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对党代表任期制的探索及启示

2015-02-12王同昌石本惠

探索 2015年1期
关键词:任期制党代表代表大会

王同昌,石本惠

(1.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2.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四川成都 610072)

党代表任期制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其核心内容是保障党代会的代表在任期内有事可做,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代表任期制的名称,但是,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共(布)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各级党代表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宁对党代表任期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党内民主的发展。

1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必须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是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的前提条件。不按时召开党代会或者没有党代会,也就没有党代表任期制可言。为了发挥各级党代表的作用,尊重党员民主权利,列宁时期,俄共(布)基本上按时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1898年3月,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不久,刚刚当选的三名中央委员有两名被捕,党组织遭到破坏,实际上,党没有建立起来,列宁还要为重新建党而努力。1903年7月至8月,先在布鲁塞尔后转移到伦敦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会议决定:“党的最高机关是党代表大会。代表大会由党总委员会召开(尽可能至少每两年一次)。”[1]44当时并没有规定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这是因为在沙皇专制统治下,政党没有活动自由,政党及其党员随时有可能受到迫害。按照二大党章“尽可能至少每两年一次”的规定,党的三大于1905年4月在伦敦召开。这次代表大会在列宁领导下举行并修改了党章,做出新的规定:“代表大会由党中央委员会召开,每年一次。”[1]103按照党章规定,俄共(布)分别于1906年和1907年召开了第四次和第五次代表大会。这两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组织章程都明确规定: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这样,党代表可以通过参加代表大会,行使参与权、决策权,体现出代表大会作为“党的最高机关”的作用。

第一次民主革命失败后,党组织正式分裂,列宁再次流亡西欧,党的代表大会无法按时召开,党代会年会制也无法实现。第六次代表大会推迟到1917年7月才召开。六大制定了实行武装起义、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不久,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的领导下,党代会的年会制得到了认真贯彻,从1918年开始,每年按时召开一次党代会,即使处在敌人严密包围的情况下也不例外。每年召开一次党代会,充分发挥了党代表的作用和功能,推动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开创了伟大的党内民主时代。列宁于1924年1月不幸逝世。1924年和1925年仍然按时召开了两次代表大会。但是,1925年以后,党代会年会制就逐渐受到破坏,间隔时间越来越长。1939年召开十八大到1952年才召开十九大,相隔13年之久。

列宁时期,除了通过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发挥党代表的作用之外,还通过党代表会议的平台发挥党代表的作用。俄共(布)第一次代表会议于1905年12月召开。当时,十月总罢工后形成的革命形势以及党内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统一问题,都要求提前召开按照党章规定应于1906年举行的四大。根据列宁的建议,中央委员会发出了在1905年12月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的通告。但由于铁路罢工、莫斯科武装起义已经开始以及俄国其他城市都发生了革命事变,所以,原定会议无法召开,改为召开代表会议[1]113。这就是布尔什维克的第一次代表会议。关于代表会议,1907年的《组织章程》规定:“为了讨论党内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中央委员会得定期地召开代表会议,每三四个月至少召开一次。”[1]216实际上,由于革命没有取得胜利,党处在秘密活动之下,“每三四个月至少召开一次”的规定根本无法实现。但是在十月革命前,基本上每年举行一次代表会议,很好地发挥了党代表的作用。

十月革命胜利后,1919年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指出:“中央委员会每三个月召集党的各省委员会和各首都委员会的代表举行一次党代表会议。”[1]5931921年3月的十大又规定:“全俄党代表会议应按期每年召开两次。”[2]601922年8月第十二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章程又规定:“在前后两次党代表大会之间,中央委员会每年召集党的边区委员会、区域委员会、省委员会、民族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区域局、红军和红海军政治部的代表举行一次党的全俄代表会议。”[2]221这就规定了党代表会议也实行年会制,“通常在两次代表大会之间召开,为两次代表大会起桥梁和枢纽转折作用,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到中央委员会”[3]207。十月革命后,一直到1926年,先后召开了8次代表会议,平均每年召开一次代表会议,其中即使有间隔,也只是间隔了一年。但1926年之后,代表会议的年会制也逐渐遭到破坏。例如,1932年的第十七次代表会议与1941年的第十八次代表会议相隔9年。而且,从1941年起,尽管党章仍然规定:“在前后两次代表大会之间,联共(布)中央委员会至少每年召集一次全国各地方党组织代表会议,来讨论党的政策中的迫切问题。”[4]67但在实践中,党代表会议几十年没有召开,等于取消了代表会议。到戈尔巴乔夫时期才召开了第十九次代表会议,这也是苏共召开的最后一次代表会议。

