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在安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2015-02-11张红霞

天津药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调配医嘱不合理

张红霞

(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 300222)



医药管理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在安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张红霞

(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 300222)

通过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药物调配环境、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药师对不合理医嘱的干预及核对制度的严格执行等几方面的分析与探讨,特别是审方药师对不合理医嘱的有效干预,其中包括药物的配伍禁忌、溶媒的使用不当、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当及药物的给药频次不当等几种情况的举例分析。药师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工作程序中通过严格审方及核对,能有效避免用药错误,提高静脉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医生、药师和护士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为药师提供了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的平台,提高了成品输液的质量和用药合理性,减少了输液反应,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安全合理用药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是在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监护下,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不洁净的环境中调配的静脉使用药物,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并在洁净的环境中(万级洁净区,局部百万级)进行集中无菌加药操作,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成品输液和药学服务的功能部门。严格的医嘱审核、洁净环境下的无菌操作、科学的工作流程、多环节的核对等工作,确保了成品输液的质量,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现在正在筹备中,通过对国家法律规范及有关文献的学习整理,笔者认为,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在保障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方面有以下作用。

1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环境改善能够保证药物的无菌性

传统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加药工作是由各病区护士在各自的治疗室内完成的,治疗室是一个非封闭环境,各种操作暴露于非净化空气中,调配药液时存在被污染的可能性,对患者的安全用药存在隐患。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配置区分为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的配置仓和普通药、肠外营养药的配置仓。利用层流净化技术控制空气洁净度,摆药区的空气洁净度为30万级,配置缓冲间的空气洁净度为10万级,配置区内的空气洁净度为万级,生物安全柜和水平层流台局部百级。配液人员在这样的封闭洁净环境中严格按照无菌配置技术操作配置药物,可以保证静脉滴注药物的无菌性,防止微粒污染,保证了药品质量体系的连续性,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从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上提高配药的准确性

2.1 工作流程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工作流程科学、规范、合理,以及在管理上的统筹安排,可以提高药物配制的准确性。具体工作流程是:医师输入医嘱→护士校对医嘱→配液中心接收医嘱→审方药师审核医嘱→确认合理医嘱后分配输液批次→打印药品标签→药师摆药区摆药贴签;另一位药师核对→药物传入配置间→药师进行输液药品调配→药师在核对间内核对输液成品→药师进行成品包装→护工配送至病区→护士接收核对→患者用药。工作流程中每步程序都是责任到人、签字核对,这样提高了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杜绝和减少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1]。

2.2 审方药师严格审方 医师将患者用药医嘱通过网络传送到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审方药师对医嘱认真审核,检查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相溶性、稳定性、用法用量和给药频次等是否存在问题。凡有不合理用药医嘱及时与病房医生沟通,做相应修改,并且做到及时记录。对拒不修改的不合理医嘱,药师拒绝调配。药师应定期把有共性的问题以内部文件的形式发到各科室,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这样就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彰显了药学督导作用,体现了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2]。

2.3 条形码扫描技术 条形码扫描技术被运用到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审方药师审核医嘱后打印输液标签,每张输液标签有独立的匹配条形码,药师按输液标签摆放药品,将输液标签粘贴在相应的液体包装上,药品冲配前,药师扫描条形码计费,确认医嘱进行冲配,输液成品由传递窗传出,核对药师扫描条形码确认药品已计费和冲配,并通过扫描条形码统计各病区、各批次成品的总袋数,确保输液成品数量的准确性。每次扫描条形码时,电脑上都有相关人员的记录,一旦出现差错,可追溯到相应责任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药师对不合理医嘱的干预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接收到医生为患者开具的医嘱后,审方药师审核医嘱的正确性、完整性及合理性,对不合理的医嘱,通过反馈信息与提供资料、处方点评,甚至行政干预等方法多渠道进行干预。

不合理医嘱有以下几种情况:

3.1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可能发生沉淀、浑浊、变色及产生气体等外观异常的现象。有些药品配伍后可能使毒副作用增强,也可能使作用减弱致使治疗失败或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乃至危害患者[3]。

