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几个关系

2015-02-12广州市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0

探求 2015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大众化价值观

□谢 非(广州市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几个关系

□谢非
(广州市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0)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认识清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对关系: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展开;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等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化是大众化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是理论化的延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大众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第一次用“三个倡导”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国家的发展,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民族的进步,既有赖于物质文明的积累,也有赖于精神文明的培育,更需要进步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对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有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几个关系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是我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自提出这一科学命题提出之后,我国的文化建设中一直都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党的十七大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了党章中,其重要性更为凸显。在党的十八大,从完成建设小康社会这个重要任务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之魂加以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起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坚持肯定和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修改部分,总纲增写的内容仍然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没有在党的章程中明确写出来。

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六部分关于建设文化强国方面,提出了四个问题,再次重申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要有五项具体的任务,第五项就是24个字的“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就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包含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而24字的“三个倡导”中则没有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内容,因此,仅在这一层面还不能称作“兴国之魂”,所以,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能脱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更需要搞清二者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相对较窄的概念。前者起统领的作用,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展开。

至于在我国思想理论界引起较大争论的“普世价值”思潮,则企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等同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两者混淆起来,把抽象的“自由、民主、人权、宪政”等概念替换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同时,还有言论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把普世价值列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范畴,是向普世价值靠拢。这种认识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有极大的危害性。西方国家之所以把“民主、自由、人权”等倡导为“普世价值”,其实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是为他们策动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做舆论准备,同时也是西方发达国家为干涉别国内政、实现自己战略图谋的思想武器。我们要清醒认识这些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危害性,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概念的理解和阐释,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更要与西方国家的相应概念划清界限,赋予这些概念明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要防止“普世价值”思潮对国人思想的错误引导,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普世价值的本质。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自由、民主、人权、公平、正义这些价值观同样都不是抽象的,都是有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政治内容的,并且是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一个较窄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质非常明显。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容易被伪装成为普世价值,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搞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无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内容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在国家层面,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民本”。《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里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只有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巩固和稳定。这些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提供了思想资源。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这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中与人相处时应“求同存异”,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人要尊重自然,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思想也是继承了我国先人的“和谐”理念。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思想,都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契合着我们今天提倡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的要求,也都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依据,如《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子路》中讲:“言必信,行必果。”《论语·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离娄下》中讲:“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更不能等同于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特别是儒家伦理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是应该被唾弃的东西。至于作为“五常”基本要求的“仁、义、礼、智、信”,与我们今天倡导的诚信、友善等要求虽有相通之处,但还是有区别的。仁的本义是爱人、推己及人。义则是要求人们的行为合情、合理、合法;义以仁为标准,合乎仁则为义,否则就是不义。礼是人们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秩序与规则,儒家认为人人守礼,国家才可以长治久安。智是强调人们对仁、礼的认识和理解,是明智理智、明辨是非。信的要求是讲信用、诚实不欺。儒家认为要将诚信就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也是“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立政之本”。

但是,“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思想毕竟是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与现代社会相比,有着较大的历史局限性。这些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其核心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为理至上的封建等级社会服务。例如:“仁”虽然强调“爱”人,但儒家强调的爱是有等级差别的,是把仁建立在“三纲”的基础上,因此,“仁”维护的是封建宗法制度;“义”是要求人们的行为要符合“仁”的道德准则,但是,封建社会的“仁”和“义”都服从于君臣、父子、夫妻的道德规范。同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则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倡导义利的统一,只要是合法的求利行为都是道德的;“礼”的要求更是鲜明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体现,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同的群体适用不同的礼,不允许越礼行事,“礼”就成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士大夫阶层才独有的“专利”,这种“智”是先天存在和不可改变的,即所谓“唯上知与下愚为不移”。只有社会精英才具备“智”,下层百姓是不具备“智”的,普通老百姓都是“下愚”;“信”虽然要求人们要讲信用、守承诺,但“信”的前提是维护封建专制,强调“信”就是对君主的效忠,遵从封建礼教即为“信”。这些都是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明显的区别。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不等于照搬传统文化,也不是简单的复古。有人认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复兴儒学,以儒家伦理思想教育和武装人民。这种观点未免过于简单化,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现代社会进步带来的观念变化也相当明显,儒家伦理中很多封建思想意识在当今已经成为糟粕。当下,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正确的辨识和科学扬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人们的思想和引领人们的行为,从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确而重要的思想资源。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化和大众化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要使这项事业顺利推进,必须在全社会达成广泛的认同与共识。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思想混乱必然导致行动进退失据。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国社会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相当艰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各种社会矛盾相继出现和相互叠加,再加上海外文化的加速传播,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迅速增强,人们思维的多变性、差异性相当明显,导致社会价值日益多元,因此,要在众多的价值选择中凸显社会主流价值,迫切需要我们在学术层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在普及层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化和大众化的问题,这两者互相补充、相互完善,缺一不可。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化是大众化的基础。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我国的理论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基本内容、规律、特点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但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看,内容还是比较多,不利于大众化,不容易让老百姓很快记住并且耳熟能详,变成自己内在的信念,因此,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进一步提炼和深化,在理论上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功能及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形成的主导价值观,是指以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形态出现的价值观理论及其系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提出之后,我国的理论工作者一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又不断进行理论探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吸纳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价值理念,从党和国家长期坚持、广泛宣传、已经深入人心、群众耳熟能详的思想理念中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理论研究成果最终被党的十八大报告以24个字表述出来。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是理论化的延续,是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能够被广大群众接受、理解和自觉践行,使广大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自觉把这种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是要使其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的一致性,把国家和个人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引导人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需要发挥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各类媒体要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采编播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篇稿件、每一块版面、每一个节目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从而发挥传播正能量的巨大作用和占领主流舆论阵地。要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传播媒介的行业管理,加强各类媒体的行业自律,让一切报刊图书、广播影视、舞台剧场都成为自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不断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提高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能力。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要充分利用当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强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当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六亿之巨,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左右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即时性、传播快速和广泛等特征,加上目前我国对网络的管理还不到位,便容易使网络成为错误思想观点的集散地和散布谣言的便利场所,一些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言论在网络得以迅速传播。为此,需要依法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行为,截断网络传播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和行为的途径。

另外,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当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努力促进先进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把其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努力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各类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艺术工作者要自觉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文艺形式进行大力传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总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作用,必须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大众化普及结合起来。离开理论化基础的大众化,容易使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走偏方向;离开大众化的普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成果就难以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失去核心价值观应有的引领作用,因此,两者互相结合,缺一不可。

[1]刘书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J].前线,2014,(7).

[2]平章起、郭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对关系[N].天津日报,2014—6—9.

[3]杨晓英.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西安日报,2014—3—3.

[4]姬兴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2013,(5).

[5]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红旗文稿,2012,(2).

□责任编辑:李书耘

D261.1

A

1003—8744(2015)02—0084—05

2015—2—21

谢非(1963—),女,广州市供电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文化。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大众化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