综上所述,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领导下,基本实行了代表大会的年会制和代表会议的年会制。通过这些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确保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由于经常开会,党代表能够通过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平台参与党内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有力地推动了党内民主的发展。苏维埃俄国在国内外敌人的白色恐怖下,能够巩固国家政权,并取得建设事业的初步发展,与俄共(布)按时召开党代会,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列宁对党代表任期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既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传统,又从俄国实际出发,具有创新价值。

2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必须确保党代表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列宁时期,每年开一次代表大会和一次代表会议,规定了党代表享有的广泛权利,发挥了党代表的作用。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会议通过的章程,规定了代表大会的四项职权,即“听取和批准中央委员会、检查委员会和其他中央机关的总结报告;重新审查和修改党纲;决定党在当前问题上的策略路线;选举中央委员会和检查委员会等。”[2]221这说明党代表享有批准权、审查和修改党纲权、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选举权等。除此之外,列宁时期,党代表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

第一,党代表有权在代表大会及各种会议上提意见并可以咨询、批评领袖。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通常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6]151的人。在实践中,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通常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以及各部门负责人。但是,领袖并不是党的最高权力所有者,只是代表党员行使权力。领袖行使权力,要接受党代表的监督。列宁时期每次召开代表大会,既有欢呼声和掌声,也有反映代表不满的唏嘘声。许多发言人会收到党代表递上来的纸条,即使是列宁也会收到不少咨询责难的纸条。十大时,党代表基谢廖夫就对列宁提出过批评,列宁不但没有恼火,还当场表示,“十分抱歉,我用了‘机关枪’这样的字眼”[7]103。由此,党代表可以及时与领袖交流沟通,增强了党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第二,党代表有权讨论和批评党的错误,在党代会上有不同意见可以自由争论。列宁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世界上的第一次开拓性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在探索中出现挫折乃至失败也是难以避免的。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才有可能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次数。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讳莫如深,而是允许党员和党代表讨论、批评,帮助党改正错误。列宁在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创办报刊(争论专页等)来更经常、更广泛地批评党的错误和开展党内各种批评。”[8]288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更经常地出版《争论专页》和专门文集,力求能就问题的实质来进行批评,而决不采取那种有助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敌人的方式。”[6]471《争论专页》最初是文集,从1923年起改为《真理报》的附刊,一般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出版,其主要任务是讨论党内相关事务,对一些事务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三,党代表有权否决代表大会未做出最后决定的最高领袖的提案。一般来说,党的最高领袖有能力代表全党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领袖也有犯错误的可能。即使领袖的决策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能够及时为广大党代表所接受。因此,列宁强调,党代表在代表大会上对未做出最后决定的领袖的提案,具有否决权。在俄共(布)七大上,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主张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同德国签订和约,而以布哈林为首的党代表反对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反对列宁的路线。在列宁作了中央委员会政治报告之后,布哈林则作了不同意见的报告,坚持其对德作战、反对签订合约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民主表决的方法,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否决了布哈林的方案[9]907。布哈林的方案虽然被否决了,但是他们在代表大会上否决最高领袖提案的权利却得到了尊重。不同意见的报告在代表大会上供代表比较、鉴别,做出选择,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3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必须做好代表的选举工作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还要做好党代表的选举工作,使党代表能够真正代表全体党员的意志。列宁时期,俄共(布)对各级党代表的选举工作进行了具体探索,并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1903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对代表的来源做了要求,规定了派代表的资格,即“党总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中央机关报、没有加入特殊联盟的一切地方委员会、其他在这方面被认为相当于委员会的组织、党所承认的一切委员会联盟”[10]4可以派代表参加会议。此外,还对各组织的代表名额做了规定。同时,还规定,只有在代表大会召开前一年已经被批准的组织才有派代表出席代表大会的资格。按照党章规定,俄共(布)三大于1905年4月在伦敦召开,38名代表出席大会,其中有表决权的代表24名,有发言权的代表14名。24名有表决权的代表代表21个地方委员会[11]46。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相对较少,有利于发挥各位代表的作用,从而把党员的意见带到大会上,有利于发扬民主。