常见的配伍禁忌方面的不合理医嘱有:①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B6注射液200 mg+氯化钾注射液15 ml+脂溶性维生素Ⅱ2瓶+维生素C 注射液2 g。脂溶性维生素Ⅱ中含有维生素K1,其与维生素C注射液不能配伍[4]。②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硫酸镁注射液10 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 g+浓氯化钠注射液10 ml。钙离子和镁离子存在药理性拮抗作用,镁离子是钙离子兴奋作用的拮抗剂[5]。③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注射液3g+维生素B6注射液30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维生素B6注射液与地塞米松注射液有配伍禁忌,不能加到同一组液体中使用[6]。

3.2 溶媒使用不当 溶媒使用不当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使药物分解、变色或者出现沉淀等不良后果,影响药物的治疗作用。常见的有:①氯化钠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 由于氯化钠可以影响脂质体的电性而发生聚集,所以紫杉醇脂质体只能选用5% 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7]。② 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泮托拉唑40 mg。泮托拉唑是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易分解变色,在静脉滴注时溶媒需用氯化钠注射液100 ml[8]。③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奥沙利铂120 mg。奥沙利铂不能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应当用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可以适当加入胰岛素[9]。

3.3 药物用法用量不当 药物用法用量不当包括药物浓度过低、药物浓度过高或用药剂量过大,这类不合理医嘱都有可能使患者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例如:①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吉西他滨1.6 g。吉西他滨可抑制骨髓,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贫血。滴注药物时间延长和增加用药频率可增大药物的毒性,吉西他滨应用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0]。②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多西他赛120 mg,医嘱中药物浓度过高,多西他赛静脉输注时浓度应<0.9 mg/ml。③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香菇多糖2 mg,医嘱中药物使用过量,香菇多糖应该1 mg/次,2次/周。

3.4 给药频次不当 这类不合理医嘱比较常见的是具有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合理的给药间隔是提高抗菌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细菌耐药的关键之一[11]。药物的杀菌效果取决于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这些药物应该1日多次给药(2~4次/d)。有些医生常常将这些药物加大给药剂量,1次/d给药。这类不合理医嘱经过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审方药师的沟通干预,将得到了改正,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4 严格执行核对制度降低错误率

传统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加药工作是由护士在病区治疗室内一人完成,没有核对程序,对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存在隐患。而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工作流程中有多项核对环节。医生开具医嘱后,护士转抄核对;医嘱到静配中心后,审方药师严格审方;药师根据输液标签摆药贴签后,另一名药师核对并签字;药师在配制间冲配药液前,再次根据输液标签核对药品;药液冲配完成后,在成品核对区药师再次根据输液标签及用完的空安瓿核对药品的正确性;成品输液到达病区后,护士按输液标签与转抄的医嘱进行核对。这一系列的核对都是责任到人,多环节核对能有效防止差错的发生[12]。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输液采用软包装液体,即封闭的非空气依赖系统的袋装输液能有效控制空气污染,大大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同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严格的环境清洁制度和上岗人员的岗位培训等也有效地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建立,顺应了医院药学从传统的药品供应调剂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为全面开展现代医院药学服务开辟出新的领域。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洁净环境、净化设备、环境清洁制度、无菌操作技术及流程、专业的药学人员保证了成品输液的质量,减少了输液反应。同时药师运用自己的药学专业知识借助先进的信息网络,严格审核医嘱,对不合理医嘱的有效干预和临床医生、护士的有效沟通等,都避免了临床用药错误,提高了治疗水平,保证了成品输液的质量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通过这些学习及整理,会对今后在配液中心的实际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孙晓梅.医院药房发生差错事故原因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10(7):385-389

2 卢来春,傅若秋.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立及运行效果探讨[J].中国药房,2010,21(13):1189-1190

3 李震,刘宏坤.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J].医药监管,2013,3(1):147-148

4 丁亦凡,金岚.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的分析与干预[J].医药导报,2013,8(32):301-302

5 郝志英,李亚东,张文静.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54-155

6 李玉兰,张念森,丁召兴,等.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9):84-85

7 李志宏,吴巧生,陈维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4707份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J].医药导报,2014,33(1):111-113

8 杨琼.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8):217-218

9 赵志刚.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案例分析500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1

10 陈奇,刘秋琼,刘晓琦.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方法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0,21(17):1627-1630

11 张海燕,倪美鑫.我院2011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3):41-42

12 李娜,刘晶,金桂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浅谈[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3):284-285

2014-12-25

R95

A

1006-5687(2015)04-0069-03

猜你喜欢

调配医嘱不合理
养猪饲料巧调配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大气调配师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张馨予调配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