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例临床分析

2015-02-11田从哲高永平孟胜环刘会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5年6期

田从哲高永平孟胜环刘会清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保定 071000)

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例临床分析

田从哲1高永平1孟胜环1刘会清1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的63例突聋(伴有或不伴有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Dix-Hallpike试验或翻滚试验确诊为继发于突聋的BPPV 8例,按不同受累半规管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并对受累半规管、听力情况、发生BPPV与耳聋的间隔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对象中继发于突聋的BPPV发生率为12.7%(8/63),均发生于突聋耳同侧,其中后半规管BPPV 7例采用Epley方法复位治疗;外半规管BPPV1例采用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 BPPV在耳聋l周内发生3例,1周至1月间发生4例,1月至3月间发生1例;听阈曲线类型:全聋型3例,平坦型4例,高频下降型1例。8例患者BPPV均治愈。结论突聋继发BPPV是临床较常见的现象,其中大部分为后半规管BPPV,变位试验是诊断继发性BPPV的依据。

【关键词】突发性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典型症状为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短暂性眩晕,占所有眩晕疾病的20%~30%[1]。BPPV可继发于头部外伤、内耳病毒感染、突发性聋等,其中,由于突发性聋患者可以出现眩晕症状,在诊治过程中,与之伴随的BPPV易被忽视,导致其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诊治的并发于突发性聋的8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共收治突发性聋患者63 例(伴或不伴有眩晕),其中8例确诊伴发BPPV,包括男3例,女5例,年龄43~72岁,平均55.8岁。8例患者均无明显诱因突发感音神经性聋,BPPV均发生于突发性聋耳同侧,此前均无BPPV发作史,并排除了头部外伤及耳部手术史,无前庭神经元炎及梅尼埃病等。BPPV的发生与突发性聋的间隔时间:在耳聋l周内发生3例,1周至1月间4例,1月至3月间1例; 8例患者纯音听阈曲线表现为:全聋型3例,平坦型(中重度聋或重度聋) 4例,高频下降型1例,无低频下降型。

1.2BPPV的诊断和治疗8例患者均于突聋发生后出现了与头部运动有关的阵发性眩晕发作,均行Dix-Hallpike和翻滚(roll test)体位试验,根据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贵阳)[2]均确诊为BPPV(后半规管BPPV7例,外半规管BPPV1例)。

后半规管BPPV的患者采用Epley手法进行耳石复位治疗[3],方法:患者取坐位,头偏向患侧45°,保持该头位并使患者躺下同时头悬30°,随后使患者经过中位头伸位,缓慢向健侧旋转45°,之后患者旋转至侧卧位同时头向下转45°,最后缓慢至坐位同时头前倾30°。此过程中每种头位保持1~2 min或至眩晕感消失。

外半规管BPPV的患者进行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4]。方法:患者坐于治疗床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身体向健侧翻转180°,头转90°,鼻尖朝下,继续向健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坐起。

疗效评价参照文献[2]标准。

2 结果

本组63例突聋患者中确诊伴发BPPV患者8 例(12.7%,8/63),8例患者经Dix-Hallpike试验和翻滚试验证实为后半规管BPPV 7例,外半规管BPPV1例,均发生于突聋耳同侧,其中右侧水平半规管1例,左后半规管2例,右后半规管5例;经1次体位治疗痊愈5例,经2次体位治疗痊愈2例,3次治疗痊愈者1例。

3 讨论

BPPV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BPPV病因不明,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5]。继发性BPPV发病原因中除头部外伤外,突聋等内耳疾病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突聋为耳科常见病,可伴有发作性眩晕,因此,并发于突聋的BPPV容易漏诊和误诊。吴子明等[6]认为突聋伴发的发作性眩晕可以有急性发作的一侧前庭功能低下、BPPV和前庭功能正常3种类型,其中文献报道BPPV引起的眩晕在突聋患者中的发生率达19.0%[7]及17.4%[8]。本组继发于突聋的BPPV发生率为12.7% (8/63),略低于上述水平,说明BPPV在突聋患者中并不少见,需引起重视。突聋患者伴发BPPV的漏诊和误诊原因主要是突聋患者本身可伴眩晕,且李鹏等[9]研究发现BPPV多数继发于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与之相伴随的BPPV容易被忽略。因此,并发于突聋的BPPV诊断尤为重要,包括与体位变换有关的眩晕病史、变位试验阳性、体位治疗有效等。

本组8例BPPV均发生于突聋耳同侧,突聋发病前并无BPPV发作史,与既往研究[8,9]相符;由于解剖上耳蜗与前庭相毗邻,两种病变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Rambold等[10]研究表明,并发于突聋的BPPV的可能病因包括血管和病毒感染因素;李菊兰等[11]推测后半规管或外半规管BPPV发作可能是前庭上下动脉痉挛或者血栓形成致耳石器(椭圆囊、球囊)功能障碍使耳石脱落所致;另外,病毒感染被认为是突聋和前庭病变的病因之一,故病毒性神经迷路炎可能存在多种耳蜗前庭损伤模式。吴子明等[12]研究亦认为突聋伴眩晕患者由于内耳循环障碍或病毒感染导致球囊和/或椭圆囊功能障碍,使耳石代谢异常而脱落导致BPPV。本组8例突聋继发BPPV患者的听力曲线没有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且多为后半规管受累,支持内耳微循环障碍是其发病的可能机制。

本组资料表明BPPV多发生于突发性聋后1月内(7例),只有1例发生于1~3个月,两者虽然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但李鹏等[9]认为毛细胞对导致突发性聋的各种可能因素更为敏感,所以在致病因素影响的早期首先表现为内耳毛细胞损伤和听力下降,而后期逐渐产生对耳石结构的影响,因此继发的BPPV与突发性聋在发生时间上不同步,尤其是对于突聋伴自发性眩晕的患者,继发性BPPV常晚于自发性眩晕的发生,值得临床医师注意。

总之,对于并发于突聋的BPPV应提高认识,避免误诊或漏诊。伴有眩晕的突聋患者,入院后即应行BPPV的Dix-hallpike变位试验或翻滚试验,以便确诊突聋是否伴有BPPV。而且由于继发于突聋的BPPV常晚于自发性眩晕的发生,多数患者无法根据症状对其伴发的眩晕与位置性眩晕进行区别,所以对有眩晕主诉的患者,应每日1次体位诱发试验,避免漏诊BPPV。

4参考文献

1 Woodworth BA,Gillespie MB,Lambert PR.The 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for benign positional vertigo: a meta—analys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4,114: 1143.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 163.

3Epley JM.The 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2,107: 399.

4刑光前,陈智斌,卜行宽.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 28.

5李艳成,庄建华,徐瑾,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26例临床特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 414.

6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等.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聋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 916.

7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等.突发性聋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0,2: 18.

8陈志凌,陈艳春,徐世影,等.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7: 31.

9李鹏,曾祥丽,叶进,等.继发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8: 430.

10Rambold H,Heide W,Helmchen C.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ing vertigo with ipsilateral hearing loss[J].Eur J Neurol,2004,11: 31.

11李菊兰,蔡华成,徐海,等.突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 428.

12吴子明,张素珍,周娜,等.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椭圆囊-球囊功能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13: 397.

(2015-04-03收稿)

(本文编辑李翠娥)

·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R764.43+7; R76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99(2015) 06-0657-02

DOI:10.3969/j.issn.1006-7299.2015.06.022

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7 14: 53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391.R.20151027.145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