1906年4月,党的四大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12名有表决权的代表和22名有发言权的代表出席会议,他们代表62个组织。由于党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党组织都派代表出席代表大会,势必给代表大会的召开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四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对党代表的名额作了新的规定:“凡被批准的党组织都有派代表出席代表大会的资格,参加选举的党员每五百人选出代表一名。选举人不少于三百人的组织有权派代表一人。党员人数不足的组织,可以和邻近组织联合派出共同的代表,但其选举人合计须不少于五百人。出席代表大会的代表的选举应当根据民主原则进行。”[10]11这不但规定了代表的名额,而且特别强调了代表的选举应当遵循民主原则。正如列宁所说的:“现在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这就是说,全体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问题,全体党员确定党组织的策略方针。”[12]191这对当今中国共产党各级党代表的选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2011年1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把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贯穿于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全过程。代表的产生,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进行”[13]。这充分体现了党代表选举工作的民主原则。

十月革命后,俄共(布)党员数量获得重要发展。1905年,党员人数总计8 400人,1917年3月发展到24 000人,10月份发展到35万人,1921年发展到73万人,后来经过大规模的清党,到1924年,党员总数为47万。基层党组织到1922年已发展到2 281个[14]。组织规模的扩大,对党代表的名额、党代表的选举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与党组织的发展相适应,1919年12月通过的章程规定:“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由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前的定期代表会议规定。”[10]20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戈尔巴乔夫时期。

列宁时期,除了对党代表名额作出规定之外,还对党代表的选举办法进行了探索。

第一,强调坚持直接选举原则。直接选举可以减少选举的层级,有利于党员利益与意志的直接表达。1905年7月列宁强调实行合并的“基本的组织原则”之一就是直接选举制,即“党的中央机关的选举必须是直接选举,必须在代表大会上进行。不在代表大会上进行的选举、二级选举等都是不许可的”[15]345。1905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出席统一代表大会的代表应按比例经选举产生。所有党组织的成员都根据直接和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参加代表选举。”[1]118在《党的改组》中指出:“不符合完备的民主制的做法(二级选举等)只有在存在无法克服的实际障碍的情况下才能容许。”[1]119虽然强调了直接选举原则,但是,限于俄国具体国情,列宁的这些主张并没有完全实现,选举制逐渐被任命制取代。1920年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国家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一些党内人士和派别提出需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废除“集中制”和“战斗命令制”,实行广泛的民主制[16]165。

第二,选举党代表需要把党代表的详细情况介绍给党员,使党员对候选人做出比较之后再选择,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列宁指出:“既然整个政治舞台都公开摆在大家面前,就像戏剧舞台摆在观众面前一样……大家都知道,某个政治活动家起初做过什么,后来又经历过什么变化;他在困难时候表现得怎样,他的品质一般来说又是如何,因此,全体党员自然都能胸中有数地决定是否选举这个活动家来担任党的某种职务。对于党员在政治舞台上的一举一动进行普遍的监督,就可以造成一种能起生物学上所谓‘适者生存’的作用的自动机制。完全公开、选举制和普遍监督的‘自然选择’作用,能保证每个活动家最后都‘各得其所’,担负最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亲自尝到自己的错误的一切后果,并在大家面前证明自己能够认识错误和避免错误。”[17]132他还强调,对“候选人的全部活动了如指掌,甚至了解他们的个人特点,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全体有影响的党的工作人员有机会了解自己的领袖,并且把每个领袖放在适当的位置上”[18]88。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第三,强调对那些不称职的党代表实行罢免。党代表的本质意义是代表党员的利益。如果党代表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损害党员利益,就要被罢免。因为“任何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真正民主制的这一基本原则,毫无例外地适用于一切代表会议”,而“拒绝实行罢免权、阻挠行使罢免权以及限制罢免权的行为都是违反民主制的”[19]102。随着实践的发展,列宁还认为:“如果不规定有罢免权,一个党内部的任何分裂都必然会带来混乱。”[19]107这就是说实行罢免权,有利于党内的团结与和谐,对无产阶级政党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无产阶级的党代表以及领导干部也是会腐化变质的。因此,必须及时罢免那些腐化变质的党代表,甚至把他们清除出党。

