是核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促进作用。行业和企业,是学生评价的被动主体,对评价起决定性作用。家长和学生,家长从孩子的变化感受到他的进步和发展,家长的反馈是推动教育工作的动力;学生间的自评和互评是促进其自身进步的一面镜子。社会包括评价机构、鉴定机构和媒体等。通过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与社会需求的距离,推动教育发展。

3.多维化评价内容的选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考虑将评价内容划分为以下方面。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如: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维修等能力。通用能力,是指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如信息处理、礼仪规范、沟通能力等能力。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是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指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道德素养、专业素质、创新素质等。

4.高职学生多元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国家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和高职培养目标为标准。总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道德标准、知识标准(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人文科技综合素质)、能力标准(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具体操作可分为专业理论标准、专业技能标准、综合素质标准。只有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才能使培养学生的规格与质量真正适应企业发展,学生才能真正胜任企业岗位内涵要求,满足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需要。

5.多样化评价途径与方式的选择。它决定着评价的质量与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以及评价的成败。选择应着力于两个方面。

(1)在评价方式上,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既要重视教学活动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既要坚持量化评价,也要进行质的评价;既要重视各种评价主体的内部评价,更要积极整合企业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技能竞赛以及实践活动的外部评价,整合社会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适应程度的外部评价以及家长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程度的外部评价。

(2)在评价途径上,借助课程考核、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开展评价。通过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开展技能竞赛、顶岗实习等途径,把学生评价扩展到除知识技能之外的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各方面。通过实施品牌工程、社区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信息处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职业素质、通用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五、实施内外有机整合,高职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保障

构建内外整合的高职学生多元评价体系,能够解决学生多元评价“知和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为职业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树立量规的标准和多元评价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范例。而与之相匹配的多元教学质量鉴定与监控体系的完善,是实施的保障。笔者所在学院,进行了如下实践。

1.政企(社)校联动、课内外统筹,构建高职学生多元评价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功能、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实践教学的养成功能,建立由院长、书记,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学生代表全员参与的多元评价组织机构,统筹教育教学工作、课内课外活动;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内部氛围;制定学生评价、信息反馈等方面的规范化制度。形成学院课内外统筹、全面育人的氛围,保障学生多元评价的顺利实施。强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搭建多方参与的合作育人平台。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以促进学生培养和评价与企业用人需求的贴近。

整合相关资源,构建“内部为主,外部促进”的多维立体采集信息平台。通过教学检查、成绩分析等,采集课程考核、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等的结果,得到校内及时性的学生评价信息;通过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第三方评价、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等形式,得到校外周期性的学生评价信息。教务处等部门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促进这些部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内部为主,外部促进”的人才培养评价采集与调控系统,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改革课程考核形式,实施教师对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评价。根据专业目标、课程标准,改革课程考核形式,把注重能力应用的终结性评价与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把量化的专业能力评价与质性的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不仅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注重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独立思考等素质。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考核学生职业素质,通过《艺术鉴赏》等通识教育课程,考核学生的人文素质;将《动漫创意产品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放在真实工作场景教学,测试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检验学生工作态度等,实施职业素质考核。

3.通过职业资格取证与技能竞赛,实施社会对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评价。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依照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任职资格条件(包括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职业鉴定要求)改革教学内容。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和认证是社会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手段之一。在各专业中开展技能竞赛,以企业提供的实际工作任务为竞赛项目,参考职业岗位要求制定评判标准,以企业技术专家作为主要评判人员,对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实施综合评价,并促进了多元评价的科学化、合理化的发展。

4.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课,实施学院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全员评价。校园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课功能的延伸,开展校园文化节、身心活动健康周、社团活动展示周等主题活动,以“修儒雅礼仪、书优美汉字、讲标准普通话、练计算机技能”为载体,采用以量化与质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显性的活动板块和隐性的学生态度及意识进行综合测评,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特点。评价结果以操行评定学分的形式计入学生的档案。形成富有特色的评价模式。达到对学生的通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目的。

5.瞄准企业用人标准,实施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顶岗实习是强化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良好途径,是综合评价的关键环节。瞄准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实施学校引导、企业为主的外部评价,把学生视为正式员工,将工作成果、沟通合作、工作态度、劳动纪律等作为考核内容,统一考核。及时引导学生借助自我评价加快向“职业人”与“社会人”的转变。

6.推行社区社会实践,实施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以社区实践为主线培养和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以《社会实践记录卡》、实践过程影像材料和《社会实践报告》为考核依据,参照评价标准和认定流程,通过质性描述与量化成绩共同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素质。

7.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利用第三方调查机构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借助机构反馈毕业生和家长对核心课程有效性、实践活动满意度及量规评价数据等内容,确定评价依据的科学性;组织学校相关系部组成的调研组,到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涉及的评价指标包括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全方位地展现学生走向社会后全面发展的实际情况。

结语

高职学生多元评价采用内外整合的方法,浅层次的意义是对学生的量规评价有了客观的标准,使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与定位更加明确,深层次的意义则是提升了高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职业文化自觉性,对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有了更清晰的目标。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一线的、数以万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其历史使命是支持国家完成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提升产业与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这就要求高职学院的领导要有职业文化人的心胸,培养人才要有战略高度,要把学生多元评价的过程变成职业文化熏陶的过程,变成学生展现智慧、追求发展、追求人生出彩的过程。此外,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高职学院自身精神高度与文化品质的展现,是教育思想与价值取向的一种升华,这种特色办学,展现了高职学院职业文化自觉的定力,必然会对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带来前行的动力。

[1]刘爱武.职业学校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构建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2]朱传礼.建设优秀的文化,促进优秀的教育[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朱瑞.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3,(04).

[4]张维津.高职课程设计与多元评价[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美)戴维·拉齐尔.多元智能与量规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Pluralistic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ents Combining the Inside and Outside——Exemplified by Tianji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WANG Li-ya, CUI Feng-mei, WEI Chun-mei

(TianjinUrbanVocationalCollege,Tianjin, 300250)

Evaluation is an activity of judging the values unifying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To make the top level design of the pluralistic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ents better, build an execution platform by combining the inside and outside, and do better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on the level of the self-conscious occupational culture.

pluralistic evaluation system; top-level design; pluralism; multi-dimension; divers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2014-03-22

王丽雅(1953-),女,天津市人,研究员,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顾问,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研究;崔凤梅(1974-),女,天津市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研究;魏春梅(1963-),女,天津市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研究。

G40-058.1

A

1673-582X(2015)04-0007-05

猜你喜欢

技能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