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研究浅析

2015-02-12冯建平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办学内涵实训

冯建平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研究浅析

冯建平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科学的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加强科学研究几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内涵发展;校园文化;科学管理;教学质量;师资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已随着高职院校日益成熟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根本选择。在中国教育体制逐渐完善下,在与国际教育不断沟通和借鉴下,高职院校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以提高学校的内涵发展为中心。既要注重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又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构建等内涵发展。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担负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国外高职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瑞士,政府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认为它是教育模式多元化和市场需求不可分的体现,也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学生既要接受同类大学的专业培养,还要取得一定的任职资格;既要感受大学的人文氛围,还要进行专科应用型研究。

在德国,“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征,“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D·梅腾斯(Mertens)的题为《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命题》(Schlues2selqualifikationen.ThesengzurSchulungfuereinemoderneGe2sellschaft,1974)论文中,也叫核心能力(coreskills)或“可携带的能力”(portableskills)。梅腾斯认为,关键能力是一种“普遍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基于这种理念,德国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加强个性化教育,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职业研究和预测,确定职业发展规划,落实到职业教育中,进行职业教育与企业实习的渗透和合作。

在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它是实行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众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过程,在任何工作阶段,人人都要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学校要根据市场和经济发展要求开设急需专业和制定与其相适应的特色培养方案。

在英国,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也非常重视社会调查,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制订培养计划。这样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学到与企业要求相一致的知识和技能。在对高职教师的培养中,采用的是“三段融合”“三方参与”的方式,即使教师在通过职前、职后培训后,进入专业角色的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进行大学、职业学校和企业三方资源的融合,使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

二、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研究

1.塑造个性化的校园环境,重视人文精神,提升高职形象

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氛围和人文环境,这样的一个社会群体都会有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就是高职学校的“高职文化”。这种“高职文化”是通过它特有的职业性来体现这所学校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并通过这种“高职文化”行为观和价值观来感召师生的,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高职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这种力量的感召下,师生就会自觉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而辛勤地工作,并处处感受到这种氛围下的职业和文化思想。“高职文化”应具有职业性和人文性,是学校精神和管理理念等的体现,是在办学历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在高职院校里,应该充满人文精神和职业精神、爱国精神,保持着传统的文化优势和独特的职业特征和职业环境,以此构成高职院校文化的丰富内容,并将其融入到全体师生的学习、工作中去。

在高职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技能,还要培养一种精神,即“学校文化”和“职业精神”,这是高职院校独特的魅力。只有在这种精神和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才能具有高职学生特有的人格,人人都具有职业素养,人人都会友好相处,人人都知感恩。读孔子的“论语”,学会“择其善者而为之”的处事态度;读老子的“道德经”,感受“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包容;读唐宋诗词,体验“大江东去”的时代感,“大漠孤烟直”的忧患,“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壮志,“坐看云起时”的洒脱,“长风破浪会在时”的自信。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爱国精神、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

2.具有专业性强的办学特色,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要突出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特色性强办学理念是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标志,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保障前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出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科学管理体系和高质量的教学手段。高职院校在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专业培养与行业需求“零距离”融通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出现,如办学思路落后、管理理念滞后、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实训场所简陋等。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有一个先进的、有效和科学的办学理念做引领,总结和摸索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教育教学规律,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升高职院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高职教育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学管理要以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和技能培养为依据,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创新能力。从教师的理论教学到学生的实习、实训;从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联系到各专业间的相互协调等诸多环节,都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对高职院校而言,高技能的人才来源于高水平的培养模式,高水平的培养模式来源于科学的严谨的教学管理,科学的教学管理来源于先进的办学理念。

一个高职院校要形成良好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有自己个性化的文化品格,就要有一支十分优秀的管理团队。既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又有开阔的眼界和胸怀;既能坚持人才培养目标,又熟悉办学的内在规律;既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又有科学严谨的教学管理平台。

3.建立特色的专业建设机制,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提出的,即以技术能力为核心,将战略决策、组织管理、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等整合而达到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既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又是竞争对手不能仿造和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能很好地达到社会需求,并给本行业带来竞争优势。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其根本就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教育竞争也是如此。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以优势学科和专业为核心,增强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使学校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持续优势能力。

高职院校要获得这种“核心竞争力”,就应注重开发和培养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即专业建设。与企业、行业合作,让社会上的企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制定和设置,对专业建设、实训体系、科研机构以及教学管理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学校可持续地健康发展。这种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专业培养方向、工学结合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等都可构成高职院校的核心专长。

进行具有特色的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建设的核心,是高职院校适应本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需要,它反映学校对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是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水平,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办学优势,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特色,淡化专业界限;建立以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体,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保证专业设置始终贴近市场需求。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推进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培养具有高职优势的、不可替代的龙头专业或精品课程,从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点所在。

4.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职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扎实的理论教学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专业职业技能。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最根本“瓶颈”,不是缺乏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竞争力,而是缺乏优秀的“双师型”的名师、“一专多能”的能师和“复合型”的大师。“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拥有“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既能熟练讲授专业理论,又能到企业、实训场所、培训基地指导和演练专业实训、实践教学的教师。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采用培训和引进两种方法:一要加强师资培训,选派教师到企业和高校进行专业实践培训,提升教学与实践水平。二要引进优秀人才,实施优惠政策,吸收企业中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或来校兼职或客座讲课;同时还要加大激励机制,让名师、学科带头人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增强专业带头人引领理念,培养在行业有较大影响的、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

知名的高职院校应有知名教师,知名教师是靠知名专业;知名的教师和专业培养了知名的学生,最后造就了知名的高职院校。在社会上有了知名度,学校的地位自然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知名院校”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最高追求。高职院校知名的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才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知名院校中的知名课程、知名专业、知名教师和知名学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条件。

5.以完善的实训体系组建校企合作的完善体制

实训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体现办学特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加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稳定实训体系,用足用好用活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使工与学相结合,为高职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实力。

实训体系建设是用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来武装教师的,是通过企业的先进设备和产品装备学校的,是通过企业员工的先进职业素养来影响和教育学生的,是用企业家的眼光和用人单位标准培养学生的。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企入校等培养方式,建立稳定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体系,实现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教学课题与生产课题零距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距离。

6.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学术水平

加强科学研究是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将科学研究提升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传达科研新理念,增强科研意识。发挥科研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做到以科研拉动学科专业建设,进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通过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发新成果的能力及各类信息处理的能力。反过来,教师通过科研学习掌握新知识,在研发新成果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学术水平,而且使科研真正地为生产、管理一线服务。

[1]王芳,张志强.高职高专院校应找准位置办出特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06).

[2]翟法礼.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概述[J].英才高职论坛,2006,(02).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ns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ENG Jian-ping

(TianjinUrban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VocationTechnologyCollege,Tianjin, 300134)

From the aspect of campus culture, scientific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and teaching resourc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paper explains that the intens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nds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a health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nsion development; campus culture; scientific management; teaching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2015-03-04

冯建平(1965-),女,天津市人,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环境保护、计算机技术应用。

G718.5

A

1673-582X(2015)04-0041-04

猜你喜欢

办学内涵实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挖掘习题的内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