4 列宁对党代表任期制探索的启示

研究列宁对党代表任期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其根本目的在于挖掘无产阶级政党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的一般规律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传统资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回顾列宁对党代表任期制的艰辛探索,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关键是按时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实行代表大会以及代表会议年会制。

党代表大会是党代表发挥作用的主渠道和基本平台。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无产阶级政党民主制传统,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能够经常性发挥代表的作用,保证全党决策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也实行代表大会年会制,后来由于革命战争环境异常恶劣,党代会年会制遭到破坏。1956年的可贵探索也没有坚持下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按时召开党代会,但每届任期五年,实际上是五年开一次党代会,党代表发挥作用非常有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但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仍然是五年开会一次。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20]38。当前,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做好乡镇党代会年会制试行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在没有实行全国党代会年会制以前,可以召开全国党代表会议,为党代表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十八大党章指出,可以通过召开全国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部分成员”[20]65。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在什么条件下应该召开全国党代表会议。因此,还需要进行继续探索和创新,以便更好地发挥党代表的作用。

第二,实行党代表任期制,核心是确保党代表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列宁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这就是说,党内的一切事务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的;并且,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15]346这意味着,从根本上说党内事务的最终决定者属于党员或者党代表,而在形式上,这些事务要由领导机构来承担。因此,“党本身必须对它的负责人员……进行监督”[15]347。这种监督,体现在党代会方面,就是党代表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列宁时期,规定党代表有权批评党的错误,有权否决最高领袖的提案等,为无产阶级政党实行党代表任期制树立了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保障党代表的权利。但是,由于党代会的规模过于庞大,党代表很难在代表大会上发挥作用,即使享有一些权利,也无法行使。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20]38党代表提案制的实施,使党代表可以把党员群众的意见以提案的方式带到党代会,对发展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党代表的权利还体现在党代表享有真实的监督权。在实践中,部分党委“一把手”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腐败频发,其中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党代表的监督权没有很好地落实[21]。因此,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和提案制,关键是要保障和落实党代表的权利。

第三,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基础是做好代表选举工作。

列宁时期,“党代表从下而上差额竞选产生,党代表与会前要广泛搜集所在地区和单位广大党员的意见,并带到大会上去”[3]221。只有认真做好代表的选举工作,使党代表真正由党员选举出来,党代表才能够对党员负责,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我们党也高度重视党代表的选举工作,每次党代会召开前,中央就发出通知,部署党代表的选举工作。但是,目前党代表的选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般党员对党代表选举工作的参与度不够,党代表的选举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委职能部门的事情;党代表选举的竞争性不够,虽然中央规定全国党代会代表的选举差额要达到15%,但是,实际上,整个代表的选举过程缺乏一定程度的竞争。这样,就使一些当选的代表把“代表”仅仅看成一种“头衔”,看作一种荣誉,使得这些代表履行代表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因此,实行党代表任期制,需要在党代表的选举方面做出一些改革和完善,最根本的就是要体现代表选举的参与性、竞争性、授权性。

参考文献:

[1]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高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4]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5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尹彦.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11]沈志华.苏联共产党九十三年——苏共历史大事实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12]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3]中共中央发出通知部署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J].党建研究,2011(12).

[14]项佐涛.苏共党员数量的变化与其执政能力的关系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5).

[15]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陆南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7]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8]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9]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0]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1]李景治.加强和改进对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的制约监督[J].党政研究,2014(4).

猜你喜欢

任期制党代表代表大会
怀柔区工会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
我校社科联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举行
听,来自党代表的声音 看,山西党代表的风采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的制度设计
把好校长“入口关”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献给中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外一首)
我国大学校长任期制述评及启示
1987年3月28日 原国家教委印发《高等学校校长任期制试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